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学生朋友谈谈心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教数年来,接触的中学生朋友也不算少,从他们的日常学习中渐渐感到一点异样——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他们虽然学习了十来年,但是,依然不是很会学习。刚开始以为是极个别的现象,后来了解的情况多了,发现这种状况还比较普遍。我把一些突出的问题拿出来跟大家聊聊。
  
  “聪明程度”决定成绩吗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同学看上去似乎并不是不够聪明,但是恰恰是这些学生成了学习上的“差生”,为什么?很关键的一点,也许正因为他们自恃足够的聪明,听讲也漫不经心。做作业也马虎了事,结果逐渐跟不上了。等到发现时,已经落下一大截。有恒心的人或许能赶上来;没恒心的则只能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越退越远,最后沦为学困生。
  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都差不多,只有极少数是特别聪明或特别不聪明。而且“聪明程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学习、培养、教育、环境、个人努力程度等等都能影响它。所以一个人的成绩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所谓的“聪明”与否,而是教育以及这种教育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他的“聪明”、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在学习上,任何的偷工减料和投机取巧都是自欺欺人,最终都难免要栽跟头。
  
  怎样对待“不喜欢”的老师
  
  老师不是用来给学生喜欢或不喜欢的,而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是,的确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如果对某个老师有好感,在上他的课时也听得格外认真,作业也仔细完成,成绩当然也比较好。反之,如果对某个老师没好感,甚至是厌恶、作对,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有些同学对老师的风格、性格、讲课方式、对学生的态度等等方面难以接受,从而对他产生抵触情绪。逐渐发展到不喜欢,甚至厌恶,最后“恨屋及乌”,连他教的那门课也一起不喜欢、厌恶。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做法:以为自己故意不学好某个学科,来“伤害”教那门学科的老师!——殊不知,这样一来真正伤害的是自己。——那个老师也许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有个学生还做了这么一件“伤害”他的事。
  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他的方式、风格、性格。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碰到自己不怎么喜欢的老师,这是很正常的。怎么办?学会适应他。不要把这些不适应的因素过分夸大(这只能说明自己在心浮气躁),当你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你的学习、老师的讲课“内容”上时,你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不那么讨厌他了。
  
  课内与课外
  
  有些人一味强调抓课堂45分钟效率的重要性,而另一些人又过分强调课外学习的决定意义,这两种极端说法都有失偏颇。我认为:课堂45分钟效率很关键,一定要保持高效率;而课外的预习、复习、练习也绝不能少。
  只有课外预习做得充分,才能提高课堂听讲的质量、效率,而课堂效率的提高,就会减轻课外复习练习的负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做更深入的、广泛的预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学得又多又好,而又不过分劳累。反观另一些同学,学得又累,却又学得不好。我认为他们把课堂与课外学习的关系没弄清楚,或者说根本上就是弄颠倒了。
  
  老师“不公平”怎么办
  
  一般来说,有些老师可能偏爱那些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守纪的学生。虽然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对其它学生来说可能是伤害了他们,认为老师不公平。世界上很难说有绝对的公平,绝对的公平通常导致更大的不公平。不要太在意这个所谓的不公平,与其抱怨,不如用这些抱怨的时间和精力做对自己的学习有益的事情。
  况且,大多数的老师,还是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甚至有很多老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更甚于其他的学生。因此,所谓的老师的“不公平”也不应该成为学不好的理由,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怎样做题最有效
  
  这是一个可以讲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是这里只讲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要注意做完题之后的总结!
  在保证“量”的条件下,一定要注意“质”。要善于、勤于总结做题目的心得和规律。有些同学做了很多题,但就是考不好,为什么?因为他们做了一题就是一题,不会总结经验教训。做对了也不知道怎么对的,错了也不清楚怎么错了。所以下次再碰到相似的题,还有可能继续错。对于这样的同学,我宁愿他少做几题,都要他把对的、错的弄明白了再说。因为他的那种方式是一种低效的、重复的、机械的劳动。
  高效的做题,应当是勤于、善于思考与总结的做题。其实就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他们可能做的不是最多的,但一定是总结得最充分、最多的。所以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应对自如。因为他们平时就是这么做的。这样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当然,顺便说一句,再高效的方法,也要一定量的积累,如果做的太少了,也是不行的,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不要为了记笔记而忘却了听讲
  
