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初探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guo_s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杰·唐纳·怀特士(J. Donald Willage)于1906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自然性、社会性全面均衡的发展。狭义上: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1]广义上:教育离不开生命,一切与学生生命有关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在生命中教育、为了生命的教育。
  教师要确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意识,把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作为学科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每一个学科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也就具有了很多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素材,它们从各个侧面构筑了中学生命教育的内容,为生命教育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的一门自然基础科学,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变化也当然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化学以自身的优势在生命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从化学角度认识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
  
  1. 生命物质的组成
  人为大自然中的万物之灵。人的创造力是那么大,人的生命活动是那么奇妙!但是人体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人体主要是由60多种元素组成的。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氢、碳、氮四种,它们约占人体总重量的96%左右,同时,还有磷、硫、钙、镁、钾、钠和氯,这11种元素几乎占人体总重量的99.95%。人们把以上这些元素称为是组成人体的宏量元素。此外,还存在着50多种含量很少的微量元素。教学中通过了解生命物质的组成情况,学生更能体验生命物质的存在,这也是理解其他生命教育的基础。
  2. 生命化学反应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必须有储存和传递信息、繁衍后代、对内调节、对外适应、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等等功能,而要研究这个过程,必须依赖化学,因为生命体系是以许多生命物质为基础构成的,生命过程的本身就是无数化学变化的综合表现。从这方面进行生命教育,从化学运动的角度理解生命运动过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真实含义,对我们理解生命、爱护生命有重要的意义。
  3. 生命化学进化
  化学物质的进化,是由无机小分子物质一直到原始生命的出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地球形成以后十亿年内才完成的。一般把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类脂等;(3)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4)由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从生命化学进化的角度进行生命教育,学生更能体会来之不易的生命。它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发现自己的潜质,将生命蓄积发挥出来。
  4. 生命之美
  双螺旋结构是DNA的基本结构,是生命的结构。生物体内DNA分子的双螺旋链状结构及无数化合物千姿百态的结构造型,无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简明、和谐、流畅和对称之美,遗传规律的逻辑美,科学术语的简约美。这里充满了生命之美,生命之美是自然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美学的最高形式,她包含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化学教材很多地方都有展示这些结构,让学生感受它们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命物质奇妙之美,最终使学生感受或体验生命之美,从而欣赏生命。
  
