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难句解读攻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ork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难句解读是一个必考题型,对于学生来说,这类题型有一定的难度,文章对该题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答方法。
  关键词 语文高考 现代文阅读 难句解读 解题方法
  
  语文高考卷也年年在变,但有一道题却始终未变,这就是现代文大阅读中的难句句意的理解。如2008年全国卷第15题要求解释《阳关古道苍凉美》一文中三个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f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又如08年北京卷第20题要求对结尾处“‘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一句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再如08年江苏卷选读文——论述类文体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所谓“难句”,指的是现代文阅读中要求理解表述其句意而从字面看难以准确完整地解读出来的句子。这类难句有以下三个特点:
  (1)语言简练,许多应表述出来的意思被省略了因而难以理解。
  (2)形象含蓄,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欲表达的意思更形象含蓄而不直接表达出来。
  (3)含义丰富,字面意思之下还有一层或数层意思,而几层意思合于一句之中。
  由于这三个特点,这类句子的句意解读就有了难度,而解读这类句子正是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水平考查的一个重点。高考中这类难句的句意解读题赋分少则4分,多则8分。总合现代文散文小说、科学说明文、议论文中相关于难句解读的分值,可有20分之多。而语句句意解读能力更是做好其它试题乃至作文审题的基础,由此,难句解读涉及的分值要远远大于20分。因而,学会解读难句,提高句意理解的准确度和全面性意义很大。
  如何解读难句?
  首先,要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对难句解读而言,主要是词语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因为从难句的三个特点看,难就难在某些词语的含义上及句子结构上、修辞手法上。
  其次,要多向思维。即:要从语法与表述句式的角度思维,要从修辞与表现手法的角度思维,要从逻辑与科学常识的角度思维,还要从主旨与大小语境的角度思维。
  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自不必言。这里着重解说“多向思维解读难句”的方法技巧。
  多向思维解读难句的基本方法就是“两分析一紧抓一联系”——①分析语法句式,②分析修辞手法,③紧抓关键词语,④联系文本语境。
  一,分析语法句式——补足法
  高考大阅读散文常常是名家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为表达艺术的需要而常常采用独特的语法结构、表述句式,而独特的语法结构又大多数是有所省略或同词异义(实际上是中心词省略的偏正短语)。如:
  07年福建卷第13题:“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由三个分句构成,重心在后两句。显然,此句理解的难点在两个“生活”。它们所指是不同的,同词异义。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生活”是它们的共同属概念,即共同定语:而两个“生活”后应有其不同的种概念一中心词,恰恰都被省略了而造成含蓄的艺术效果——难以解读的语言噱头。关键之处被省略了,怎么办?补。
  怎么补?
  第一步可先用不定代词(某)、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等)补出某一虚化不定的东西,全句连起来读几遍,就会有语感了:“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的什么)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的什么)”,第二步,根据所获语感,参照上下语境、全文主旨,推断出隐去的概念、省略的词语。该句上文有“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下文有“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文末有“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由此可以确定,隐去的概念、省略的词语应是“境遇”(或“环境”)“态度”。该句的句意是:“入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该补出的所隐之语从何处来?根据“句不离章”的原则,必然也只能从大小语境中来——“分析语法句式”的方法要与“联系大小语境”的方法综合运用,这里有技巧。如:
  08年全国卷第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显然,待解读的两旬都省略了主语,补出主语,它们就不难了。根据语境上文,句(1)很快就可以补出其主语:“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接着只要运用修辞分析破解“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的含意便大功告成了。而句(2)的主语却不那么容易找。句(2)的上句是“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分析上下句关系。可知“几分暖意”由“感慨”而来,“感慨”由“旅伴的介绍”而来,“旅伴的介绍”在哪里?再向上找,得到:“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这显然是旅伴的话。阳关古城不仅仅联系着“阳关砚”,它还联系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它还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是“光明大道的代名词”,概括之,阳关古城有着作者神往的历史文化积淀。根据题目“暖意”由来关系的限制。答案必须从“阳关砚”说起。综合组织语言,这便有了答案: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暖意”一“感慨”一“旅伴的介绍”一“阳关砚”一“《渭城曲》”、“古丝绸之路关口”、“光明大道”,在语境中层层上推,层层补足,补出了逻辑因果关系,补出答案的内容依据,答案就唾手可得了。
  学会运用补足法并不只有应试意义。学习、平时阅读中也有很大意义。请看下例:
  “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这个句子颇难懂,但经过分析补足以后,就好懂了:   (那时),我真(在故乡)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明亮得)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故乡的)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它照到的)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照到月光,(如果我的目光像月光一样能透射到人生的背面,那么)我不回头(不苦思冥想地回忆)就看见了(我)以往(在这里曾经的生活)。
  
