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肝炎,人们比较熟悉的是化验中出现“大三阳、小三阳”的乙肝,虽然乙肝仍然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肝炎,但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等防治措施的应用,发病率已呈快速下降趋势;而另一种肝炎,丙肝(全称为丙型肝炎,英文缩写为HCV),知道的人不多,根据统计显示,近年来丙肝发病率不断上升,我国去年还修订发布了2015版《中国慢性丙肝防治指南》。在日前举行的丙肝防治专题讲座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梁伟峰教授对丙肝防治方法作了解说。
丙肝发病率上升
丙肝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肝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肝的感染率约为2.8%,估计约1.85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在我国,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速上升趋势, 2003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仅为2.1万例,到2009年时,这一数字上升到13万余例,是2003年的6倍多。2013年以来,我国每年丙肝报告发病人数高达20余万例,是2003年的10余倍。丙肝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增多,也意味着传染原基数增加,使得传播速度和范围加大,我国丙肝病例数逐年增加,目前全国感染丙肝病毒者达1000千余万。
丙肝传播方式多
丙肝在传统上认为主要通过输血、静脉注射吸毒途径传播,但近些年发现该病有多种传播方式,包括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等方式传播。
丙肝的血液传播:静脉注射毒品共用针具,造成互相感染;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和美容器械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文身和穿耳孔等行为都可能造成出血,是潜在的经血感染丙肝病毒的途径。虽然我国加强了献血用血管理,但由于丙肝检测存在较长窗口期等原因,一些需大量输血和血制品者,还有血透病人也是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
丙肝的性途径传播:丙肝可通性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类似,性滥交、同性性行为等是丙肝传播的高危人群。
丙肝的母婴传播:怀孕妇女会将丙肝病毒传给孩子,传播概率约为5%~10%。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者分娩过程感染新生儿。
目前认为工作和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丙肝,握手、拥抱、礼仪性接吻、共用餐具和水杯、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和其它无皮肤破损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丙肝危害大
感染了丙肝病毒,约75%~85%的患者会演变为慢性丙肝。而慢性丙肝如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所以,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给国家、社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丙肝认识误区多
由于慢性丙肝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公众对丙肝防治的认知度低。由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近年进行的一项公众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听说过丙肝,远低于对甲肝(91%)和乙肝(95%)的知晓度。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不知道丙肝是可以治愈的。2015年最新的一项医生调研中76% 的受访者认为病人对丙肝认识不够或错误,是丙肝诊治中明显的障碍。同时,据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资料,丙肝病毒诊断率很低,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近50%丙肝病毒感染患者或是未被确诊或被误诊,只有不到2%的被诊断为慢性丙肝的患者采用基于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
丙肝是可以根治的疾病
丙肝虽然危害不小,但医学发展已找到根治丙肝的方法,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消灭丙肝的目标,通过治愈病人,去除传染源,使丙肝彻底消灭。
我国目前临床主要使用的丙肝治疗药物最常规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注射联合利巴韦林,治愈率为44%~70%,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疗程长,毒副作用较大,有相当部分患者难以难受,并对严重肾病和严重肝硬化患者不适合等。
好消息是2015年更新版丙肝防治指南纳入了在国际上已采用的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DAA)。这些药物可大大提升丙肝治愈率,丙肝治愈率超过90%,并且在缩短疗程、提升治愈率的同时,副作用大大降低,给彻底治愈丙肝带来了希望。中国第一个全口服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三期临床注册研究已经完成,患者在接受24周的盐酸达拉他韦片(DCV)和阿舒瑞韦软胶囊(ASV)联合治疗后,接受24周的停药后跟踪随访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停药后的第12周,在接受DCV和 ASV的全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中,91%~99%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无论有无肝硬化,患者都展现了对治疗药物的良好的疗效和耐受力。但国际上这些药物的价格普遍“让人咋舌”,更新版丙肝防治指南纳入了这些口服药物,旨在指导规范用药,保护患者与国内医生的权益,并促使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审批DAA,从而真正规范临床用药。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患者通过网上或出国等途径购买直接口服抗丙肝病毒药,但这些途径鱼龙混杂,假药很多,效果不可靠,还存在用药安全问题。
丙肝怎样预防