  二、应用化学知识保护生命
  
  1. 环保教育
  据报道,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食品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因素导致死亡或诱发各种疾病而死亡。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农药残留、剧毒杀虫剂和毒品。在化学教材中有不少篇幅涉及农药题材,如六六六、DDT虽然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农业的增产增收起了历史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农药严重污染环境,且对人畜毒性极高,目前它们正被新型生态农药所代替。新型的生态农药高效、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低毒,可以避免因滥用农药而造成的大量鱼类、益虫益鸟的死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这种融入环保知识的STSE教育(社会、技术、科学和环境简称STSE)实例,能强化学生环境观念,唤醒学生生态伦理良知,自觉爱护和保护周围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2.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关系到人的生命,因此生命安全教育应成为生命教育的首要内容。基础教育是人们“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学校学科教学是青少年安全教育的重要课堂,而化学学科由于其固有特点,成为很好的安全教育渠道。[2]如在有关“一氧化碳”内容的教学中,当人或动物吸进了CO,CO Hb→Hb(CO),这样和CO结合的血红蛋白就失去了携送氧的能力,人和动物就会中毒,甚至死亡。因此,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注意通风,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再如在学习化学中的平衡时,举例酒精测定仪中的化学平衡。请几位学生模拟实景,“警方”要求“司机”向一仪器中吹一口气,如果测定仪中橙红色的物质变为绿色,说明他是酒后驾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醒学生安全驾车,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3. 生存教育
  所谓生存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摆脱险境,获得生存的方法,使他们在遇到意外险境或灾难时,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很多的内容进行生存教育。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相应的常识和技能后,才能使学生在危险或突发事件面前,镇定自若,正确应对,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创设生产生活中火灾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灭火原理正确进行灭火。再如在“水的净化”教学中,创设“所在城市在洪水过后,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或“在海难中,到了一个渺无人烟的小岛”等情境,通过所学“水处理”知识获得干净安全的饮用水,这些都是生存的本领。学生充分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可能面临的生存问题,这些也正是生命教育适合渗透到各学科中开展的原因。
  4. 健康教育
  生命不仅是一种物质及其变化的存在,而且这种存在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从人的角度而言,就是人的健康程度。人的健康程度与饮食有关,从化学的角度看需要均衡摄入健康所需的各种生命元素和生命物质。因此,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从而通过改善食品结构、正确加工、合理饮食促进健康。人的健康还与医疗水平的发展有关,其中与化学有关的有:疾病的检测,药品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的制备,人造器官如人工肾、人造关节等的研制。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生命的力量。再如“吸烟有害健康”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香烟烟雾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教学过程中用有机玻璃板自制的“吸烟害处演示板”,当场试验吸烟的后果,揭示吸烟的危害,组织学生就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并展开交流和讨论。通过这一做法,帮助学生抵制烟草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三、体现生命教育的化学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体现生命教育的化学实验除了要求实验的绿色化、实验的安全化,还要避免用生物活体进行化学实验。这才会给学生留下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对生命的态度。
  如在涉及有关一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时,经常按如图1装置进行设计,虽然很好地结合相关知识内容,但其中把活生生的生命体作为实验的对象。这种实验设计思想漠视了生命,不可避免对学生生命意识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样是验证一氧化碳的性质可借助其他手段,如可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与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中,制成试纸(试纸遇一氧化碳立刻变蓝色,而遇二氧化碳不反应),这样可避免用生物活体做一氧化碳实验。
  再如在以学习硫酸的腐蚀性的实验中:用活金鱼做实验,加入浓硫酸使金鱼面目全非直至死亡。单从知识的角度看,教师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应该说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这么血腥的场面对学生的教育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肯定不是。有人曾说:最残忍的事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清华学子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熊时,不也是想看看熊对浓硫酸的反应吗?道理其实很简单,爱生命就是爱自己,只有教育学生爱生命,他才会爱自己,多一份关爱,自然科学也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四、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性化学教学课堂的构建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应当以学生的个体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3]
  生命性教学是真正体现一种以人为对象的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化学课程中的生命性教学一方面体现课程是学生生命的历程,学生用“生命”来学习化学: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这是给化学知识注入灵魂的过程,使化学知识活起来,成为具有生命态的知识,具有活力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具有个性化、情感化、智慧化的化学知识养育、滋润生命,让生命变得丰富、厚重。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生命性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化学教科书,一部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一个具有巨大教育力量的榜样。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成为真正的心理学家,他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智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实现真正的以人教人!生命性教学课堂是学生生命的体验过程,这种人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生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对生命有充分的关爱、关怀。生命性教学与其说是一种范式,不如说是一种对生命教育高度认知的教学境界,是我们化学教学改革追求的理想境界。
  总之,化学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使化学可以成为进行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从化学的视野认识生命,进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爱护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生命教育对新课程下化学教学的启示: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9.
  [2] 林蕾.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J]. 化学教学,2007(5):20-22.
  [3]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 教育研究,1997(9):49-53.
其他文献
李俊生等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政府间财政关系建设的起点与核心是事权划分,明晰事权对构建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意义重大。未来的改革,要以激励相容为核
杨嵘均在《公共行政》2014年第8期撰文对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的结构调整与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和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把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减少管
在医院楼道里,不再看到护士跑上跑下拿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智能小车通过搭乘专用轨道,将各种针水药品送到指定病房。这个智能小车,成为护士们送药的好帮手,大大减轻了护士的负担,提
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系统,向学生提供科学、民主、温暖的绿色空间,从而提升教育品质呢?笔者以为,借鉴农耕方式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系统,让学生在理想的教学生态系统
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职能体系,是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的新目标,为地方政府切实加快机构职能转变指明了新方向。江西省编
近年来,社会各方面要求改革综合交通枢纽领域投资管理体制的呼声很高。进一步改革要以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宜昌市近日正式启动城区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建立和完善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区为主,高中、中职、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市为主的城区分级办学管理体制。按照“依法治教、统分结
为增强乡镇服务功能,西藏自治区拉孜县坚持一个标准,打造制度健全、服务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是统一建立标准。制定《拉孜县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什么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首先,"过程设计"就是一种教学设计.其次,它更为强调的是重视过程的教学.详细地说,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就是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
一堂精彩纷呈的课,事后总不会被人完全记住,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只是一些津津乐道的片段,而这些精彩的片段却是由教学中的细节构成。窥一细节,可知理念,见功力;窥一细节,可知境界,见艺术。我们的课堂也许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要珍视细节,把握细节,让细节绽放光彩,让课堂呈现效率。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于特定情境中的很细小的环节或片段。它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