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刷片仅见异型细胞的胆管狭窄患者恶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w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ERCP胆管刷片仅见异型细胞、未明确性质的胆管狭窄进展为恶性狭窄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就诊的121名未明确性质的胆管狭窄患者,患者均行ERCP胆管刷片细胞学检查,结果仅见异型细胞。收集的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胆管狭窄的部位和长度、随访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73名(60.3%)患者最终诊断为胆管恶性狭窄,其中66名患者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7名患者通过疾病进展及影像学检查诊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8,95%CI:1.040~1.381)、胆管狭窄长度(OR=7.065,95%CI:1.558~32.041)、血清CA 19-9水平(OR=1.023,95%CI:1.006~1.040)、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刷片仅见异型细胞的患者进展为胆管恶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ERCP胆管刷片仅见异型细胞、未明确性质的胆管狭窄患者,年龄大于51.5岁,胆管狭窄长度大于1.75 cm,血清CA 19-9水平大于122.05 U/ml,伴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恶性狭窄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确诊为NSCLC的4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术前治疗。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对获取的肿瘤组织中MET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MET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ET基因mRNA以中度表达为主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9例复发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方案为雷替曲塞3.0 mg/m2,15 min静脉滴注,第1天,伊立替康180.0 mg/m2,90 min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一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结果3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和B细胞特异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8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中PADI4和BMI-1的表达,并分析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时机内镜切除大肠多发息肉的漏检率,评价进退镜全程切除多发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例首次肠镜检查确诊为大肠多发息肉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n=101)第2次肠镜检查时只在退镜过程中切除息肉;B组(n=99)第2次肠镜检查时在进镜过程中切除直径<10 mm的息肉,在退镜过程中发现息肉即行切除。对比分析2组第2次肠镜检查的息肉漏检率、息肉新发现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
期刊
目的分析注水法行结肠镜检查在全子宫切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患者300例,随机分成2组,分成注水组及注空气组行结肠镜检查各150例。2组分别记录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及患者进镜疼痛程度、退镜疼痛程度,以及操作过程中是否需要外界辅助。结果注水组与注空气组结肠镜进镜时间[(11.5±5.3)min比(9.3±2.5)min]与退镜时间[(5.5±0.9)min比(6.2±1.3)min]比较,差
目的分析我国多个中心进行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ERAT)的应用现状,探讨ERA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2014年间8所医院接受ERAT诊治并符合一定条件的患者资料。总结ERAT阑尾插管成功率、内镜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纳入分析的118例患者中,107例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