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的价值体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精神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赋于的教育价值和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的价值;科学素养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生物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具备丰富的价值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格品行等方面的发展。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价值内涵
  确定实验的价值内涵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石。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价值内涵不断丰富,认知价值、方法价值、能力价值、教育价值等已成为实验教学独特的价值。
  1.科学知识的认知价值
  认知价值是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最基本价值。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安排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对知识的巩固、验证和升华。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紧密联系“叶绿体”“线粒体”这2种重要细胞器的知识,通过此实验的操作,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可以将酶的作用及特性知识得以巩固,这些都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2.科学研究的方法价值
  高中生物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多种方法。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通过颜色反应学会化学试剂的鉴定方法;“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使用观察法完成;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探究方法训练;“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让学生学习使用调查、实习这些方法;还有的生物实验让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物理、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
  3.科学探索的能力价值
  生物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得出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建模和知识迁移能力;“调查生态系统”可锻炼学生的调查能力、组织能力;模拟实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4.科学精神的教育价值
  科学精神教育包含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等,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能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社会责任感等。
  高中生物实验大都具备多重价值,但又有其独特性。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包含认知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等多重价值,但该实验独特价值表现在科学精神价值上。又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富含多重价值同时,其独特性价值体现在数学模型、逻辑推理等能力价值上。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价值的实现策略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使实验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1.更新观念,提高实验教学的价值认识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实验课是以生动而又形象的具体实物来进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传统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生物教师普遍认为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习惯于讲实验而不去做实验,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的价值体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实验教师应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意识,重视实验教学的价值,重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方法、重结果轻精神的实验教学思想,努力将实验教学的价值体现出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2.加大投入,确保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
  生物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以观察、探究、调查、模拟等为主,不仅要具备普通生物实验室及设备,还要有配置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计算机、操作台等设备的生物探究室、标本室、生态馆,具备“动植物进化系统”“植物系统各大科区”的生物园地。部分学校对实验教学没有足够重视,致使人、财、物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如落后陈旧的设备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挫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或由于实验仪器装置配备不足,有的分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有的实验无法开展等,实验教学的价值无法体现。新课程实验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以建设与配置,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加强培训,提升生物教师的实验素质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不少实验所蕴含的生物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生物教师不仅必须要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使用现代教学设备能力、一定的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完成实验教学的工作。如生物学实验的取材、有关试剂的配置及特殊需要、预实验等,都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施新课程实验的能力。
  只有加强培训学习,加强学习新课程理念、生物高新科技知识等,并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才能使生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素质、实验能力,对实验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实验操作方法步骤科学严谨,开出开好实验课。另外,实验教师要学习对课本实验的创新改进,才能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探索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4.重视教学,达成实验教学的价值实现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价值的实现要通过课堂上师生实验的进程。当前,有的教师对实验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光讲不做”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实验的价值,认真研究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并实施有效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使用教学模式、实施高效的课堂管理等都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计划的制定、结果的分析、误差的研讨等,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价值教育。
  5.不断探索,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发创新
  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原有实验方法、材料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获得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可发动学生尝试用新材料替代;鼓励学生在常规实验基础上设计新实验如“验证Ca2 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形成探究性实验和实验型研究性学习,如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的蔗糖浓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对“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失败原因探究等,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如《植物标本制作》《当地药用植物研究》《乡镇特色动植物调查》等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物实验的内容,促进实验教学价值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生物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5—1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31
  [4]许萍.教学价值研究:进展与展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3):20—21
  [5]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192-193
  [6]朱正威,赵占良.分子与细胞.必修l[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福建省松溪第一中学 353500)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工程正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地下车库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车库结构长期渗水,不仅会使混凝土中的钙大量流失,同时还会使混凝土中
高速列车信息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如果无法及时诊断和处理高速列车的潜在故障与隐患,将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深入研究
装配式建筑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它集合了传统的建筑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特点与一身,在现阶段的建筑行业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极大的肯定. 装配式建筑不仅仅在环保和节约能
  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增加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制定以下政
期刊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缓解土地紧张局面,高层建筑数量和规模有显著提升,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激光多关节导光臂末端无刀头输出,快速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患儿60例,年龄20 d至5个月。病变面积1~20 mm2,病变部位为全
一、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类型及必要性(一)类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指金融机构主动或被动退出金融市场 ,从而结束业务或消灭法人资格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把金融机构的
1品种特性一代杂交印度懒汉西瓜(绿皮、花皮、黑皮)是河南省周口市金土地农林业高新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应用高新技术,用国内外优良西瓜亲本杂交而成。经过5年国内外多地试验,表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焊接技术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压力容器的制造技术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工
摘要:阅读教学应该讲究文本的处理艺术。文本的处理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教什么?怎样教?这些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乃至于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但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却矫枉过正,进行无效地解读,甚至是有害的解读。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