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流域旱涝年份准定常行星波分布与平均纬向风速的差异

来源 :应用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1980-1989年6-8月资料,讨论了80年代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年份亚洲地区平均纬向风速和准定常行星波分布的差异,旱年类与涝年类相比,热带东风急流强度偏强,纬度位置偏南;副热带急流强度相近,位置偏北。旱年(涝年)类的夏季准定常行星波的分布反映了匪律宾周围水域上空和青藏高原地面的热源均为偏强(弱)的异常源强迫的结果。二者的主要差异表明,在中高纬度振幅大值区,旱年类纬度位置较涝年类
其他文献
对Nd-Fe-B烧结永磁体材料超声振动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进行了加工实验研究.
以1983年4月28日影响江淮地区的冷锋天气过程为例,讨论了高空急流加速与锋生函数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了在这次冷锋天气过程的前期,高空急流加速对流层中层锋生具有重要贡献。而在这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半年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15-25天振荡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15-25天振荡经阿拉伯海附近向东北传播的过程中,在青藏高原附近加强,再经我国东部和
在田间实验基础上对冬小麦田逐日14时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肋迫指数(CWSI)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一时刻干旱处理CWSI高于湿润处理;麦田灌溉后CWSI4~6天降到极小值,表明了灌水后作物从水分胁迫状态
通过研究暴雨过程中湿度场的垂上分布,发现暴雨发生前在对流层中层(600~400hPa)存在着一个干层,并据此深入研究了干层的时间演变,成因及引起起强天气的机制等,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湿度的变化非
该文利用美国 NOAA 卫星1991年(及1980和1985年)雨季候平均 OLR 资料及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1991年江淮洪涝梅雨的 OLR 场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1991梅雨期的 OLR及其距平场以
文章证明了模式在预报时段的位温误差,是由于在模式大气和真实大气中,该时段内位温变化过程的不同而造成的,还证明了原始方程的无加速定理对各强迫因子的线性分解同样适用于研究
采用同一基准定位方法安装车刀,刀架上的所有外圆车刀的刀尖(包括切槽刀)定位参考点,要选择安装在尾座上顶尖的尖端处,起刀点(G92点)用专用定位程序来定位,简化了对刀操作.
介绍了机械加工设备中有关减振器的设计理论,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实例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