  二、分析修辞手法——替换法
  
  由于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子就生动形象多了,也含蓄隐晦多了。造成解读难点的常常是比喻、比拟、双关、借代、象征等手法。它们有个共同特点:都用喻体(拟体、借体、象征体)替换了本体而突出了相似点。而设问、反问、否定句的共同特点是用疑问语气、否定句式表达某一正面的意思。
  因而,“分析修辞手法——替换法”的基本方法有两步:第一步是分析出比喻、比拟、双关、借代、象征的本体、相似点,用它替换原句中的喻体(拟体、借体、象征体):或是分析设问、反问、否定句,找出其正面的意思替换之。第二步是分析替换好了的语句,概括出其情感意思。
  如:08年全国卷第15题(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句中“绿色的海洋”是喻体,从上文可找到本体是汽车驶进的“林带”,“海洋”言其绿色无边无际的特点,对比“突然闻进”以前的“平沙千里、荒无人烟”的荒凉戈壁,两者巨大反差如在眼前,从荒凉戈壁“突然闯进”这“绿色的海洋”的惊喜不言而喻。
  该题的第三句“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稍难,替换的方法灵活些,用相似点 中心名词替换。一样迎刃而解:将军和士兵之所以被比成哲学家与诗人,是因为哲学家与诗人对生活有深刻丰富的认识、诗意的理解和诗情的感受,而“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出生入死惊心动魄,一样有之。而标准答案是“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就难多了,综合运用“分析修辞手法——替换法”“分析语法句式——补足法”也能迎刃而解。
  《今生今世的证据》第三节有个难句:“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此句中“慢慢松开的骨缝”借代衰老的身体;“所有的风声”运用了双关和借代、比喻:风声既指自然的风声,又借代曾经生活过的一切物证、痕迹。或比喻心灵的风声——曾经生活的内心存在。替换之: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渐渐衰老的躯体(直达心灵深处),把所有的风声(和一切曾经生活的痕迹)永远保存在他一生(的记忆里)。
  
  三、紧抓关键词语——多向解析法
  
  造成句子难解读的难点还在于某些词语的运用使句子有了若干层隐含义,解出这些隐含义就是我们的目标。因此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多向解析。所谓“抓住”,首先是要抓准。比如“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句中关键词语是“生死之劫…哲学家与诗人”。所谓“多向”,即要从物性与人情,从主人公与环境,从自己与他人,从过去、现在与将来,从局部与全文,从陪衬与主体,从语言形式与内容思想。从目的与效果等角度思考理解,从而析出多层隐含之意。
  08年全国Ⅱ卷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句(1)的关键词语是“空谷足音”。这个成语语义是:比喻难得的音信或言论事物。分析:很显然,这里用的是字面义而非比喻义。什么情况下回住地的脚步声如同在“空谷”中回响呢?多向想象解析之:一个人独走时——人的动作行为角度,周围没有声音——环境角度。人与环境,只有这两个可能。因而此句必然表达了两个意思: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句(2)的关键词语要抓住“即使……也……”。这组关联词表示让步性假设,“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暗含今天的马缨花在白天浴在阳光里是生气勃勃的之意。用“补足法”把这个意思补足,即有“今天的马缨花白天、黄昏、深夜都生气勃勃”,概括起来即“今天的马缨花无论何时都生气勃勃”。进一步用“分析修辞手法——替换法”分析,本文是抒情散文,马缨花是作者感情的象征寄托,马缨花生气勃勃描写的是物性,象征寄托的是人情,用替换法将物性换为人情,抒发“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这第二层意思就浮现出来了。
  句(2)的关键词语不仅要抓住题句中的“即使……也……”,还要抓住“它们”一词。“它们”之所代,是前文语境中“今天的马缨花”。而其中的“今天”是敏感的同学必须主意到的——抓关键词不仅要抓住题句重点关键词,还要抓住相关语境中的关键词。“今天”是说具体时间吗?根据上文语境,与“今天”相对的“昨天叶目的是“万家墨面没蒿菜”“北平城一片黑暗”的时代环境,以此类推,“今天”必然指的是时代环境——“最近几年来”“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的新时代环境。将它组合到第一层意思里,此题答案即告完整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或时代)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从上例分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运用“紧抓关键词语——多向解析法”有五点要注意:(1)关键词不仅是实词,也可能是虚词,有时虚词的表达作用比实词还大,所以要特别注意;(2)关键词不仅要抓题句中的,还可能要抓相关语境中的、甚至是与近语境相关的远语境中的关键词语,多向解析法时要一并析出其意。(3)关键词语的分析不仅要从词语学的角度分析,还要综合运用“分析修辞手法——替换法”“分析语法句式——补足法”,方能准确完整透彻地解出隐含之意:(4)多向解析无定式可言,无固定的角度可选,用好它技巧性、经验性很强。上文仅仅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角度,其实可分析的角度还有很多,考生复习时就应该记住一些常用角度,多做练习;(5)关键词语的隐含义,多向解析的角度,其实都在语境中,在文本里。考生一定要牢牢建立“语境意识”。
  
