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寂寞,拒绝浮躁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树根在地层是黑暗寂寞的,但它正是在黑暗寂寞中吸收养料,才让大树枝繁叶茂。由此联想,面对现今喧嚣浮华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心灵耐得住外界的纷扰,守得住寂寞,人生才更加美好。
  深深扎进地层的树根,只有耐得住黑暗的寂寞,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人只有耐得住事业和心灵的寂寞,才能在潜心修行中让心灵得到升华。我国文化大家钱锺书先生生前潜心专注于编写《管锥编》,在“文革十年”的动荡期依旧淡泊名利,耐住浮躁与寂寞,于牛棚中读书写字。这就是一种坚守寂寞的品质。钱锺书先生之所以能够学贯中西,游走于古今,正是因为他能耐得住文人研究学问、钻研难题的寂寞,摒弃外界纷繁复杂的物质追求和享受,所以他的人格魅力持久弥香。
  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正是因为懂得守住寂寞,专注事业,人生才更加美好。苏轼面对荒凉寂寞的黄州,依旧笑吟“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无动力帆船航海第一人翟墨心怀梦想,独自一人耐住旅程中的寂寞与艰辛,完成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壮举;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大山里为孩子们撒下希望的种子,在寂寞中坚守18年……他们的时代不同,事业不同,可他们却共谙一个相同的人生真谛:人生的奋斗旅程是充满寂寞与艰苦的,唯有守住心灵的寂寞,始终默默无悔地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人生之树才能由此绽放艳丽的花朵,从而在收获的季节结出累累的硕果。
  与此相反,当代的某些所谓“文人大师”却无法按捺住寂寞,总是受到高利益、好名声的刺激与驱使,胡乱造假,东拼西凑,连夜印刷,只为追求销售量。急功近利的举动只会使原本平静如水的心变得浮躁、空虚。当然更不会有优秀名作面世。我想,这就是不懂耐住寂寞,拒绝尘世浮躁诱惑的原因所在。
  塞林格坚守寂寞,著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令人敬佩;莫言坚守寂寞,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令人景仰;罗阳坚守寂寞,托起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令人动容……
  面对喧嚣浮华的社会,我们应该拒绝浮躁,像“深深扎进地层的树根”一样,耐得住黑暗,耐得住寂寞。
  【点评】1.文脉清晰,结构严谨。本文作者熟谙材料作文的写作之道,在文章开篇引用材料,由树根在寂寞中吸收养料,提炼出“守住寂寞,拒绝浮躁”的人生之理,接着对观点加以论述,结尾再次回归材料,点题,照应开篇与标题,这样文章首尾相合,思路极为清晰。
  2.材料典型,论证充分。本文论据丰富,选用的人物素材贴近时代,新颖而富于变化。作者先从点上选取了钱锺书的详例,接着从面上通过苏轼,翟墨,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所谓“文人大师”、塞林格、莫言、罗阳等古今中外众多例子对观点加以阐述。材料点面结合,正反对比,详略得当,论述有力。
其他文献
奥尔德斯预言:人们会在庸俗文化的麻醉下丧失健康、独立的文化精神,被无聊繁琐的世事麻木了对真理的渴望……自觉压缩精神的延展空间,最终被简单的娱乐和欲望囚禁,剥夺灵魂自由终身。  奥尔德斯的预言并非危言耸听,君不见疲惫、浮躁和虚无充斥着世界,我们追求着“务实”,而忘记了“务虚”。“利”字当头,便舍弃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宁静,舍弃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舍弃了“把酒临风,宠辱皆忘”
期刊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
期刊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期刊
豆腐的诞生是一场华丽的逆转,彻底改变了黯淡无光的命运,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自我的探索与改变,往往于平凡中促成伟大。也许只是宝刀佩于少侠,丝竹赠与巧手,也许只要一点柔软的变通,一次幡然悔悟的转头,就能够完成自我的升华。  倘若马克·吐温仍旧沉溺于商海之中不能自拔,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无法流传于世。打印机计划的血本无归,出版公司的无奈破产,无一不给他沉重的打击。好在两次失败的教训,终于让马克
期刊
豆腐的诞生是一场华丽的逆转,彻底改变了黯淡无光的命运,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自我的探索与改变,往往于平凡中促成伟大。也许只是宝刀佩于少侠,丝竹赠与巧手,也许只要一点柔软的变通,一次幡然悔悟的转头,就能够完成自我的升华。  倘若马克·吐温仍旧沉溺于商海之中不能自拔,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无法流传于世。打印机计划的血本无归,出版公司的无奈破产,无一不给他沉重的打击。好在两次失败的教训,终于让马克
期刊
大豆虽营养丰富,但因难以消化而不受青睐。但当大豆变为豆腐后,它柔软的口感让人们难以忘怀,大豆的世界因“变”而精彩!  大豆的摇身一变,便改变了自己的尴尬境遇,使自己得到了升华,也因“变”而从此不同!  1958年以前,以爱惜时间闻名于世的日本人却常常为了一碗热面条而大排长龙。而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方便面,让这种简单快捷的食物迅速风靡世界。因为“变”,安藤百福不仅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也让
期刊
经过书店的时候,我总看见小学生手上或多或少地拿着习题集;去学琴的时候,我总看见个子不到我胸口的孩子或熟练或生疏地招架手下的乐器。他们的表情微微茫然又似乎痛苦,像是认识世界之后感到格格不入而恐慌。  世界正在失去孩提王国,不是吗?我们曾经对世界怀有好奇心与信赖感,愿意用直线的眼光去观察一切,但后来,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们变得麻木、呆滞,一如赫胥黎所言的提前硬化。  成人自以为是的爱是一个起因,但我们同
期刊
与其做一颗无依无附地飘行在天宇的流星,不如做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拥有树根“深深扎进地层”的精神,道理不言而喻: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  人生的确如此,梦想并不会因为你的空谈而实现,只有拥有实干的精神,用自己的打拼、自己的奋斗,才能得到丰硕的果实。  莫言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巧妙运用,还离不开他的实干精神。君不见,他扎根高密乡村几十年,致力于打造乡土题材作
期刊
诗人为什么愿意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呢?因为地层里最朴素的根,有众多的根须,蜿蜒曲折,遍布地下。如若不是有根须的支撑,大树何谈大树,一如草芥。  根在地层的痕迹你不会看到,它朴素无华,始终努力地、默默地让树枝繁叶茂,让树身姿完美!  我们也有自己的根。我们自己的根就是内心朴素的品质。拥有内心朴素的品质,通过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根是最朴素的,因为它拥有在黑暗中也能摸索前进的勇气,在泪水与
期刊
什么是平衡的生活?  是大儒名家的持平中庸?是遁世隐者的明哲保身?还是市井滑头的世故圆滑?  都不是。  南怀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不便是平衡的生活吗?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弥勒菩萨的大肚,就是大度。其实就是一个人在遇到心理不平衡时,自己劝自己,自己安慰自己,来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使自己心理平衡起来。说白了,就是像佛家那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