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时代的偶然性幽灵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幽灵,偶然性的幽灵,在后工业时代游荡。
  人们却一直浑然不觉,听任其翻云覆雨,写下商业史上的无数悲喜。人们似乎已经看惯了,每天都有店铺开张,每天也都有店铺关门,一切习以为常。但是近日“鹏润电器”改头换面为“国美电器北京分公司第50家店”这件事,还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从盛装开业到经营惨淡,从停业调整到改弦更张,前后只有短短4个月。为什么国美的成功经验不能被复制?难道价格屠夫身上真的无法注入贵族的血液?鹏润事件是偶然还是必然?
  一位媒体记者描述了事件始末:2005年4月,黄光裕注册成立了鹏润电器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8个月之后,鹏润电器沈阳店率先开业。再9个月之后,位于北京北三环黄金地段的鹏润电器北京店风光开业,营业面积近2万平方米,号称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大型电器连锁卖场。不过鹏润北京店的经营业绩并没有达到预期,开业仅两个多月,就陷入“停业调整”的局面。2007年1月20日,该店“再次”正式开业,但门店招牌已经变成了“国美鹏润电器”,国美方面表示,马甸鹏润店已划归国美集团北京分部管辖,成为北京分公司的第50家门店,涵盖高中低端产品,不再一味定位高端。
  一位雷销专家为国美鹏润号脉:价格战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戕八百”的打法,中国家电产业做梦都想走出价格战。作为差异化经营的尝试,鹏润原本就是国美为了摆脱中国家电零售业“价格战”而生的,但是鹏润的谢幕显得过于潦草了。
  黄光裕曾经自豪地说有30%的把握就行动,也许是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国美电器在我国家电连锁业的霸主地位。不过,对鹏润来说,就很难摆脱掉冲动的嫌疑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被视为国美等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共同敌人”的百思买,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市场调研之后,才于2006年12月在上海徐家汇开设了第一家店。
  匆忙上阵的结果,就是没有创新的招数和武器,只能重复以前的老套路。不论物流系统还是与供应商的对接,鹏润都显示了太多近似国美的特征,并没有本质突破。在同质化严重的家电行业,国美想把自己在中低端领域的成功移植到高端领域,只凭几个简单的创意或者理念,难度还真非同一般。
  当时雄心勃勃的鹏润电器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门店数量达到30~40家,营业额争取超过300亿元。而且和国美一样,鹏润也对厂家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据媒体透露,进入原鹏润电器北京店的供应商要出诸多费用,包括装修展区的费用、进场费、宣传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以一个占地不到7平方米的某外国品牌的净水器供应商为例,进驻鹏润的费用就达七八万元。当这些投入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撑时,厂商矛盾就会凸显出来。有媒体披露,鹏润沈阳店和北京店,除了试营业促销那几天,平时每天销售额都只有十几万元。
  一位经济学家分析幕后的罪魁祸首:这里面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国美的成功本身可能就是偶然的,但是企业家往往把偶然的成功想像成必然,把侥幸的经验放大成无所不能的法宝,而且积极地进行复制,不断做新尝试,这样很少有不失败的。
  我们并不能责怪黄光裕先生自负,换了谁都一样。因为,在后工业社会,一直存在一个偶然性幽灵!什么是偶然性幽灵?就是在理论上说,在后工业社会,在传统经济的条件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有偶然因素,而且偶然因素占有很高的比例。因为信息不对称,所有的决策,正确还是错误,都存在一个概率,问题仅仅是具体概率数值是多还是少而已。那么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也都呈现概率性的特征,也就是偶然性。
  黄光裕先生在1987年开出第一家国美的时候,可能根本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福布斯榜上的中国首富。这是巨大的偶然,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做着做着就发财了。国美既然是偶然的成功,那么其经验必然无法复制。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举不胜举,很多企业都在盲目而又自信地走向陌生领域时折戟沉沙。
  那位媒體记者道出一个有趣的佐证:以往我们采访成功人士的时候,他们通常都说自己的成功很偶然,一个普普通通的机遇演绎出一段精彩的传奇。有的是陪妹妹去参加歌唱比赛,但自己反倒被星探选中并且一举成名。有的是突发奇想一个点子,就打造了亿万身价,并且不经意间引领了时代潮流。当然,新闻报道的最后,我们往往都要总结出“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一点成功要素。生命中充满了偶然,种种不确定性使我们的人生到处可能遇见惊喜。不过对企业战略来说,偶然性幽灵可能是致命的。