  四、联系文本语境——语境推断法
  
  解读难句,通常要找出题句中代词之所代,比喻、比拟、借代、象征的本体,语句省略的内容,关键词语的隐含义以及多向解析的角度。而这些要找的东西,或显或隐,都在语境文本中。事实上,上文在“两分析一紧抓一联系”的方法阐述中,已经结合运用了“联系文本语境——语境推断法”,故不赘述。
  只是必须强调的是,语境不仅指小语境——文本,也指大语境——时代社会特征、作者的思想和生平经历等。大语境常常在文本之外,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记住名家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其思想生活背景,特别要注意文本的注释——它们对解读难句是非常有用的,有时高考卷直接就此出题。
  1991年全国卷第34题问作者为什么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特殊”加了着重号。文本副标题是:“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文未注释:“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其答案就在1928—1828之差中:这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可惜当年大半考生未能注意副题及注释却在文本正文里寻找线索而一无所获!
  难句解读,需要多向思维,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但也需多思考多练习,方可熟能生巧。
其他文献
德国北威州中小学教师的短缺问题严重,且由来已久。2018年,该州共有9623个教师职位,但在2018年8月新学期开始时,尚有3694个职位待补充。同年9月,州基础教育部长格鲍尔提出了第二套改善教师供应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加强中学高年级的师资力量建设。此前,北威州有多种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及相应的考试,取得中学高年级(Sek II,10~13年級)任教资格的教师很有可能并不
【摘 要】《观沧海》和《沁园春·雪》都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二者虽写作于不同的时代,却有相似的创作背景;二者虽抒发相同的万丈豪情,却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  【关键词】《观沧海》 《沁园春·雪》 比较阅读    《观沧海》和《沁园春·雪》分别被收入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和九年级(下)。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相距一千多年,但都具有豪放风格,都是通过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描写,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评估国家教育体系的运行状况,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性的教育评估项目中。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根据这些国际项目提供的最新信息,制定了2015年度国际教育绩效指标报告。分析发现,2015年度国际教育绩效指标报告的特点呈现出评价覆盖的全面性、报告的客观性、评价维度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评价标准注重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评价指标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
[摘要]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是一种跨越式的飞跃,在进入高中语文学习后,如何从更快、更高、更活、更强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论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比较普遍的感觉是不太适应。因为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跳跃。如何较好地实现中学两个阶段之间的平稳过渡,并在高中基础年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评改学生作文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一种以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评改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作文是高考试卷中的重头戏,学生成绩总分能否突破100分,关键看作文分数,因此,作文教学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
[摘要]高考作文的命题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特别能引起高考备考者的分析、思考和感悟。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模式和价值取向较往年均有所变化,命题方式已向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转移,思想内容更加关注人文生活,更能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从2008年高考作文的分析研究入手去备战2009年的作文,笔者认为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高考作文 生活 理性 考点分析    2008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但留给
摘 要: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大学的五大使命之一,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成为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才战略是一种从被动操作式管理到主动开发式管理的策略。在各高校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人才战略与国际化战略往往相辅相成,将人才战略的实施赋予了国际化办学能力的使命;并将其内嵌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改革路径,使得国际化人才战略呼之欲出。明确国际化人才战略的组织模块,探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UNESCO Bangkok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网站2019年4月16日消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患有某种形式的残障,其中9300万人是14岁以下的儿童。与身体残障相比,儿童期残障中最常见且极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
据美国田纳西州教育部官网2020年3月30日消息,田纳西州教育部和州长早期扫盲基金会(Governor’s Early Literacy Foundation,GELF)宣布与早期教育在线平台ReadyRosie在全州范围内建立合作关系,为田纳西州的家庭和学龄儿童提供短视频和免费资源。  此次合作使田纳西州所有学龄儿童家庭都可以观看ReadyRosie模拟视频(ReadyRosie Modeled
近日,英国教育大臣达米安·海因茨(Damian Hinds)呼吁广大学校加大力度推广18岁之后的职业培训发展路径,而非只鼓励青少年申请普通大学。  据悉,T-level证书课程是目前英国政府开展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于2018年3月公布的政府预算显示,当前,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学术研究在英国已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海因茨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