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极限是多大?在Google中输入“人的极限”,约有622000項查询结果。心跳极限:1分钟220次;心跳停止极限:大约4小时;最高体温极限:大约46.5℃;肾脏残存极限:大约30%……而这一切都受制于你体内的多巴胺,这个能控制大脑情欲、感觉的开关。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现实的环境使得人们应接不暇,持续的、不断增多的刺激,使人的感觉域限也不断提高。从七十年代的交谊舞、八十年代的迪斯科、九十年代的保龄球、桑拿浴,到现在的网络游戏、KTV等,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感觉需求水平了。
进化的基因让我我们做那生存几率的事情,但也有人开始反其道而行,于是,极限运动开始悄然兴起。按耐不住寻求刺激、发泄压力的人着手开辟出了一片自己的领域,在那里,地心引力可能不复存在,牛顿定理也显得苍白无力。—切障碍都无法阻止跑酷者的脚步,任何深海都吞噬不了潜水者的勇气,他们能化身蜘蛛侠在高楼上攀爬,也能变身成超人在天空来去自如。
经过某些极限体验后,大脑会通过神经信号释放多巴胺,令人愉悦甚至上瘾。沉迷于极限运动的人,大多享受命悬一线的快感。这种快感类似吗啡或止痛药,而且风险越大,快感就越强烈,生理上的快感让爱好极限运动的人们难以抗拒,以至于将伤残甚至死亡的风险都统统抛诸脑后了。
于音
又名于斯人,被誉为“北美跳伞一姐”,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女翼装飞行运动员。拥有美国USPA跳伞协会D级跳伞执照,是美国史上第一位记录在册的华裔女AFF高级教练。曾打破美国无氧2万6千英尺高空跳伞纪录。全球首家华人跳伞学校创始人。拥有10年跳伞、5年教学,指导过1000 跳伞学生的经验。
大多数人都只希望你飞得高
小时候,每当我看到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盘旋,那种“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豪迈和自由是让我神往的。但从小,我也被别人告知那是不可能的,人怎么能像鸟一样在天上飞呢?
直到有一次吃完饭在家门口遛弯,看到天上有一个黄色的、像香蕉一样两头尖尖的东西在那飘,当时第一反应以为是个塑料袋,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降落伞。这个发现可把我兴奋坏了,当时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跳一次。到了高中,我把这个愿望郑重地写在了“等我上大学了就要去做的事”的列表里。
多年后,我在这张愿望清单上逐个打了勾,打到跳伞这一栏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证实了别人的狭隘:人是可以像鸟一样在天上飞的。跳伞,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它会告诉你:梦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或者不切实际,你是有能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第一次跳伞,兴奋大于一切。一打开舱门,大风就“呼呼”地灌了进来。离开飞机的一瞬间,身体开始呈自由落体式往下掉,当时就有种把命交出去了的感觉,直到伞打开的那一刻,世界才慢慢平静下来,在那个角度看世界,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到了天堂。
落日线上,红灿灿的太阳和地平线相接,蔚蓝中带有微红的世界和地面上的绿树相互交映,湖水波荡.跳伞基地里的beer light已经亮了,pizza和鸡翅也已经烤好,冰镇的啤酒已经上桌了,等待你的是小伙伴的欢笑和轻松的punk音乐。
之前的兴奋和此刻感受到的美显得反差巨大,突然想让自己真切地融入到这一片天空里,也突然领悟到: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当你从一个脱离人群的角度感受和融入自然时,当你在比天空更高的地方看尘世和众生时,你会觉得除了这个世界什么都变得无所谓了。
跳完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大喊大叫,也不是忙着发朋友圈晒图,而是回头问我的教练: “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可以一个人跳伞。”
其实从专业角度和经验来讲,第一次跳伞的不算勇士,第二次第三次还敢来的才是,我是想当那样的勇士的。这应该就算是我职业跳伞生涯的开始了。
妈妈第一次来美国看我的时候,我对跳伞已经非常熟练了。我急不可待地告诉她我学会了跳伞,而且还当上了翼装教练,一会向她展示我的最新翼装服,一会给她看我刚刚打破纪录的视频。
那时,我还太小,不明白母亲的担忧和矛盾。她既不希望我因为从事极限运动而受伤,又不愿看到我不能实现幼时的梦想而失落。当时我还兴高采烈地拿着我新买的跳伞头盔向母亲展示,然后说: “妈妈你给我在头盔上写个什么吧。”我本以为妈妈会写“一飞冲天”“祖国骄傲”这样的词语,结果妈妈却一笔一捺郑重地写下“一路平安”。
这些年,我经历过在黑夜中急速降落跳伞,在云朵间翼装疯狂穿行,在塞斯纳小飞机上倒挂、从另一个角度看过世界,还在5000米高空拯救过忘记开伞的初学者……也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但每每不经意回忆起妈妈在头盔上写下“一路平安”的时候,情景反倒越来越清晰。
