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果林郁郁葱葱,掩映着灰瓦白墙、红檐绿院的川西民居;环顾四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各家门前……这是10月29日,《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石家村看到的场景。
文宫镇石家村地处仁寿县二峨山脉南麓,毗邻213国道,属山区丘陵村,是典型的旱山村。近年来,石家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发展之路,先后被仁寿县委县政府、眉山市委市政府、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示范村,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嬗变。
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49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3%,成为远近闻名的新村示范村。石家村的美丽新村新在哪儿?有何发展诀窍?
荒山变金山
“雾当被盖地当床,秋风扫地四壁黄;男的招女的嫁,山上只剩白头发。”一说起石家村,村党支部书记杜从雪对这段顺口溜记忆深刻。
以前的石家村,农民长期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收不抵支,生活十分困难。当地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纷纷外出打工,导致人口流失、土地撂荒。
穷则思变。与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石家村人意识到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为此,村两委多次组织村民到龙泉、乐山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发展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初,杜从雪前往成都龙泉参观,通过对龙泉驿区当地蜜桃种植的深入了解后,初步确定了石家村的水果种植发展之路。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准了“调整结构、增收致富”的新思路,将耕地和山地统一规划,种植枇杷和桃子。
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石家村现已发展优质枇杷、水蜜桃等特色水果3800多亩,水果年产值2400多万元,户均水果收入3.8万元以上,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所有农户均加入专业合作社,水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均实现组织化标准化品质化,“文宫枇杷”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文宫镇成为中国枇杷之乡。
产区变景区
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的成功,让石家村尝到了甜头。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优质农产品优势,该村利用紧邻天府新区、成赤高速、国道213线、北距成都50公里的区位条件,因势利导,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赏花步旅道20公里、观景台8处。
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2005年,石家村举办了首届“桃花节”。 现今“桃花节”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三月桃花文化旅游节”及“七月品桃会”,村里还陆续推出“五月枇杷采摘节”“十月核桃节”等特色旅游活动。杜从雪还带头办起了“山水人家”农家乐,以延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现今石家村有农家乐20余家,旺季时每户日接待旅客达400余人。
如今,每年举办的桃花节、批把节、品桃会等特色旅游节会,将石家村打造成集观光游览、餐饮住宿、采摘购物、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吸引了大批成都、乐山、眉山等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还不乏海外游客。全村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转变。
社员变会员
一三产融合发展,让石家村人鼓足了腰包。但随着一产收入提升空间变窄、单一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发展也十分受限。
对此,石家村人没有等待、观望,而是主动作为、大胆探索,率先在眉山市试点农村产权改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开发模式,成立了石家村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全村519户农民100%以会员身份加入合作社,将闲置的房屋、宅基地、荒山以及自留地、果园等流转到合作社统一代管。然后,通过引进成都颐养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与合作社合作,坚持“开发不改二权、开发不占农田、开发不离产业、开发不损农民”的原则,对全村进行开发。双方签订30年合作协议,由合作社将全村所有产业、农房、土地等资源委托公司运营管理。该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重点打造果蔬采摘、自助烧烤、农家度假、川西农家古镇、水帘影场等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庄。
“农民通过流转房屋、院坝、土地等产权,每年可获得保底租金收入,到年底再分享公司在石家村10%的经营利润;同时,公司优先选聘石家村劳动力务工,并按企业职工标准统一购买‘五险’,也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杜从雪说。
山村变新村
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对石家新村建设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石家村坚持新建、改建和保护相结合,微田园、组团式建设新村新民居,彻底改变以往“农村版”形象。
近年来,仁寿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眉山市提出以游为主统筹城乡以后,石家村依托枇杷和桃产业,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出去的乡亲们陆续回来了,有的开办农家乐,有的从事观光旅游,有的从事果疏采摘服务,就地转化成了三产经营者。
大力实施环境美化、民居亮化、文化惠民和乡土情趣四大工程,建成全县首条5米宽村级黑化主干道、1200平方米的“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社道、连户路、步游道硬化率达100%;农业灌排水达100%、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石家村的嬗变还在继续。
石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对于盘活农村资产、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作用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为此,今年9月5日,仁寿县委书记冉登祥率领相关单位负责人在这里召开了全县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
如今的石家村山青水绿,桃花红时枝叶摇曳、游人如织,枇杷黄时人来人往、笑意盈盈。村里陆续修建了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等,还组建了老年协会,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出3年,我们石家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25000元,领跑全县。”杜从雪信心百倍地说。
文宫镇石家村地处仁寿县二峨山脉南麓,毗邻213国道,属山区丘陵村,是典型的旱山村。近年来,石家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发展之路,先后被仁寿县委县政府、眉山市委市政府、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示范村,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嬗变。
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49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3%,成为远近闻名的新村示范村。石家村的美丽新村新在哪儿?有何发展诀窍?
