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硼替佐米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归纳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8岁,因多发性骨髓瘤在行V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第4化疗疗程中出现发热伴呼吸困难症状,经影像学、实验室、病原学和支气管镜等检查诊断为硼替佐米治疗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停用硼替佐米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硼替佐米治疗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低,病
【机 构】
: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
【基金项目】
: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0901016SF,20170520026JH)。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硼替佐米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归纳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8岁,因多发性骨髓瘤在行V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第4化疗疗程中出现发热伴呼吸困难症状,经影像学、实验室、病原学和支气管镜等检查诊断为硼替佐米治疗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停用硼替佐米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硼替佐米治疗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低,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小干扰RNA(NC-siRNA)]和实验组[转染HSP27小干扰RNA(HSP27-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CAL27细胞siRNA干扰效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细胞数,RT-qPCR和West
目的:分析胃肝样腺癌(HA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HA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54岁,因上腹部不适6个月门诊以“胃癌”收入院,胃增强CT检查提示浸润溃疡型胃癌,肝脏多发转移瘤。给予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行胃全切术,胃病理提示“胃腺癌”。后因“肝脏多发转移瘤”转入本科,并行微波射频消融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样腺癌,后对胃病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为HAS。经治疗后患者生存期仅为9个月。结论:H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前部葡萄膜炎(AAU)小鼠的抗炎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每组10只。低、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小鼠灌胃给予250、500和750 mg·kg-1金银花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5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玻璃体腔内注射125 mg·L-1LPS建立小鼠AAU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眼组织病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能力进而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可促进肿瘤异常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特征,可产生低氧、酸性和间质压升高等微环境改变,使促进肿瘤免疫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相对缺乏,抑制肿瘤免疫的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增多,从而降低免疫治疗疗效。对恶性肿瘤患者行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但可促进异常血管正常化和重塑肿瘤微环境,还可增加免疫效
神经递质作为神经细胞之间及神经系统与效应器之间传递的化学信号物质,在维持神经系统微环境稳态的同时,对脊髓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别的神经递质呈现出复杂性、持续性和连锁反应性等特点,其相互协同或拮抗地参与了脊髓神经再生的过程。神经递质主要包含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不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在脊髓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不尽相同,甚至在不同阶段同一种神经递质对神经再生的作用亦不相同,其中胆碱类神经递质的早期释放量能够间接表明脊髓神经的损伤程度,但其过度释放也是加重脊髓神经继发性
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RNA酶L(OAS/RNase L)通路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抑制病毒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OAS/RNase L系统对西尼罗病毒、轮状病毒和骨髓灰质炎病毒等多种病毒具有拮抗作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病毒已被发现会通过各自独特的逃逸机制抵抗OAS/RNase L通路的抗病毒作用。作为最早发现的抗病毒通路之一,OAS蛋白家族各成员和RNase L抗病毒作用机制已经有很多综述报道。不同病毒对OAS/RNase L通路抗病毒作用的逃逸机制均不相同,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SiHa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OMT组、中剂量OMT组和高剂量OMT组,分别以含二甲基亚砜(DMSO)及含0.4、0.8和1.6 g·L-1 OMT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培养24 h后,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分别培养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和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原代SD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AECs)培养方法,为探索AECs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工具细胞。方法:取SD大鼠1只,无菌打开胸腹腔,分离出主动脉,剔除血管外结缔组织和脂肪,将主动脉内膜外翻,切成长为1.0~1.5 mm的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瓶中,7 d后去除血管段继续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表现观察和第Ⅷ因子(FⅧ)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目的细胞。结果:接种3 d后,有少量细胞从血管段周围迁移出,形成岛屿状细胞团;10~12 d后,细胞集落逐渐融合成片
纳米二氧化硅(SiNPs)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量最高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纳米粉体材料,其环境暴露和健康效应逐渐受到关注。在产品开发、制造、使用和废弃处理等过程中,人类可通过职业接触、环境暴露、医源性和食源性等途径接触到SiNPs。SiNPs暴露与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等多种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关,涉及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和离子通道等。此外,SiNPs与心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引发的毒性效应受暴露模式(如染毒剂量、途径、次数)和颗粒的理化性质(如粒径、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中氧降速率和复氧速率对患者昼夜间血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06例OSA患者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资料,包括睡眠参数、呼吸事件参数和当天清醒期及睡眠期无创多点连续血压监测资料。根据OSA患者每个呼吸事件的氧降幅度与氧降时间的比值获得氧降速率,同样方法获得复氧速率。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OSA并发高血压组(OSA+HT组,59例)和OSA未并发高血压组(OSA-HT组,47例),分析2组患者氧降速率和复氧速率的差异,分别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氧降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