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下孕育出来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碎片化阅读,不重视诗歌。近些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诗歌又重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人开始学习诗歌,体会其中的文化与精神。初中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更要将诗歌的学习贯彻到底。因此,本文主要进行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析。
关键词:诗意;初中语文;现代诗歌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3
就目前而言,在大多数初中语文课本中都是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涉及的比较少。这样的诗歌学习是片面的,老师要改变教学策略,拓宽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知识面。此外,大多数老师对现代诗歌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要将现代诗歌贯彻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不仅停留在古代诗歌上,而是共同吸收古现代诗歌的知识和精神。
一、以教材诗歌为基础,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
对诗歌来说,对学生的主要影响便是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文学底蕴的塑造离不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进行诗歌学习的首要关键环节,对一篇詩歌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只知道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老师可以通过由浅及深、让学生了解进而一步步的深层阅读,并学会与诗歌、作者对话。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这种阅读和对诗歌的理解对学生的人生道路影响巨大。深层阅读对课堂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语文课的时间有限,要求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把握好教学进度,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吸收更多知识[1]。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我爱这土地》的学习中老师不仅要让同学们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及当时作者的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一些句子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启发,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没有借鉴文中的精神等这些问题。学习诗歌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一篇诗歌,更重要的是将诗歌中学到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拓展初中语文,丰富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方式
(一)利用网络技术赋予课堂一定的趣味性
语文课堂对很多学生来说无聊枯燥,里面有很多文言文以及一些文章,这些文章的学习不像数学和物理这样的科目充满逻辑和探索的魅力。因此,在班级内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学习语文时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因此,老师要增加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尽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关于培养学生文学底蕴方面,多媒体手段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老师可以将一些网络资源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上一些比较有趣的资源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2]。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的学习为例,学生可能不太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内心的心理活动。老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作者的个人资料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网络资源,让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也能真正的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让学生合作探讨,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进行合作探讨的过程也是融入语文课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增加课堂的效率。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不仅只有利用网络技术资源的方式,还有让学生合作探讨的方式。在数学物理这样的科目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入的探究,越学习越有兴趣。而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发散自己的思维,深入探究学习。合作探讨便是可以改善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一个方式。合作探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自己探究,第二个阶段是合作探究。面对诗歌最好的方式是学生先自己思考,阅读背后的深层含义是怎样的以及作者通过这篇诗歌想表达什么。在学生个人探究后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看这篇诗歌,从而让学生思考的更加全面,思维也能更加深入,从而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文学底蕴[3]。以九年级下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学习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探讨这篇诗歌的含义和对自己的意义,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就能进行头脑风暴,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在同学们之间分享。这样学生就会积累更多语文功底和写作素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底蕴。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在诗意中飞翔——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析,分别以教材诗歌为基础,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和拓展诗歌学习,丰富学生学习诗歌的方式。其中拓展诗歌学习、丰富学生学习诗歌的方式包括利用网络技术赋予课堂一定的趣味性和让学生合作探讨,吸引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夏峰峰. 让现代诗歌教学诗意起来——苏教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例谈[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3(08):86-87.
[2]奚莉娜. 写作教学,让诗意回归——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9(9):27-31.
[3]郑新丽. 让"诗意"永久地驻扎在学生心中——中学诗歌教学误区及审美教学策略浅谈[J].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2010(6):60-62.
关键词:诗意;初中语文;现代诗歌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3
就目前而言,在大多数初中语文课本中都是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涉及的比较少。这样的诗歌学习是片面的,老师要改变教学策略,拓宽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知识面。此外,大多数老师对现代诗歌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要将现代诗歌贯彻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不仅停留在古代诗歌上,而是共同吸收古现代诗歌的知识和精神。
一、以教材诗歌为基础,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
对诗歌来说,对学生的主要影响便是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文学底蕴的塑造离不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进行诗歌学习的首要关键环节,对一篇詩歌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只知道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老师可以通过由浅及深、让学生了解进而一步步的深层阅读,并学会与诗歌、作者对话。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这种阅读和对诗歌的理解对学生的人生道路影响巨大。深层阅读对课堂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语文课的时间有限,要求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把握好教学进度,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吸收更多知识[1]。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我爱这土地》的学习中老师不仅要让同学们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及当时作者的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一些句子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启发,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没有借鉴文中的精神等这些问题。学习诗歌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一篇诗歌,更重要的是将诗歌中学到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拓展初中语文,丰富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方式
(一)利用网络技术赋予课堂一定的趣味性
语文课堂对很多学生来说无聊枯燥,里面有很多文言文以及一些文章,这些文章的学习不像数学和物理这样的科目充满逻辑和探索的魅力。因此,在班级内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学习语文时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因此,老师要增加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尽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关于培养学生文学底蕴方面,多媒体手段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老师可以将一些网络资源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上一些比较有趣的资源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2]。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的学习为例,学生可能不太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内心的心理活动。老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作者的个人资料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网络资源,让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也能真正的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让学生合作探讨,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进行合作探讨的过程也是融入语文课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增加课堂的效率。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不仅只有利用网络技术资源的方式,还有让学生合作探讨的方式。在数学物理这样的科目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入的探究,越学习越有兴趣。而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发散自己的思维,深入探究学习。合作探讨便是可以改善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一个方式。合作探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自己探究,第二个阶段是合作探究。面对诗歌最好的方式是学生先自己思考,阅读背后的深层含义是怎样的以及作者通过这篇诗歌想表达什么。在学生个人探究后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看这篇诗歌,从而让学生思考的更加全面,思维也能更加深入,从而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文学底蕴[3]。以九年级下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学习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探讨这篇诗歌的含义和对自己的意义,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就能进行头脑风暴,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在同学们之间分享。这样学生就会积累更多语文功底和写作素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底蕴。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在诗意中飞翔——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析,分别以教材诗歌为基础,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和拓展诗歌学习,丰富学生学习诗歌的方式。其中拓展诗歌学习、丰富学生学习诗歌的方式包括利用网络技术赋予课堂一定的趣味性和让学生合作探讨,吸引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夏峰峰. 让现代诗歌教学诗意起来——苏教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例谈[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3(08):86-87.
[2]奚莉娜. 写作教学,让诗意回归——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9(9):27-31.
[3]郑新丽. 让"诗意"永久地驻扎在学生心中——中学诗歌教学误区及审美教学策略浅谈[J].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2010(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