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德育的快乐因素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jizh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造和谐德育的本质就是让人有快乐的道德追求。这种快乐来源与道德成就感和道德的美感。考量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成绩,传统的由教到学,由学到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新的历史时期德育教育工作不光讲究心灵内部的和谐,而是追求内外之间的和谐,有和谐才有真正的自由,有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那么人对道德的追求才是快乐的。因此,评估德育教育工作的标准我们不妨从道德层面上去思索人的快乐性。人在追求道德过程中的是否愉悦?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否保持了人和所有因果关联的物种相互的和谐?其实这一切也就构成了和谐德育的主要特点,诚然,快乐指数对于新时期和谐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也使德育教育更加趋向人本化。
   关键词:快乐;以人为本;自我;主题活动
  
  在中小学,和谐德育就是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有序的教学过程以及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等措施,使学校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产生教育合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和谐的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就要求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要有一个愉快的身心,才能使自己的追求更有价值,快乐不仅充实了和谐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因素,更进一步倡导以快乐的心态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思考和自我完善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和谐德育快乐因素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历史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被教育者不仅要有和谐有序的环境,更要注重人的心理和自我意识,自我追求的快乐性。
  儒家思想讲究道德的“和谐”境界,崇尚意志自由,坚持在道德的美感当中追求道德的快乐。他把理性的智慧、宗教般的信仰与艺术般的美结合在一起,把“仁”与“善”联系在一起,以艺术的态度看待道德人生,追求道德的和谐境界。他倡导的“六艺”教育,“游于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里仁为美”等思想,无不充满美与德的和谐境界。所以,在孔子眼里,君子追求道德是一种享受。
  当前我们的学生处在他们身心发育的时期,他们不仅需要对社会,对环境有一个好的认识和融合,而且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讲究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改造,对道德修为有一个良好的完善环境,对人生追求有一个快乐的氛围。从而达到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目的。
  因此肯定地说,德育教育中的快乐因素是整个德育教育的杠杆,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激励引导的重要作用。而快乐因素,快乐指数则是衡量和谐德育的有一个深层次主体元素。
  
  快乐因素在和谐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人对任何事物的追求都用了快乐和幸福做为一个衡量的标准,而和谐德育的和谐则更强调人的幸福追求和生活的快乐,要求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美好快乐的追求。但是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尤其是在校的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却令人担忧,传统的德育教育机制,学校倡导的规范没有化为学生的内在的自觉,反而成为学生外在的强制,而强制的东西是最容易被抗拒的,所以学生是“道德笼”中的困兽而不是飞翔的小鸟。学生处在对自由的自我保护中,而不是翱翔在道德自由中,这时,道德追求意味着不快乐。过去的一个时期,由于我们对和谐的认识不足,导致德育教育却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和谐,分别表现在:学生的知识孤立而游离,知甲之为甲,乙之为乙,不知甲中寓乙,乙中寓甲。脑中是零乱概念的无机堆砌,知识结构不和谐。理工学生文理不通,词不达意;文科学生有欠缜密,失之阔诞。这样的学生,置诸高堂犹可,一旦行路必似跛然;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学生因此会感到学校不过是人生之逆旅而已。心理的失据,将会导致心理的失衡。知识面狭窄,分析力薄弱,想象力苍白。这样的学生,投身于社会,多半成为工作的工具,难以成为事业的主人。上述的情况一再证明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仅没有和谐,而且对于未来也是诚惶诚恐,更谈不上快乐。同时,事实也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的德育教育的确欠缺和谐,固然,在新的历史条件要求下,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有必要去构建一种和谐快乐的德育体系。
  当前德育教育中快乐指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快速发展,我国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如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管理者,学生与社会在学习,思想,生活观念上的不和谐等等。有的学校重“智”轻“德”,有的教师只‘教”不“育”,导致学生道德,心理,思维方式以及非智力因素的非平衡发展,造成部分学生人格的裂变和人与人冲突的加剧。德育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相对稳定的传授系统;中小学的德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倒挂”,“脱节”,“简单重复”,“过频变动”和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学校德育工作习惯采用灌输禁戒的传输方式,致使知行分离,智德脱节,造成德育对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对立,学校德育变得苍白而乏味。更为主要的是学校的德育教育过于物化,忽视了人的因素,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理解,传统的三尺讲台的高度一时间并不能有所降低,使学生和老师在教育施行的过程分别成了单个的主体,不能有机地互动,形成了课堂上下两个样,嘴上说的和做的全然不一;在教育方法上倚重与传统的说教,甚至强制,“看孩子”,“重分数”的影响依旧严重,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正面解决,大多还是三尺教鞭来解决问题,所以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对教育的方法保持着一种排斥心态;德育教育缺乏主题活动,由于受到市场化的冲击,教学课程的紧锣密鼓对德育教育工作有着不小的压力,在注重书本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就疏忽了品德教育,就连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月也被束之高阁;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本人各自的需求不同,面对如此景况,现阶段的德育教育不能够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加之德育教育的不系统,各方认识的不到位,师生之间就无从谈起和谐,没有和谐自然谈不上快乐追求了!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仅仅停留在一个说教和被强制接受这样一个态势,所以德育教育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存在问题
  