  那位营销学家若有所悟:鹏润的变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错误得到了及时纠正。这说明我们的民营企业战略调整比较迅速,非常值得我们的国营企业学习,尤其是垄断企业。成功可能是偶然,战略错了不要紧,可以认输,调整然后及时改正才是最重要的,要为自己负责。
  那位媒体记者微皱起眉头:偶然性幽灵给我们提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果以往的成功经验不可复制,不可遵循,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可以遵循的呢?总不能一直让上帝抛出的骰子说了算吧,人类可是万物的灵长。
  那位经济学家继续分析偶然性幽灵:我们不能把偶然性幽灵归咎于市场经济。虽然市场是不确定的,是看不见的手,但是市场本身是无罪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把不确定因素转化为确定因素。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很尴尬的基础假定叫完全信息假定,被无数学者批驳过。大家认为信息是不完全的、是不确定的。买卖双方也好,供求双方也好,信息不完整、不对称、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才有研究经济学的必要,如果信息真的完全就不研究经济学了。亚当·斯密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不用人为介入。随后凯恩斯强调政府之手,宏观调控。后来计量经济学是事前预测、事后统计,建立数学模型再分析,就可以把不确定性变得更好一些。然后博弈论诞生了,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猜想对方的策略,再决定自己的策略。之后的理性预期更有意思,就是因为别人要猜想,所以我有必要进行关于猜想的猜想。但是不管怎么说,所有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都认为不确定性是不可改变的。
  但是规模需求理论不一样,规模需求是确定的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如何把不确定的因素尽可能转化为确定因素。这给解决偶然性幽灵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向。
  一位商业史专家非常赞同:以前一谈起确定经济学,一谈起规模需求,很多人都认为国美是最好的例子,说国美就是在搜集规模需求。现在鹏润的失败,正好告诉了我们,国美不是在搜集规模需求。
  渠道只是供应链条的最后一环,不管有多么强大,都是纸老虎。因为只能把产品摆在货架上,然后开着门,等人来买,不知道什么人、什么时候、买多少。只要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不管你多强大,都无法说服市场,市场都是看不见的手。这是“渠道为王”的死穴。
  在近代工业百年史中,最早是“规模为王”,后来是“管理为王”,“研发为王”,“品牌为王”,最近的是“销售为王”或者说“渠道为王”。我们是否可以说,“偶然的”渠道为王,是后工业时代最后一次疯狂?而在不远的未来,将是“必然的”规模需求为王!
  那位经济学家解说如何驯服偶然:在以前,驯服偶然性幽灵是无法想像的。但是后工业时代过去了,现在信息时代到来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货币形成实名制,信息和信用建立市场经济,立法和监督建立法制社会,这时候我们走到了一个门槛上,我们突然发现已经有了建立准完全信息状态的可能性。准完全信息状态有很多例子,这里举一个有趣的,狗的实名制。上海已经出台一个法规,规定每只狗身上必须埋一个电子芯片。小狗走在街上,管理部门就知道它是否办了证,是否打了疫苗,以及病史如何等。
  准完全信息状态最大的好处是信息成本降低了,搜集需求成为可能了。如果搜集需求本身是高成本事件,那么搜集需求的成功也将是偶然事件。只有搜集规模需求,反向配置给资源,才是好的盈利模式,才是必然的成功。
  在传统业态模式下,国美已经把规模效应做到极致。收购永乐后,国美店数规模和销售规模已经是业内的绝对老大了。但是这些理由并不能保证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到鹏润买高端电器,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即使鹏润把渠道和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做得非常出色,也还是不能保证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自然就无法保证赚钱。假如鹏润的优势不是品牌优势或者渠道优势,而是需求优势,不管在哪里开店,总有20万人来买高端电器,就可以赚到钱了。
  偶然国美只有一个,偶然黄光裕也只有一个。假如你现在也想进入福布斯财富榜,单纯复制偶然的成功经验是不行的,只有去搜集规模需求,把需求摆在你的货架上。这样你才会必然成功。
其他文献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出现1:7.9982,首次突破1:8的心理关口。  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逐步从1:8.7向1:8.2左右浮动,但总体上,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到2005年,受中美贸易顺差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猜测四起,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未明确回应。  2005年7月21日,中国