减少丙肝的危害从预防做起,目前尚无针对丙肝病毒的疫苗,预防上首先是要避免染上丙肝的的高危行为,如不到消毒不严格的场所接受牙病治疗或做纹身和美容,避免不洁性生活,配偶一方已感染丙肝病毒的可采用安全套预防。另一方面是筛查,凡有可能染上丙肝的不安全行为者,要尽快去医院筛查,检查是否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这样能早期发现丙肝感染,早期治疗,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发生,也可以减少丙肝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丙肝发病率上升
丙肝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肝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肝的感染率约为2.8%,估计约1.85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在我国,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速上升趋势, 2003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仅为2.1万例,到2009年时,这一数字上升到13万余例,是2003年的6倍多。2013年以来,我国每年丙肝报告发病人数高达20余万例,是2003年的10余倍。丙肝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增多,也意味着传染原基数增加,使得传播速度和范围加大,我国丙肝病例数逐年增加,目前全国感染丙肝病毒者达1000千余万。
丙肝传播方式多
丙肝在传统上认为主要通过输血、静脉注射吸毒途径传播,但近些年发现该病有多种传播方式,包括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等方式传播。
丙肝的血液传播:静脉注射毒品共用针具,造成互相感染;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和美容器械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文身和穿耳孔等行为都可能造成出血,是潜在的经血感染丙肝病毒的途径。虽然我国加强了献血用血管理,但由于丙肝检测存在较长窗口期等原因,一些需大量输血和血制品者,还有血透病人也是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
丙肝的性途径传播:丙肝可通性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类似,性滥交、同性性行为等是丙肝传播的高危人群。
丙肝的母婴传播:怀孕妇女会将丙肝病毒传给孩子,传播概率约为5%~10%。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者分娩过程感染新生儿。
目前认为工作和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丙肝,握手、拥抱、礼仪性接吻、共用餐具和水杯、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和其它无皮肤破损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丙肝危害大
感染了丙肝病毒,约75%~85%的患者会演变为慢性丙肝。而慢性丙肝如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所以,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给国家、社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丙肝认识误区多
由于慢性丙肝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公众对丙肝防治的认知度低。由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近年进行的一项公众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听说过丙肝,远低于对甲肝(91%)和乙肝(95%)的知晓度。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不知道丙肝是可以治愈的。2015年最新的一项医生调研中76% 的受访者认为病人对丙肝认识不够或错误,是丙肝诊治中明显的障碍。同时,据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资料,丙肝病毒诊断率很低,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近50%丙肝病毒感染患者或是未被确诊或被误诊,只有不到2%的被诊断为慢性丙肝的患者采用基于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
丙肝是可以根治的疾病
丙肝虽然危害不小,但医学发展已找到根治丙肝的方法,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消灭丙肝的目标,通过治愈病人,去除传染源,使丙肝彻底消灭。
我国目前临床主要使用的丙肝治疗药物最常规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注射联合利巴韦林,治愈率为44%~70%,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疗程长,毒副作用较大,有相当部分患者难以难受,并对严重肾病和严重肝硬化患者不适合等。
好消息是2015年更新版丙肝防治指南纳入了在国际上已采用的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DAA)。这些药物可大大提升丙肝治愈率,丙肝治愈率超过90%,并且在缩短疗程、提升治愈率的同时,副作用大大降低,给彻底治愈丙肝带来了希望。中国第一个全口服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三期临床注册研究已经完成,患者在接受24周的盐酸达拉他韦片(DCV)和阿舒瑞韦软胶囊(ASV)联合治疗后,接受24周的停药后跟踪随访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停药后的第12周,在接受DCV和 ASV的全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中,91%~99%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无论有无肝硬化,患者都展现了对治疗药物的良好的疗效和耐受力。但国际上这些药物的价格普遍“让人咋舌”,更新版丙肝防治指南纳入了这些口服药物,旨在指导规范用药,保护患者与国内医生的权益,并促使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审批DAA,从而真正规范临床用药。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患者通过网上或出国等途径购买直接口服抗丙肝病毒药,但这些途径鱼龙混杂,假药很多,效果不可靠,还存在用药安全问题。
丙肝怎样预防
减少丙肝的危害从预防做起,目前尚无针对丙肝病毒的疫苗,预防上首先是要避免染上丙肝的的高危行为,如不到消毒不严格的场所接受牙病治疗或做纹身和美容,避免不洁性生活,配偶一方已感染丙肝病毒的可采用安全套预防。另一方面是筛查,凡有可能染上丙肝的不安全行为者,要尽快去医院筛查,检查是否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这样能早期发现丙肝感染,早期治疗,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发生,也可以减少丙肝病毒对人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