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0 nm星载远紫外电离层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研究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国内对星载电离层成像光谱仪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120~180 nm远紫外探测的光学系统,并开展了原理样机的研制工作。对比国外各种方案,分析其优劣性后提出了以离轴抛物镜为物镜,Czerny-Turner结构为成像光谱系统的方案。为解决传统Czerny-Turner结构像差校正不均匀、空间分辨率低等缺点,进行了像差理论的研究,并提出了处理方法。设计成功了视场角为4°,焦距为139.3 mm,工作波段在120~180 nm之间的星载电离层成像光谱仪系统。设计结果表明,全系统的像差得到充分校正,全视场全波段调制传递函数值在0.6以上,完全满足指标要求。将该方案与国外已有载荷进行对比,证明其工程实现性好,性能更为优越。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非线性晶体调制函数曲线平移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方程.并在实验上作了检证,绘制出电光晶体半波电压工作曲线、测试了不同条件下的各种调制函数曲线和滞后回线.结果证明:电光晶体调制函数曲线平移法是一种有效制做非线性晶体半波电压V_n的光学方法.
针对星座图的射频(RF)指纹识别方案中,低信噪比环境下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欧式距离与幅度距离的二维识别算法来进行RF指纹识别。该方案通过对星座图进行优化处理,可从优化后的星座图中提取识别性能更好的RF指纹,再通过二维识别算法来提高识别准确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仅用欧式距离作为判断依据的方法相比,所提出的二维识别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最高可提升8%,在设备容量为50组的情况下识别准确率为77.8%,并且从优化后的星座图中所提取的RF指纹具有更好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精确的注册是光学透视式头戴增强现实显示系统的核心技术, 而光学透视式头戴显示设备的精准量化标定是精准注册的基础。为了实现对标定结果精准程度的衡量, 结合光学透视式头戴显示设备的显示特性, 提出了一套量化虚实匹配程度的用户评价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 方法对不同用户的视觉反馈信息进行量化分析, 克服了在标定结果评价上无法量化虚实配准效果的困难。进一步以导引插线的增强现实场景直观地评价了用户可接受的虚实匹配场景精细程度。实验结果定量地给出了用户对标定结果精度的评价, 给增强现实场景设计提供了参考。
We propose a novel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WDM-PON) to simultaneously transmit unicast data and multicast services with upstream data re-modulation in optical network units (ONUs). For each wavelength channel in the optica
期刊
A new log-likelihood ratio (LLR) message estim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polarization-division multiplexing eight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PDM-8QAM) 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BICM)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os
期刊
考虑了二类非临界位相匹配晶体KTP对基频光的双折射效应及其倍频特点,将λ/4波片,λ/2波片和法拉第旋转器以适当方式组合起来,实现了激光器的单向运转.根据大功率光纤耦合激光二极管阵列端面抽运时激光晶体热效应的特点,设计了适当的谐振腔形.当抽运功率为10W时,得到了波长为540nm的1.0W单频绿光输出.自由运转情况下功率波动小于±1.5%,频率稳定性优于±5MHz,锁定后,频率稳定性优于±550kHz.
提出了一种产生栅型结构光的新型光学系统,该系统由两个不同底角的双棱镜和一个柱面透镜组合而成。解决了单个双棱镜产生栅型结构光的有效区域小,无法应用于全场测量的问题。采用几何光学理论详细分析了产生栅型结构光的物理过程,给出了光束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应用光学分析软件Zemax模拟了新型光学系统后不同位置处的光强分布及其随系统参数(光学元件的结构参数、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等)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几何光学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平面波通过新型光学系统能够产生一种具有测量区域宽、发散度低、参数调节灵活等特点的栅型结
利用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的栅控特性和锆钛酸铅(PZT)铁电薄膜的光伏效应,在HEMT器件的栅极处沉积一层PZT铁电薄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敏感层/HEMT)探测结构.为制备出光伏性能优异的薄膜,对不同的溅射功率和退火温度制备的PZT铁电薄膜进行表面形貌和铁电性能分析.发现200 W溅射功率、700℃的退火温度制备的薄膜表面晶粒生长明显,剩余极化强度为38.0 μC·cm-2.工艺制备GaN基HEMT器件并把PZT薄膜沉积到器件栅极上.在无光和365 nm紫外光照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