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两地分居,妻子为何要和我离婚

来源 :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先生咨询:


  我和妻子结婚7年,分居6年,有两个孩子。妻子总觉得我不关心家里的任何事情,也不关心她和孩子。最近她提出了离婚。
  可是我的工作实在太忙,一个月只能回家几天,工作压力非常大,但从来没有在她面前抱怨过。我一个人孤零零在外地拼命挣钱,从来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她的事。
  对于两地分居,我也很无奈。本想着再拼几年,让她和孩子以后的生活过得好点,我错了吗?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她就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她一定要逼我在工作和她之间做出选择……

潘丽雯老师解读:


  陈先生常年在外,承受的压力和孤独不比妻子少,面对妻子的指责和离婚要求,感觉自己被否定、被攻击了,有情绪,能理解。但现在是妻子内心承受不了,急需要丈夫的爱和理解。
  陈先生要明白,家庭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需要用感情去维系,夫妻一方如果长期外出,容易打破家庭的完整性,导致角色功能的缺失。比如自己作为丈夫,与妻子的情感交流、家庭生活等是不充分的;作为父亲,对孩子的陪伴、沟通、交流、关心也是不够的。
  妻子常年累月留守在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如果对此不加以控制和调适,一旦这些心理困扰过于强烈和持久,就会破坏夫妻间的感情。
  一般来说,丈夫长期外出容易给妻子造成以下的心理困扰。
  一是过度思念。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内心均备受煎熬。这种情形大多出现于仍处在热恋时期或双方感情甚笃的夫妻身上。
  二是孤寂和无助。无论是离家外出的一方,还是留守在家的一方,每日紧张忙碌之余或夜晚回到住所之后,内心就会出现难耐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即便是有亲属和朋友相陪,也无法驱散由于伴侣远离而产生的寂寞和孤独感。尤其当遇到了难言的麻烦和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就算是有亲朋好友鼎力相助,也无法与得到伴侣帮助时的心理感受相媲美,因而内心深处难免会产生软弱、无助之感。
  三是忧虑和恐惧。在现今社会,夫妻双方都具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女人在经济和生活上不再完全依附于男人。在婚姻中,女人更重视情感的交流,夫妻之間更多的是靠感情纽带维系。然而,感情纽带的维系力量有时是很脆弱和不稳定的,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和变数的社会环境中。再加上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无法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情感沟通,双方的情感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这就极易导致夫妻一方或双方产生情感上的逆变以及行为上的越轨。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有许多人对婚姻的前途以及伴侣的忠贞度产生疑虑、担忧,甚至引发出忧虑和恐惧心理。
  陈先生不妨先放下自己的情绪,去看看妻子提出离婚的真正原因。此时的妻子希望获得丈夫的关注、关心,希望丈夫能够理解这些年她所忍受的苦、所付出的心血,希望丈夫能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当丈夫无法理解她,争吵也无法改善任何问题时,女人就会提出离婚。是真离婚?还是只是闹一闹、威胁一下?不同的女性表达的意图是不一样的。
  但当夫妻一方经常提离婚,已表明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不和谐的,是存在隐患的。这就需要陈先生能够及早与妻子沟通,并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责编/刘璐
  E-mail:76864469@qq.com
其他文献
基于对合一确定的不同把握,大陆法系诉讼理论对类似必要共同诉讼适用范围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但总体呈现出由扩张到限制的发展方向,其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发展历程和制度构成值得借鉴。我国对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引入与连带债务诉讼密切相关,导致这一制度呈现扩张适用的现象,有违实体法和诉讼法原理。宜将连带债务的诉讼形态确定为普通共同诉讼,将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适用范围限定于既判力扩张的基础上,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理论体系和程序规则。
七月的傍晚,阳光柔和,清风徐徐。在巍峨的阴山脚下,敕勒川草原显得分外妖娆。一缕悠扬的马头琴声,从远处传来,像一位温柔的向导,讲述着生动的敕勒歌故事……敕勒川草原属人工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大学城以北约10公里处的保合少镇野马图村、脑包村和甲兰板村。
2021年7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统筹推进卫生健康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稳步实施,深化医改持续发力,疾病防治成效巩固拓展,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效落实,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边城》开篇即表明其采用以“一”观“天”、以“小”见“大”、虚实交互的手法来构建作品主旨,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中季节、时令、环境与作家所表现的“人生形式”之间存在明确对应的象征关系,小说在“天人合一”的象征构建过程中表现人的四个不同存在阶段的“人生形式”。造成《边城》故事悲剧的“天”是一种力,它通过转承在人们身上而呈现为具体的力量,“大自然”和“命运”是其双面解,作家用心构建的“水里大鱼”意象象征“命运”的力量,翠翠的爱情命运正是“水里大鱼”作祟的结果。
本文分析角色体验在儿童展览教育运用的概况,儿童科学乐园引入角色体验的必要性,同时选取中国科学技术馆儿童科学乐园角色体验展区中的典型展品案例,阐述将角色体验运用到儿童科学乐园内容设计中的一些思考。认为角色体验展区应注重展品的科技内涵,启发儿童进行探究式学习;要能提升儿童的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选取有合作性质的角色,培养儿童交流意识,鼓励儿童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角色体验展品的亲子话题,促进家长与儿童良性互动。希望促进角色体验在儿童科技展览中得到进一步运用。
目的探讨miRNA-146a在牙周组织的表达及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小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采用Transwell法将2μg/m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24 h的巨噬细胞与牙龈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分析LPS诱导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miRNA-146a表达的影响,以及miRNA-146a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1,IRAK1)、TNF受体关联因子6(tn
本文主人公苏清吾  前段时间,一个姑娘独自刨木头,刨刀、锯子、锤子被她用得得心应手。眼看着木头碎块不停落下,木头上出现凹凸形状的切口。原来,女孩干的这活儿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榫卯。人民日报为她点赞:凭一腔孤勇,她将中国古老技艺“盘”活了。“隐居”山野,将东方美学带入生活  今年28岁的苏清吾,出生于浙江省温州文成县,也许是受心灵手巧的妈妈影响,她从小就特别喜欢手工。还在上学的时候,她就学会
纪录片作为大众叙事媒介,通过影像化的表达方式传播人类思想文化,有着国家“家庭相册”的美誉,其记录的故事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以其独特的影像化视角表达方式更易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所接受。“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中国系列优秀纪录短片的代表之一,自2011年创办以来,来自数十个国家的青年导演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他们以跨文化的直观体验去感受中国文化,以独特的创作视角彰显中国魅力,在中国纪录短片的拍摄中,创新叙述视角,以他者的视角叙述中国故事,通过界定中国文化核心元素,多维度塑造中国形象,并转变叙事方式,使中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四大精神”文创展览馆,以展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主题艺术文创作品为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百年华章”手绘长卷作品,“用影像对抗遗忘”摄影作品,“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历史遗迹遗址”文创作品,“新时代金句”书法作品,“红色百年、龙江精神”壁画、版画、素描、陶艺场景、浮雕作品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党史百年征程中“龙江精神”的全貌。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关爱、珍惜生命,帮助大学生提高生命质量,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文章提出把生命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教育范畴,以期为高校开展生命观教育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