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小学课堂中的地位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应当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去充实音乐教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也应重视民族文化效应,因为音乐和教育都是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既构成了文化本体,又具有传递和深化音乐文化的作用,尤其对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传承、弘扬和创新的作用。
  民族音乐 小学生音乐教育 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42-01
  在音乐课教学中,长期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让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它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音樂教育的目的所在。民族音乐是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中国民族音乐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打开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校园内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这不仅仅是在于向学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更是要让中小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在现时代的学生、民众观念里面,一提到音乐大家脑子里反映出的就是贝多芬、莫扎特、交响乐等,而我们中国的音乐在大陆统称叫“民乐”,基本上尤其是给年轻一代的概念就是“低俗”,我问过很多学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民乐怎么样”,他们会说:“听不懂,太吵”等等。
  民族音乐,代表深厚的人文精神、文化精神的内涵,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代表。传统音乐应该是民间戏曲的一个部分。所以在小学音乐课中要求给学生树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正确概念。
  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音乐教师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素养包括作为教师通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教育能力。中国民族音乐素养主要是指各种优秀的戏曲、民乐、中国锣鼓、民歌民谣和民族舞蹈知识和技能等。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素养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和活动中的组织、策划、设计和指导能力等。让民族音乐走近学生,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促进学生作为龙的传人的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
  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它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主要特质。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教育,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会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人民,去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怀抱的幸福、自豪。
  《课标》中指出:“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民族音乐教育中也应如此。课堂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讲授《说唱脸谱》时,可以让学生演唱、演奏《说唱脸谱》,欣赏江苏、河北、东北、广东的不同地区的京剧风格。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民族的“变异性”及民族发展与传承。
  在欣赏教学中,我选择许多地方戏曲,民歌。如东北的二人转,豫剧,河南省三弦书、河南坠子、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 花鼓等。《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来开展教育活动。在欣赏《二泉映月》时,先介绍阿炳的悲惨命运、曲名的由来、创作的背景,并了解“二泉”的地理环境, 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文字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次文学、音乐与美术的文化整合。这样学生能初步感受到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我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等。欣赏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大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让民族音乐走近学生,这是我们音乐教育上的一条灿烂的光辉大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江明淳《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其他文献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可以说,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期刊
英语书面表达是高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在写作时表现出的常见问题,笔者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措施和方法。从基本句型入手,加强背诵积累,注重方法指导,强化限时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才能使学生在高考写作中得高分。  英語书面表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2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什么是备课?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有哪些作用和价值?众所周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集体备课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e wisdo
期刊
学生对作文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主要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写作兴趣;随写随记;写作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35-02  “写
期刊
老师的一举一动、言谈话语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用语言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小学语文老师 换个说法 換个做法 语言魅力 感染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37-01  去年春节,我到一位朋友家拜年。吃饭的时候,朋友的孩子一失手,碗掉在地上,“哗啦”一声,碎了。朋友生气了,说
期刊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是提升学生文章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探究性阅读就成为语文教师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36-02  探究性阅
期刊
《三国演义》以历史演义开山之作的地位而位居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其作者羅贯中在未跳出历史局限性的怪圈又无前人可借鉴的写作模式的情况下,把历经百年的恢宏浩大而又复杂的东汉三国历史借以笔墨展现于读者面前,其叙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语言等叙事艺术所取得成就为后世文学家创作提供了范式,而其所透露出的天命观等思想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三国演义 叙事 成与败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人类发展就需要创新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那么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英语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35-01  1培养创新意识需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新的现代社会的形势下,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
期刊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能力,不是教给他多少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
期刊
讀者批评理论把读者置于文学研究的中心,强调读者及读者期待视野,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认为文学作品通过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读者的期待最终实现其文学价值。本文基于此理论,从读者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三方面对《黄金时代》进行重新解读。  读者批评;《黄金时代》;读者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