荒山变金山
“雾当被盖地当床,秋风扫地四壁黄;男的招女的嫁,山上只剩白头发。”一说起石家村,村党支部书记杜从雪对这段顺口溜记忆深刻。
以前的石家村,农民长期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收不抵支,生活十分困难。当地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纷纷外出打工,导致人口流失、土地撂荒。
穷则思变。与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石家村人意识到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为此,村两委多次组织村民到龙泉、乐山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发展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初,杜从雪前往成都龙泉参观,通过对龙泉驿区当地蜜桃种植的深入了解后,初步确定了石家村的水果种植发展之路。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准了“调整结构、增收致富”的新思路,将耕地和山地统一规划,种植枇杷和桃子。
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石家村现已发展优质枇杷、水蜜桃等特色水果3800多亩,水果年产值2400多万元,户均水果收入3.8万元以上,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所有农户均加入专业合作社,水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均实现组织化标准化品质化,“文宫枇杷”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文宫镇成为中国枇杷之乡。
产区变景区
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的成功,让石家村尝到了甜头。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优质农产品优势,该村利用紧邻天府新区、成赤高速、国道213线、北距成都50公里的区位条件,因势利导,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赏花步旅道20公里、观景台8处。
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2005年,石家村举办了首届“桃花节”。 现今“桃花节”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三月桃花文化旅游节”及“七月品桃会”,村里还陆续推出“五月枇杷采摘节”“十月核桃节”等特色旅游活动。杜从雪还带头办起了“山水人家”农家乐,以延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现今石家村有农家乐20余家,旺季时每户日接待旅客达400余人。
如今,每年举办的桃花节、批把节、品桃会等特色旅游节会,将石家村打造成集观光游览、餐饮住宿、采摘购物、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吸引了大批成都、乐山、眉山等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还不乏海外游客。全村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转变。
社员变会员
一三产融合发展,让石家村人鼓足了腰包。但随着一产收入提升空间变窄、单一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发展也十分受限。
对此,石家村人没有等待、观望,而是主动作为、大胆探索,率先在眉山市试点农村产权改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开发模式,成立了石家村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全村519户农民100%以会员身份加入合作社,将闲置的房屋、宅基地、荒山以及自留地、果园等流转到合作社统一代管。然后,通过引进成都颐养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与合作社合作,坚持“开发不改二权、开发不占农田、开发不离产业、开发不损农民”的原则,对全村进行开发。双方签订30年合作协议,由合作社将全村所有产业、农房、土地等资源委托公司运营管理。该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重点打造果蔬采摘、自助烧烤、农家度假、川西农家古镇、水帘影场等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庄。
“农民通过流转房屋、院坝、土地等产权,每年可获得保底租金收入,到年底再分享公司在石家村10%的经营利润;同时,公司优先选聘石家村劳动力务工,并按企业职工标准统一购买‘五险’,也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杜从雪说。
山村变新村
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对石家新村建设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石家村坚持新建、改建和保护相结合,微田园、组团式建设新村新民居,彻底改变以往“农村版”形象。
近年来,仁寿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眉山市提出以游为主统筹城乡以后,石家村依托枇杷和桃产业,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出去的乡亲们陆续回来了,有的开办农家乐,有的从事观光旅游,有的从事果疏采摘服务,就地转化成了三产经营者。
大力实施环境美化、民居亮化、文化惠民和乡土情趣四大工程,建成全县首条5米宽村级黑化主干道、1200平方米的“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社道、连户路、步游道硬化率达100%;农业灌排水达100%、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石家村的嬗变还在继续。
石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对于盘活农村资产、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作用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为此,今年9月5日,仁寿县委书记冉登祥率领相关单位负责人在这里召开了全县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
如今的石家村山青水绿,桃花红时枝叶摇曳、游人如织,枇杷黄时人来人往、笑意盈盈。村里陆续修建了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等,还组建了老年协会,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出3年,我们石家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25000元,领跑全县。”杜从雪信心百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