期刊
五年前,彼得斯(Chris Peters)还只是微软一名普通的软件编程人员,但是,当他把微软的股票期权兑现之后,就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  当他听说职业保龄球手协会准备出售时,马上拉来几个朋友,一起把这个协会盘了过来。事实上,彼得斯原来就是个程序员,对运动、传媒,以及相关行业都一无所知,本人也根本没什么运动天赋。  彼得斯说,自己投资保龄球手协会,有两个原因,一是突然有了一大笔钱,总得投资点什么,一
期刊
风险投资家在不断寻找机会,但是同样一个项目,在不同的风险投资家眼中,机会大小也不同,因为他们看中的点不同。在此,我们摘取四位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家的项目分析要领。  1.拉塞尔·斯格尔曼:著名风险投资公司KPCB合伙人  他说:“我投资时,最重要是看这个项目所在领域是不是正快速发展,市场潜力够不够大。“具体一点,我们偏爱投资一个5年内营业收入达到1亿到3亿美元的公司,这意味着这个市场至少价值5亿美元以
期刊
一边做着销售额百亿规模公司的老板,一边又在为别人打工,孙宏斌的选择与众不同,而这两家公司之间也在有意无意间暧昧不清,也难怪外界怀疑顺驰和融创的关系。  2003年,伴随着顺驰中国发力向全国拓展,其掌门人孙宏斌开始以一系列言论和行动震动地产江湖。人们忽然发现天津居然冒出了这么一家企业,有心无心间爆炒为“黑马”,甚至成了中国销售额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42岁的孙宏斌自认不是黑马,因为顺驰早在天津市场成
期刊
江铃汽车(SZ 000550)在8月8日~10日连续三天停牌后,于11日发布公告:其持股29.96%的第二大股东福特汽车,在之前数日内在深交所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共计取得江铃B股3214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4%),由此福特汽车持股量恰好达至全面要约收购的低限30%。  而就在之前一个月的7月7日,长安汽车(SZ 000625)整合江铃汽车的交易刚获得证监会有关全面要约收购的豁免。这一交易从20
期刊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国外公司的咄咄逼人,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各个产业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在全球化的市场,面对内忧外患,谋求超越型发展的中国企业必须开始考虑跨国并购战略。  但是,不少中国企业在了解全球化市场进行跨国并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也对如何选择跨国并购战略感到困惑。通过研究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我们在迈克·波特的竞争态势(防御型/扩张型)
期刊
李嘉诚在其古稀之年后,逢人便讲:“我有了第三个儿子!”他的朋友们听后,都一脸不好意思的恭喜他。虽然李先生堪称伟大,但毕竟年届77岁高龄。李先生全然不顾朋友们的尴尬神态,兴高采烈地自说自话;“我很高兴,我不仅爱他,我的儿子也将爱他,我的孙儿也将爱他!”  晚年得子,格外疼爱与珍惜,视为生命之延伸。他给爱子起名为“李嘉诚基金会”。他对全世界说:“我的基金会就是我第三个儿子!”  李嘉诚基金会自成立至今
期刊
作为芯片巨头,英特尔既是全球IT产业链火车头,也是中国IT产业见证者与重要推动者,其逐步深入中国的这22年,也是与中国各式伙伴与客户多元化互动的22年,尤其是与联想的故事最具代表性,堪称英特尔与中国伙伴关系史的缩影。    奔腾之缘    英特尔1985年正式进入中国,联想成立于1984年11月,算起来,两家基本同岁,再加上都扎根中关村,也算青梅竹马,只是到1995年两家才正式发展关系,而牵线搭桥
期刊
经考证,常氏家族八世常威,凭经商致富跻身于清代晋商前列,并垄断中国在俄蒙和整个欧洲的茶叶市场,获得了巨大财富。他是一位在常氏经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常威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左右,于康熙四十年(1701)左右赴张家口行商。雍正六年(1728),常威携长子常万圮、三子常万达,已在张家口创立“大德玉”字号。常威在自己还乡养老之前,从大德玉中又抽出资金,新立一个字号“大德常”,并将“大德常”与“大
期刊
顺驰杠杆的支点是什么    面对政策面的变化,面对全国化的挑战,面对紧张的资金链,顺驰有生死之忧吗?商业模式之辨,管理体系之困,资金链条之谜,顺弛一语带过:合作是金    2005年8月15日,央行公布了《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在有关“促进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的健康发展”一节,提出“考虑取消房屋预售制度”。位置并不醒目,但对于众多地产商来说,此言最为扎眼。  一直在宏观调控中紧绷神经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