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W2-816/J5500-40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通流能力提升方案

来源 :电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是特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将影响直流输电通道的可靠性.结合ZGW2-816/J5500-40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的结构,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了增加隔离开关接线端子和软连接处设计面积的改进方案.应用该研究成果的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已通过型式试验,并成功应用于昆柳龙混合多端直流工程.
其他文献
针对接地电阻问题提出一种可降低接地电阻的新型连环状接地极,并对其降阻性能进行分析.使用有限元算法,研究不同注入电流频率及不同布极方式下接地电阻值的大小,结果表明连环状接地极具有比传统水平接地极更优良的降阻性能,接地电阻较水平接地极降低25%左右,且占用土地少.该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中接地极选择及未来接地极样貌研究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低频减载是低频紧急控制最有效的一种措施,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第三道防线.近几年,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并网对电网低频减载的影响越来越大,负荷倒送情况普遍存在,导致电网负荷有效控制率降低.分析了电网低频减载技术与相关标准,希望能进一步提升电网频率稳定水平,规范低频减载运行.
基于配电网故障点上游多级开关同时跳闸情况,提出了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故障定位分析及判断.重点阐述了配电终端装置保护信息汇总与分析、多级开关跳闸情况的馈线自动化故障定位逻辑及应用.
针对新投运的110 kV电气化铁路对某电网的电能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电气化铁路为典型的非线性负荷,其非对称的运行方式导致电网产生严重的三相不平衡现象,影响电网下游用户的正常用电,并提出了在电气化铁路侧安装SVG,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电网负荷的日益增大使得电缆隧道中敷设电缆回路数逐渐增加,导致电缆隧道温度不断升高,从而限制电缆载流量.对长距离电缆隧道进行强制通风是提高电缆载流量的一个有效措施,但通风状态下的隧道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方法还不完善.基于等效热路模型提出多层电缆结构简化计算方法,先求出等效热源Qeq和等效热阻率ρeq,进而建立双层仿真计算模型.为对长距离通风长度的隧道中敷设电缆载流量进行仿真计算,提出分段仿真计算方法,将上一段隧道出口的温度和速度分布作为下一段进口的温度和速度边界条件.进一步地,针对110 kV、220 kV和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越来越高,铁塔荷载日益增大,路径也越来越受限制.部分塔位受路径限制,需在河道中立塔,但河道中基础受力复杂,水文、地质条件恶劣.为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河道内基础的受力特性、基础设计影响因素、基础造型、基础优化、基础安全措施、基础施工、基桩检测、运行维护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以供设计参考.
首先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阀控在现场的物理接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时仿真试验的接口,其次研究了柔性直流输电阀控与实时仿真器的上行和下行通信协议,最后通过实际工程的实时仿真试验和工程现场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的接口技术的正确性,为相关工程实时仿真试验提供指导和参考.
海上油气田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过电压和绝缘水平、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继电保护的设置、电力系统可靠性、用电安全等均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及在海上油气田电力系统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例,提出了中性点接地系统参数的计算方法,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针对某500 kV变电站220 kV GIS断路器液压机构合后即分与合闸滞后故障,结合后台监控SOE动作记录和保护动作情况,通过对机构本体和控制回路逐个排查,最终确定根本原因是油中杂质导致控制阀阀芯运动卡涩和合闸线圈故障造成合闸电动力不足,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通过试验验证了预期效果.
针对GIS设备综合报警单元维护时间长且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维护的问题,设计一种变电站GIS设备综合报警单元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具有安装简单、易于维护的优点,可实时反映GIS设备综合报警单元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简单处理,提高了变电站内GIS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现场实例运行效果表明该监测装置在提高设备检修效率、保障电网安全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