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蕴于生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由此可见,生活性是其一大特征。也是当前品德科任教师所必须面对的一大急需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品德与生活课程不仅仅为中小学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让道德教育回归并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世界,而且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总方向:让教育变成儿童生活。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
  如《我上学了》,这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首篇课文,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一个个校园生活场景。以熟悉学校、参观校园为切入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每天背着书包走进学校时,已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小学生了。为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实现从幼儿园小朋友至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从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向学校生活的平稳过度。
  《小心,别伤着》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第二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三个主题。这一主题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展开,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从而使学生懂得避免意外伤害是非常有必要的,让一年级学生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一课的知识和学生平时的生活结合紧密,很适合低段学生进行学习,可以让一年级的小同学从小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我在集体中成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中“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主题的第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与体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教学形式活动化
  1.展现生活,认识生活
  儿童的生活实际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教学《我背上了新书包》一课,让学生现场感受师生间的互相夸奖:教师夸学生坐得端正,听得认真,对人热情等;学生说老师善良,幽默、风趣等。再如由生活导入课题,接着引导学生观看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资源,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的评价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要把赞美的眼光更多地投向身边那些缺少赞美的人,让学生明白赞美能愉悦他人,快乐自己,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赞美他人的兴趣与欲望。
  2.体验生活,引领生活
  活动化是品德课的主要特点,也是儿童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富有创意地设置活动。每个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要非常明确。这些活动都要紧密地联系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教学《我长牙了》时,让学生演示吃饼干的过程:先让学生用牙刷漱口,喝口水吐到玻璃杯中,观察口腔残留物(这时应该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学生吃适量的饼干,再喝口水漱漱,吐到另一只玻璃杯中,再让学生们观察比较两只玻璃杯中吐出的口腔残存物,交流观察与想法。通过这个日常生活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口腔残留物与小牙的关系,引导学生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生活习惯。
  3.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有提升地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及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以回归生活为目的,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欣赏别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如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后,经过第一个活动内容《我上学了》的品德课教育,认识了学校的生活,认识了同学,学会了在校园中如何学习、生活以及怎样与老师、同学相处,就这样由课堂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开放了课堂,让课堂更好地深入到生活。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的灵魂,教材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在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怎样的人,对学生采取怎样的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我说几点粗浅认识: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不懂英语就犹如缺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泉,学会英语,可以使你的生活领域更宽广,因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如何更好地落实、渗透、领悟课标,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英语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人文关怀的情感。  一、“
期刊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学科高度而又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信息传播超越时空.当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神龛和时代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需求.我们应从以下几为素质  教育: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  素质教育的
期刊
教学效果是检验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它是由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师教学理念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决定的。哪些方面能反映执教者的教学效果呢?这是我们听课评课时应当关注的。现就教师如何听课评课要注意地方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怎样去听课  ⒈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⑴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⑵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⑶听课后要反思和整理。  ⒉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期刊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
期刊
摘 要: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体质以及养成终身的习惯。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途径  一、学生的心理及生理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类型、提出了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和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见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奋发成才,处于人生体力最充 沛,最有朝气,最富有理想和抱负的黄金时期。他们胸怀博人,志向高远,关注国内外风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思维”在数学基础教育中地位非常重要,无可替代。但是在我们的现实课堂中由于教师自身的缺失使得“数学思维”成为大部分学生的短板。我认为教师理应主动承担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重任,不断改进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方式,不断改变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法,优化自
期刊
摘 要:动漫界长期存在浮躁风气,这是许多业内人士认同的一个观点。这股风气吹进高校,就表现为教育非但没有给中国动画注入新鲜血液,反而制约了动画产业发展。动漫产业的秩序性需要经历市场选择过程,然而起止何时却没人讲得清楚,如此看来,动画专业被连续亮“红牌”绝非偶然。然而今后会不会又被亮牌这才是人们所关心的话题,面对这个问题职业院校该如何面对。  关键字: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动漫;校企融合  一、行业背景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班级德育工作对课程改革的支撑略显滞后,班级德育工作的改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锻造作用,进而拓展班级德育工作的渠道,推进新课改的进程。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德育;新课改;学生  一、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