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分析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j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对于新鲜事物易于接受且反应敏感,在极速发展的网络信息面前,他们不仅是信息社会的接纳者和推动者,同时,他们也是信息、网络化负面影响的受害者。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双重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挑战更大。本文试图把握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建立有效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131-02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easy to accept new things and they are the most sensitive social group in the era of network. They are the adopters and drivers of information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victims of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the negativ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mostly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vides the countermeasu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era of network.
  Keywords: internet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一、網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现状
  “睁开双眼是网络,时时处处不能落”。当前,伴随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现今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博客、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在我国均得到了快速而广泛的发展。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伴随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到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68亿,仅半年就新增网民大约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进户人口的半数,为48.8%,比2014年底提升了近一个百分点,达到了0.9%,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不断放缓。随着移动网络的提速、降价,手机网民的数量剧增,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在2015年达到了5.94亿人,比2014年12月增加了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到了88.9%。
  “信息满天飞,真假莫可知”。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各种不良的的价值观念、市场理念和生活理念正在从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全天候的涌入,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侵蚀简直是无孔不入。网络传播中的很多“黑色存在”、“黄色片段”、“灰色信息”等都让当前一些大学生深受其害。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带来了全新的契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言,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面对社会的转型波动、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体制的僵化等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长期以来一直很难有所突破和提升。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在当前的现代化网络科技背景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视和运用网络科技远比拒绝和排斥要更有意义,不断地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各环节紧密结合,探索一条有效的全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制约因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重复单一
  “你以不变应万变,而我一切皆已变”。近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根本上并没有发生过多的变化,教学内容大多依然重复,其部分内容和高中时期课本内容一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中也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误认为大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意义不大。基于学习过的内容,有大量交叉重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不够。而且,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很难形成较强的社会现实性和时代感,加上教学目标的过高设置,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去甚远、拥有一个伟大的现实理想却因目标性不够强大,从而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大学生极速成长的心理和现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应教材中现有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尤其是,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原有的教学内容与现有的社会现象之间发生了巨大“冲突”,新的社会价值观在教学中部分大学生不仅很难接受,甚至出现一些反感的心理冲突,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就无从谈起[1]。“以万变应不变”,不变的是理论,变的是方法、方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当前网络背景下很难发展
  “不再东风换西风,融合东西南北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参与者,其教学实效性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否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两个方面。“教→学”理念要面临全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面对网络信息的海量轰炸,“不屑于”课堂的狭小世界,内心失衡,逃避于课堂。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灌输式”几乎成为我们唯一的方式得到教学的认可和传承,教学手段单一,大多仍然沿袭教师这一教学主导,以传统的讲授作为教学信息的主要承载,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教师写什么学生记什么。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自然也就成为了机械式的“讲义”复述——笔记的记录、笔记的整理、笔记的背诵、考核的内容也基本围绕笔记而来,考试结束后扔掉笔记,完全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2],如果当前教育教学的创造性被囿于这种“灌输式”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下将很难适应并得到一定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阵地建设亟需加强
  “成长成才身心行,春风化雨润无声”。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网站,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当然,这些网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学生难以有兴趣去点击,网站内容的更新也很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网站主旨不鲜明,思想深度不够,形式上也不够生动,缺乏多样性,很难为当代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思想服务,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皆不能很好地去满足当前大学生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成长→成才→成功需要。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大小有效的评价是靠其网站的点击率来衡量的,如果只是一味简单的在网络上注册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站,却不能科学合理地去设计和维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站建设最终也只能是形式而已。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网站都存在一些问题:内容上不够丰富多彩、语言上缺乏生动凝练、形式上刻板、更新速度不够快等问题。鉴于这一系列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阵地的建设亟需加强。
  三、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学模式得转变”。务必坚持以大学生为本,通过网络,在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容渗透进去,发挥网络这一阵地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引导作用。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主动占领网络主阵地,加强以校园健康和绿色网络建设为核心的校园互联网规划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思想,传播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弘扬社会主义正气的积极作用[3]。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地提升和加大与大学生的虚拟空间交流,更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网络信息交流方式,诸如QQ群、微信这些简捷的全新交流形式,同时让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网上交互性比较强的栏目和平台中,以平等的身份和大学生进行交流,在平和的气氛中去渗透和传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信息,不断地去加强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论的积极引导[4]。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发挥网络传播力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网络到现实,得学以致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拥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教学的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师应引导当前大学生走出课堂去面向社会,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第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这一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建立校内校外的德育和教育实践基地,尽力利用学校所在地城市和周边的历史文化遗产、革命胜地、名人故居及改革开放以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们提供的大量丰富积极的教学环境资源,扩展同社会多方面的广泛联系,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和大学生参观学习和考察。第二,要探索采取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形式。组织大学生进行诸如“假期三下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先行”、“去做青年志愿者”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意义很好,效果明显,但其广泛性和普遍性仍然不够,大学生参与比例不高。因此探索采取各种条件去开展更多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反映家乡特色,通过交流拓展学生视野[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引导工作。
  (三)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要加强情感渗透
  “用情传导,以情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变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文明的冲击,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观念、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我们应该去改变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重要一点是要把情感教育上升到目标高度,努力去满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需要的情感需求。一方面,应该加大感情投资,用情传导。将对大学生的“责任之爱”向“情感之愛”转化,大学生不应该仅仅成为“知识的储备器”而缺失情感,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大学生的积极情感、积极的情感体验,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动情”,能够不断地提升当前大学生的激情和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觉悟水平。另一方面,开创情境,以情化人。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这一教学的主轴,结合现实和大学生实际去认真的分析思考教学的具体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要素,找寻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存在,去开创教学的具体情境,让当代大学生融入其中,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更具说服力和实效性。让当代大学生满怀“自信”和“理想”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周敏.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2]王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龚涛,徐建军.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0(11):126-129.
  [4]王力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5]程志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索[D].河南理工大学,2011.
其他文献
山东省鱼台县大力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县、乡两级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签订了责任书.今年确定农村危房改造300户的目标,每户给予资助12000元,由贫困家庭向所在村村民
“十五”期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各级民政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团”的宗旨,求真务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葛山乡有9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5095人,全乡外出人口达3600多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留守农村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有的家庭只剩下一个孤独老人.而且独门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王达品认为,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认真研究构建和谐社区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要注意
为提高工程类专业双语实践能力在双语教学的地位及教学水平,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提出了双语理论与双语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以涉外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重要源泉,但是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镇,我国高校中现有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教材老化、教育方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本国大学生加强公民教育的过程中特别倚重的服务学习模式,與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在先天上有很高的契合度。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教育方法,将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拓展和创新,通过增加社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一个伴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水平。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民政局改革过去村两委会评议,群众监督的做法,让村组两级代表票决低保对象和救助标准。每季度初,村民小组召集本组村民代表.根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提出低保对
背景已认为HPV检测宫颈上皮内瘤(CIN)比较敏感,但与细胞学检测相比,其作为CIN检测的特异性要弱。我们对基于HPV检测做宫颈癌筛查的效果做了评估。方法2004年3—12月,以两阶段独立
摘 要:依据通信专业卓越计划国防生的培养目标,提出对本科高年级相关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首先分析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教学资源、教学对象、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阐述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探讨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课程与教材建设,形成专业领域课程“知识导向”与军事技术课程“能力导向”结合的双语渐进教学模式。  关键词:卓越计划;国防生;通信专业;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