  这是很多同学常犯的一个毛病。关键是还没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记笔记是为了更好的听讲,而不是相反!我们只有在听讲听懂的基础上,记笔记才有意义,否则,笔记记得再多、再全,也不过是不能理解的符号而已。为了解决二者形式上的矛盾,笔者认为中学生朋友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可加快写字速度,用一些自己能看得懂的速记符号。②课上记的笔记比较乱,可在课后整理规范。切不可因记全、记好而耽误听讲。③课下可借其他人的笔记参考、补充、订正。④自己搞得很清楚很懂的东西可以少记或者不记。⑥不要为了一两处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而纠缠不放,继续往下听,下课后再问老师没听清的地方,或参照同学的笔记补充完整。
  
  几点建议
  
  1 要逐步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学的过程。越往后,中学生朋友们就会越受益于此项能力。
  2 要更加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的学习。这些学科是其他学科基础的基础,门槛的门槛,是打开其他学科之门的万能钥匙。它们是要长期积累才能学好的,不要指望急时抱佛脚。
  3 学习有规律可循,但是也不要对所谓的规律“唯马首是瞻”。而且,相对别人总结出的规律而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摸索与总结。
  4 中学的学习要注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特殊后一般,先静态后动态,先感性后理性。总而言之,要学会举一反三,日有所得,螺旋上升。
其他文献
我们学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我知道,雄日捧着空花盆去见国王,是因为国王发给孩子们的种子是煮熟的,所以种子不能发芽,不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煮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能发芽?我疑惑不解,就问妈妈。妈妈说:“种子里面的蛋白质和胚都被煮死了,就不能发芽了。”  妈妈看我将信将疑的样子,又说:“明天你再好好向老师请教,就会明白了。”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似懂非懂。于是,我决定亲
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决定了我不可能再疯狂地飙车了。  不是说我有什么毛病,或者缺胳膊少腿什么的,而是指我已经好多年没锻炼了,哪怕是很寻常的街头散步。我恐怕真的没力气去踩那种完全靠力气才能转动起来的自行车,因为我早就有了自己心爱的宝马,依仗着它,我出入省时又省力。  我要说的是我年少时,十五六岁光景的事。  那时我刚留了一级,留级的滋味可不太好受,要不然我应该高高兴兴地上高二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其实这
2000年伊始,“城市解困工程”被列为石嘴山市十大工程之一,做好此项工作对石嘴山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石嘴山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紧紧围绕《石嘴山市城市解困工程
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分为“代入”和“加减”两种消元方式,究竟用哪种方式消元?如何消元?请看: The basic idea of ​​the solution of a system of equatio
我的邻居家养了一条大狼狗。它一身赤黄色的毛,一双机敏的眼睛,黑黑的鼻头,大嘴一张露出两排锋利的牙齿,让我感到太可怕了。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一见到它的主人就摇来
对于结论不确定的问题常以适合某种性质的结论“是否存在”的形式出现,称之为结论开放型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假设结论中相对应的某一方面或结论成立,进行演绎推理
The first manned Chinese sphceship (载人航天飞船) succeeded on October 16, 2003. When the astronaut (宇航员), Yang Liwei, came out of the space capsule(密 The
近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士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若干规定》。根据这次出台的《规定》,福建省要引进的高层人才是指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在学术、技术
森林里,有100只喜欢唱歌的兔子。奇怪的是,每只兔子都只会唱一个单音。比如:白兔只会唱“1”,黑兔只会唱“2”,灰兔只会唱“3”,红兔只会唱“4”,蓝兔只会唱“5”……尽管这样,兔子们的唱歌热情丝毫也没有受到影响。  春天到了,动物们组织唱歌比赛。100只兔子兴冲冲地去报名,试唱后,全部被淘汰。他们伤心地哭了。  胖河马问淘气熊:“100只兔子为什么哭?”  淘气熊说:“他们想参加唱歌比赛,被淘汰
义结金兰这个说法还真是和兰花有关。推究源头,这来自于《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 The meaning of knot orchid is really related to orch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