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作为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探究如何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希望对初中历史的课堂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兴趣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下边听讲并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的课堂,学生听课注意力显著下降,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抵触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进行教学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1]。
一、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一)教师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
教师在设立题目时,应结合具体的情境,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在教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节时,可以设计题目:“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让学生进入情境里,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知识。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在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题目答案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延伸出去,促进学生课下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储备。
(二)教师设计问题的注意要素
首先,问题的设立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设计课堂问题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围绕这个目标,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设计题目的时候,要参考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具体情况,不能超出初中生能力太多,导致学生根本无法解决。
例如,教师在教授《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设计的问题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还包括了秦国几代国君的实力积累,那么在秦始皇之前都有哪些国君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过贡献?”这个题目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围,对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帮助。同样,教师也不能设计太简单的题目,简单到学生随便翻一翻课本就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这样的题目对学生而言同样没有必要,学生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对进一步的思考学习也就没有益处。因此,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由易到难,一步步引导,逐渐地帮助学生学会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
二、寓情于景,以史感人
历史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学习和评价,那么了解这个事件就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以《三國鼎立》这一课的学习为例,大部分学生其实对三国都有些了解,就算没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也应该看过改编的影视剧,因此,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脑子里就自带了一块碎片,随着学习的推进,将这块碎片补充完整,这是其一,学生会对自己稍微了解过的事物更加好奇。第二,还是这一课的学习,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诸葛亮、赵云、刘备、曹操、孙权,这些历史人物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甚至是争论。因为喜爱某一个历史人物,所以学生愿意了解该人物生平,随之了解那个时代。教师还可以开展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三国人物,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为了更加了解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也会好好学习这段历史。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还是以《三国鼎立》为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历史故事,顺便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认知,如《草船借箭》是杜撰的,但《火烧赤壁》是真正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将史实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史感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做出评价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这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在检测结束之后所给予的鼓励与帮助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十分重要[2]。
第一,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在考试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无论学生的成绩是好是坏,只要尽力完成了考试,教师就要进行点评,答得好的进行表扬,答案偏离了的,进行纠正和鼓励。第二,教师应当给予正确引导,很多时候,学生的知识并不是完整的,可能会漏掉一个或者几个小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补充完整,确保学生不会有所遗漏。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问题,寓情于景,以史感人,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成果检测并给予学生鼓励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不仅好学,还能够学好[3]。
参考文献:
[1]李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视界,2012(26):201-202.
[2]朱荣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J].神州,2020(3):112.
[3]孔秀.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11):25-26.
编辑 赵飞飞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兴趣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下边听讲并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的课堂,学生听课注意力显著下降,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抵触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进行教学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1]。
一、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一)教师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
教师在设立题目时,应结合具体的情境,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在教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节时,可以设计题目:“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让学生进入情境里,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知识。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在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题目答案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延伸出去,促进学生课下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储备。
(二)教师设计问题的注意要素
首先,问题的设立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设计课堂问题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围绕这个目标,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设计题目的时候,要参考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具体情况,不能超出初中生能力太多,导致学生根本无法解决。
例如,教师在教授《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设计的问题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还包括了秦国几代国君的实力积累,那么在秦始皇之前都有哪些国君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过贡献?”这个题目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围,对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帮助。同样,教师也不能设计太简单的题目,简单到学生随便翻一翻课本就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这样的题目对学生而言同样没有必要,学生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对进一步的思考学习也就没有益处。因此,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由易到难,一步步引导,逐渐地帮助学生学会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
二、寓情于景,以史感人
历史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学习和评价,那么了解这个事件就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以《三國鼎立》这一课的学习为例,大部分学生其实对三国都有些了解,就算没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也应该看过改编的影视剧,因此,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脑子里就自带了一块碎片,随着学习的推进,将这块碎片补充完整,这是其一,学生会对自己稍微了解过的事物更加好奇。第二,还是这一课的学习,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诸葛亮、赵云、刘备、曹操、孙权,这些历史人物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甚至是争论。因为喜爱某一个历史人物,所以学生愿意了解该人物生平,随之了解那个时代。教师还可以开展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三国人物,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为了更加了解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也会好好学习这段历史。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还是以《三国鼎立》为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历史故事,顺便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认知,如《草船借箭》是杜撰的,但《火烧赤壁》是真正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将史实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史感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做出评价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这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在检测结束之后所给予的鼓励与帮助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十分重要[2]。
第一,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在考试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无论学生的成绩是好是坏,只要尽力完成了考试,教师就要进行点评,答得好的进行表扬,答案偏离了的,进行纠正和鼓励。第二,教师应当给予正确引导,很多时候,学生的知识并不是完整的,可能会漏掉一个或者几个小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补充完整,确保学生不会有所遗漏。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问题,寓情于景,以史感人,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成果检测并给予学生鼓励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不仅好学,还能够学好[3]。
参考文献:
[1]李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视界,2012(26):201-202.
[2]朱荣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J].神州,2020(3):112.
[3]孔秀.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11):25-26.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