那种郑重地写字的样子和凝重的一笔一划,还有母亲眉宇间似有似无的疙瘩,像是放慢了十倍的慢动作,一遍遍地在我心里循环上演。
Q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现实的环境使得人们应接不暇,持续的、不断增多的刺激,使人的感觉域限也不断提高。从七十年代的交谊舞、八十年代的迪斯科、九十年代的保龄球、桑拿浴,到现在的网络游戏、KTV等,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感觉需求水平了。
进化的基因让我我们做那生存几率的事情,但也有人开始反其道而行,于是,极限运动开始悄然兴起。按耐不住寻求刺激、发泄压力的人着手开辟出了一片自己的领域,在那里,地心引力可能不复存在,牛顿定理也显得苍白无力。—切障碍都无法阻止跑酷者的脚步,任何深海都吞噬不了潜水者的勇气,他们能化身蜘蛛侠在高楼上攀爬,也能变身成超人在天空来去自如。
经过某些极限体验后,大脑会通过神经信号释放多巴胺,令人愉悦甚至上瘾。沉迷于极限运动的人,大多享受命悬一线的快感。这种快感类似吗啡或止痛药,而且风险越大,快感就越强烈,生理上的快感让爱好极限运动的人们难以抗拒,以至于将伤残甚至死亡的风险都统统抛诸脑后了。
于音
又名于斯人,被誉为“北美跳伞一姐”,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女翼装飞行运动员。拥有美国USPA跳伞协会D级跳伞执照,是美国史上第一位记录在册的华裔女AFF高级教练。曾打破美国无氧2万6千英尺高空跳伞纪录。全球首家华人跳伞学校创始人。拥有10年跳伞、5年教学,指导过1000 跳伞学生的经验。
大多数人都只希望你飞得高
小时候,每当我看到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盘旋,那种“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豪迈和自由是让我神往的。但从小,我也被别人告知那是不可能的,人怎么能像鸟一样在天上飞呢?
直到有一次吃完饭在家门口遛弯,看到天上有一个黄色的、像香蕉一样两头尖尖的东西在那飘,当时第一反应以为是个塑料袋,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降落伞。这个发现可把我兴奋坏了,当时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跳一次。到了高中,我把这个愿望郑重地写在了“等我上大学了就要去做的事”的列表里。
多年后,我在这张愿望清单上逐个打了勾,打到跳伞这一栏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证实了别人的狭隘:人是可以像鸟一样在天上飞的。跳伞,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它会告诉你:梦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或者不切实际,你是有能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第一次跳伞,兴奋大于一切。一打开舱门,大风就“呼呼”地灌了进来。离开飞机的一瞬间,身体开始呈自由落体式往下掉,当时就有种把命交出去了的感觉,直到伞打开的那一刻,世界才慢慢平静下来,在那个角度看世界,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到了天堂。
落日线上,红灿灿的太阳和地平线相接,蔚蓝中带有微红的世界和地面上的绿树相互交映,湖水波荡.跳伞基地里的beer light已经亮了,pizza和鸡翅也已经烤好,冰镇的啤酒已经上桌了,等待你的是小伙伴的欢笑和轻松的punk音乐。
之前的兴奋和此刻感受到的美显得反差巨大,突然想让自己真切地融入到这一片天空里,也突然领悟到: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当你从一个脱离人群的角度感受和融入自然时,当你在比天空更高的地方看尘世和众生时,你会觉得除了这个世界什么都变得无所谓了。
跳完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大喊大叫,也不是忙着发朋友圈晒图,而是回头问我的教练: “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可以一个人跳伞。”
其实从专业角度和经验来讲,第一次跳伞的不算勇士,第二次第三次还敢来的才是,我是想当那样的勇士的。这应该就算是我职业跳伞生涯的开始了。
妈妈第一次来美国看我的时候,我对跳伞已经非常熟练了。我急不可待地告诉她我学会了跳伞,而且还当上了翼装教练,一会向她展示我的最新翼装服,一会给她看我刚刚打破纪录的视频。
那时,我还太小,不明白母亲的担忧和矛盾。她既不希望我因为从事极限运动而受伤,又不愿看到我不能实现幼时的梦想而失落。当时我还兴高采烈地拿着我新买的跳伞头盔向母亲展示,然后说: “妈妈你给我在头盔上写个什么吧。”我本以为妈妈会写“一飞冲天”“祖国骄傲”这样的词语,结果妈妈却一笔一捺郑重地写下“一路平安”。
这些年,我经历过在黑夜中急速降落跳伞,在云朵间翼装疯狂穿行,在塞斯纳小飞机上倒挂、从另一个角度看过世界,还在5000米高空拯救过忘记开伞的初学者……也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但每每不经意回忆起妈妈在头盔上写下“一路平安”的时候,情景反倒越来越清晰。
那种郑重地写字的样子和凝重的一笔一划,还有母亲眉宇间似有似无的疙瘩,像是放慢了十倍的慢动作,一遍遍地在我心里循环上演。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