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肉瘤44例预后分析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中心治疗骨肉瘤患者的生存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并接受治疗的44例骨肉瘤患者。患者确诊骨肉瘤后给予顺铂联合多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查阅并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辅助检查结果、手术方法、病理结果、预后等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44例骨肉瘤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7~62岁,平均年龄27.2岁;肿瘤部位:上肢5例,下肢39例;肿瘤直径<10 cm 30例,≥10 cm 14例。全部患者均获得广泛或根治性手术,其中保肢手术35例,截肢手术9例。截至随访结束,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5.5%;术后局部复发组和无局部复发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72.4%(P=0.037);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肺转移组与无肺转移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0%和84.5%(P<0.01);肿瘤直径≥10 cm组和<10 cm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2%和78.1%(P=0.003);非规范化疗组与规范化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5.8%和74.9%(P=0.048);诊断时乳酸脱氢酶升高组和正常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1%和72.3%(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规范化疗(P=0.005)和是否出现肺转移(P=0.003)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骨肉瘤患者生存率较高,不规范的化疗和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肺转移影响骨肉瘤患者的生存。

其他文献
克罗恩病术后常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和再手术率。随着对肠系膜认识的加深,术中肠系膜的处理在改善克罗恩病预后中的作用愈发受到关注。本文总结并讨论肠系膜对CD外科治疗的影响。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手术(TPC-IPAA)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行TPC-IPAA术的61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随访信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半数以上的CD患者可出现肛周克罗恩病(pCD)。瘘管型肛周克罗恩病是最常见的肛周病变,临床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磁共振成像(MRI)已经作为肛管及肛周病变常规的检查方法。我们将围绕MRI在瘘管型pCD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进行阐述。
克罗恩病(CD)外科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急诊手术,而CD急诊手术的情形较为复杂,常合并诸多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因此对CD急诊手术的特点和处理方式进行总结极有必要。损伤控制外科虽源于严重腹部创伤的救治,但在CD急诊手术的处理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如何尽可能用最小的创伤缓解患者急诊症状,保证CD急诊手术安全性是外科医生所关注的,本文就CD急诊手术的种类和优化治疗措施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初发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变化及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发型UC患者30例(轻度UC 21例,中度UC 9例)及健康对照者25例。UC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健康对照者于入组后就收集血样,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治疗后所
近期的研究表明肠系膜是具有独立解剖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器官,其在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肠系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脂肪组织、淋巴管、血管和神经均与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有关。肠系膜和炎症性肠病的关系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疾病诊断、疾病表型、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药物治疗和手术策略等。肠系膜病变与肠道炎症的因果关系尚不明了。以肠系膜为靶点进行药物和手术的干预,有可能改变炎症性肠病的疾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影像学检查在CD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影像新技术逐渐应用于CD领域以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我们总结了常规CT肠道成像、MR肠道成像、多种新兴的功能和定量影像新技术在CD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也简单介绍了影像-菌群组学和人工智能应用于CD领域等研究热点的概况。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致间质性肺炎(ILD)好转后成功再用同类药物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例肺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致ILD治疗好转后成功再用同类药物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为53岁男性患者,因转移性肺腺癌应用吉非替尼治疗50 d后出现喘憋,结合肺部CT及血气分析结果诊断为EGFR-TKI相关ILD,停用靶向药物并予激素治疗。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在全身静脉麻醉下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在全身静脉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6 μg/kg右美托咪定,15 min后剂量改为0.4 μg/kg,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
目的探讨良恶性肿瘤组织磁共振成像(MRI)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信号值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山西省中医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同时收集良性肿瘤患者29例,进行影像学和病理诊断。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性别、年龄变量进行控制后,分析良性、恶性肿瘤在不同b值下信号值变化量的差异。结果不同b值下,恶性肿瘤组织均呈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良性肿瘤组织(F值分别为7.7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