  1.对和谐德育的认识不能从深层次去理解,没有理解当然谈不上合理,科学地执行。只有泛泛的口号,没有有效的方法改进。
  2.不能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程序,流于形式,缺乏打造和谐德育的体系能力。
  3.方法单一,不能够解决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和学习中的矛盾。对于校园的和谐环境不能有足够的驾御能力和对不良环境的改造能力。
  4.德育教育体系呆板,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尽管掌握了书本的知识,但是对于其中的乐趣,对于学生品德教育尚未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盲目地追求所授知识的成绩肯定,而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掌握和运用。学生的价值无法自我肯定,导致他们对未来心有忧虑。
  6.整个德育教育过程缺乏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使知识的传播有了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与社会环境的脱节,使得教学工作空洞而不具备社会意义,不能使知识由课堂到社会有一个良好的外延途径。
  上述问题归根结底的症结还是整个德育教育体系缺少一种快乐的因素存在,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消化,因为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成绩,学生对全面发展不能有恒定的认识,也就无法领略到德育教育的乐趣所在,如果这般再去谈论和谐德育,快乐指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挖掘快乐因素实施和谐德育的几点思考
  
  1.关于变教为导,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变教为导,意在把思考的权利留给学生,让他们获得求知的快乐。现代学生知识的获得不能只是从教师口中得到的答案,而应该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和驾驭课堂上。调动和驾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笔者认为调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向,应该是师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即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获得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样,通过对问题的共享和对话,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获得相互的信任和尊重,在悄无声息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否则,只是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让学生变得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失去了创造力,这本身已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2.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和谐促平安,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3.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4.积极广泛地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对校园文化的了解,对和谐德育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接受并掌握和谐德育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对道德追求更加自觉,同样地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对社会,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5.环境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建设优良的学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学风建设要借助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努力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开辟尽可能多的实践途径,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实自己,从中受到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另外,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德育目标要有层次性。德育必须要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任何违背学生实际的道德要求都是徒劳的。这样忽略了人的层次性,忽略了角色实际生活。第二,避免德育教育政治化。把道德片面地视为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是不对的,但更主要的目标应是放在人类所期望的、所有的人都应努力的方向:那就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人的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人的彻底解放,人的真正的自由的获得。第三,注重德育教育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价值引导固然重要,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价值引导与学生自我建构的统一,没有学生的自我建构,没有与学生的互动,教育常常是不理想的。第四,德育教育要允许有差异,决不能一刀切,必须要区别对待,准许学生差异性的认识,没有差异就没有人的发展。第五,德育与生活必须紧密相连。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自由翱翔,才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缺乏自主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缺乏责任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决定着学校道德教育的成败,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都要求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性。良好的道德培养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家园去孕育和熏陶才行。学校精神家园必须从抓德育入手,回归真实生活。
  总之和谐德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战略任务,他将会不断的有新的元素加入,无论他如何变化,和谐是首要的,和谐中的快乐确实又是和谐德育的众中之重,因此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和谐德育的快乐因素,注重提升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快乐指数,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的乐土,乐园。
其他文献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综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环境友好型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实现农作物的安全生产为根本目的,大大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对玉米高品质的影响。
超细掺和料的填充效应和改善界面结构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石内的开口孔隙和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使侵蚀介质和环境水难侵入水泥石和混凝土内部。本次侵蚀180d
水域资源是指渔业、养殖业、航运和旅游业等以水为载体的一些相关资源,它们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部分地区在小学英语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生理特点,要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作首要任务。最后,本文也就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教学规律;兴趣    小学的英语教学活动是小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认识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公布的最新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过去+年间,全球卫星付费电视市场蓬勃发展,全球卫星付费电视平台数量增长超过一倍,卫星付费电视用户数量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
自治区农用机电井在解决春季灌溉用水及地表水无法满足灌溉的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农用井凿井施工工艺及凿井质量存在较多问题,给国家和农牧民造成很大损失。本文通过
新疆及其它一些省区,在建设平原水库及河道堤坝时,常采用土质或砂砾质缓坡保护坝体,但它们的坡度过缓,超出我国现行土石坝设计规范风浪爬高计算公式的使用范围,使土质或砂砾质缓坡
长丰县草莓种植始于1983年,目前设施栽培面积已达1.33多万hm^2,年产值逾40亿元,成为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长丰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提高压力钢管的防腐蚀能力,对于压力钢管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水利工程现场施工条件、安装焊缝复杂等原因,压力钢管安装焊缝的防腐蚀性能一直是压力钢管
新疆建设渠道工程,往往需要在底部设置防冻或排水的砂砾石垫层,其工程量较大。渠道为线性工程,在存在多料场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研究确定不同料场的选择问题,运用线性规划技术可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