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内乳头状瘤142例的X线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应用乳腺钼钯摄影及导管造影,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平片及导管造影表现。结果:142例病理诊断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34例平片可见结节,12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导管造影,导管内类圆形或杯口状中断112例,诊断为导管内 乳头状瘤112例,其中单发于主导管者51例,多发于主导管及分支61例,导管造影符合率为93%。结论:乳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钼钯摄影 导管造影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55
  资料与方法
  2003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142例,均为女性,年龄21~81岁,平均45岁,其中30以下10例,30~55岁124例,55岁以上8例。病变发生在单侧121例,双侧21例。142例中有120例表现为乳头溢液,其中单孔溢液92例(77%);血性溢液58例(49%),浆液性溢液48例(40%),咖啡色溢液9例(7%)。31例可在乳晕区及附近触及结节,边界清晰,与皮肤无粘连。
  检查方法:使用IMS公司GIOTTO乳腺钼靶机,所有病例均做乳腺钼钯摄影,常规采用头尾位、内外斜位投照。对120例乳头溢液病例还进行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患侧乳头及周围皮肤消毒,消毒半径约5cm,选择溢液的乳导管开口,挤出大部分潴留在导管内的液体后,用5.5~7号钝头针轻轻捻入病变乳导管约1~2cm,吸尽导管内残留液体,提起乳头注入60%复方泛影葡胺0.5~1ml,拔出针头,再次挤该导管,若液体被稀释,说明造影剂注射在目标导管内,用棉球和胶布包裹乳头以免造影剂流出,立即行患乳头尾位及内外侧位投照。注意行导管造影检查前须先用力回抽乳孔内的气体和排出针管内的气体,以免造成假阳性。
  结 果
  34例平片可见乳晕周围结节影,直径0.3~3cm,其中直径0.3~2cm30个,2~3cm4个。形状为类圆形20例,椭圆形6例,不规则形8例。边缘光滑者15例,模糊不清者13例,毛糙者6例。其中19例伴有乳头溢液,行导管造影发现有17例存在主导管/分支导管内充盈缺损或导管中断,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符合率为89%;15例不伴乳头溢液中,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纤维腺瘤5例,恶性肿瘤2例,增生2例,囊肿1例,符合率为33%。
  7例平片未见结节且不伴有乳头溢液病例中,有4例伴有针尖样钙化,且有2例钙化量较多,平片结果只有1例正确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余6例误诊:4例误诊为多发囊肿及导管内癌,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符合率仅为14.3%。总结以上病例,不伴有乳头溢液、未行导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27.3%。
  120例伴有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19例平片上可见结节影,101例平片上无明显病灶;分别对单孔溢液导管或多孔溢液中性质不同的溢液导管进行导管造影,其中发现导管内类圆形或杯口状中断11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2例,符合率为93%,其中单发于主导管者51例,多发于主导管及分支导管者61例。
  本组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
  讨 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大导管或扩张乳管内的良性肿瘤,是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病因尚未确定,一般认为多由雌激素过度刺激造成导管内上皮局限性乳头状生长,同时有导管上皮异型增生改变的癌前期表现,高发于40~50岁经产妇,恶变率6%~8%[1]。75%的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发生于中小乳臂的乳头状瘤常位于乳房周围区域,临床特点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在0.2~0.5cm,临床上很少能触及结节(31/142例),患者常以乳头溢液就诊(120/142),特别是单孔溢液(142/120),其中血性及浆液性溢液较多见(89%)。
  乳腺导管造影、乳腺彩超及乳导管内窥镜是目前诊断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各有其局限性:乳腺彩超对于不伴有乳腺导管扩张的乳头状瘤,诊断较困难,张文云等应用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2];乳导管内视镜能直视肿瘤的大体形态,对判断良恶性有一定的帮助,并能直接摘除部分乳头状瘤,但对于末梢分支导管的病变难以发现,而且该检查费用相对较昂贵。我们认为,乳腺导管造影是最简便、经济、有效的的方法,在造影片中,该病常表现为主导管/分支导管内单个或多个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大小为0.2~2.0cm,边界大多清楚,可并存远端导管扩张:部分表现为主导管杯口状中断,管壁光滑、完整,无浸润现象。乳腺导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病变导管的形态、病变部位及瘤体大小、形态,而且可以了解周围腺体组织与病变导管的联系,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并确定手术范围,诊断符合率高(本组为93%)。
  部分不伴有乳头溢液的乳头状瘤,平片即使发现有结节,因其表现不典型,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病种:如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者,易误认为纤维腺瘤;多发小结节,边缘光整者,易误认为多发小囊肿;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并伴有针尖样钙化者,易误认为恶性肿瘤。对于这部分病例,要综合其他检查方法,如细胞学穿刺来辅助诊断,但因瘤体较小,且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仍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最后确诊仍需组织学支持。
  最后,该病需与乳头状癌鉴别,后者平片常可见结节影,并且边界部分模糊或毛糙,导管造影常表现为管壁毛糙、僵硬部分破坏,可见“潭湖征”或“鼠尾征”。但很多时候两者鉴别困难,需手术确诊。
  参考文献
  1 李树玲,主编.乳腺肿瘤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7-338.
  2 张文云,殷存霞,李莉,等.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国超声诊断,2002,15(9):716-717.
其他文献
急性白血病(A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随着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先后问世,联合化疗方案和其它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儿童AL的远期疗效得到明显提高。采用现代治
把土力学、工程规范与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紧密地结合,对工程勘察,基础施工,软基处理等进行科学计算、优化设计,快捷地完成了人工难以实现的工程计算问题,促进工程质量,速度,效益的提
医疗技术在迅速发展,护理模式在不断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要不断提高,促进和维护人们的健康,是护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护理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工
目的了解单独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一氧化碳(CO)动态变化。方法应用Chalmers血红蛋白结合法及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检测了24例正常儿童,22例ALL患儿在化疗前、化疗中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多种血液及非血液系统疾病主要手段之一。对于那些没有HLA完全相合供者的患者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吕薇近期撰文指出,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
当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药物时,使血管壁弹性差,充盈不良,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此时如有效利用山莨菪碱,即可使病人减轻痛苦,又能使较大血管壁弹性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