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下,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方向是我们深入研究农村问题所无法避开的。文章通过对现代时期的两个调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两者的区别之处。随之,就流动人口的重要作用,作者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客观数据,指出了就总体上的农民工人数而言,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有升的现象。
【关键词】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流动方向
二十世纪,费孝通先生通过对中国乡土社会的调查铸就了经典大作《乡土中国》,描绘了一个细致、翔实的乡村图景,把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礼治、无诉、长老统治、生育制度等一幅幅传统基层社会的真实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①乡土社会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后继的乡土研究如雨后春笋。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制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渗透、农民价值观念变化等,这些战略性或者非战略性的因素都深刻影响并继续改变着现代农村。②目前,农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外出务工,有关这方面,两本调查研究性著作比较有影响力:一本是朱启臻先生和赵晨鸣先生著的《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另一本是贺雪峰先生等著的《农民工返乡研究》。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作者的团队对多个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故事描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画面。表现了当今时代,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了大量“空心村”,众多老人和儿童相依为命,大量农田由老年人耕种,农民已大规模离开土地。③
《农民工返乡研究》一书,以贺雪峰先生的团队为主,通过对各个地方的实地调查,描述了农民外出打工后的返乡情形,指出了当今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与返乡农民工人数大体相等,当经济情况乐观时外出民工数量稍多于返乡数量,而当经济情况不乐观时返乡农民工数量则较多。④
两本著作(或者说是两个调查)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一说当今的农民大规模迁出,农村的未来值得担忧;另一说是农村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农民工数量总体上存在“迁出流”与“迁入流”大体相等的情形。同一对象的两个调查,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何以至此?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基于中国地大人多,不同区域的农村社会结构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笔者更加相信,在调查之前或者调查之中,调查人员脑海中已形成一种思想,这种思想使他们在调查时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调查。因此,他们形成的著作或者研究结果,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意识形态。⑤
尽管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然而,其相同之处更值得我们考究。两本书最主要的共同指向是流动人口对我国的重要性。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描述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基于生活的痛苦、价值观的转变、物质条件的需要等,而流动到异地他乡务工的现实性。⑥《农民工返乡研究》指出,农民的流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金融危机后我国社会仍旧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农村可流动的特殊社会结构。⑦两书都不回避的表述了一个现实问题:流动人口对我国至关重要。⑧
那么,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方向究竟如何?至于哪本著作更贴近现实,笔者无法给予十分精确的评价,我们看一下客观的数据:按照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2010年为24223万人;2011年为25278万人。⑨由此可得知,就总体上的农民工人数而言,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升的现象。
流动人口足以让任何人要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归纳时不得不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强有力枷锁,让我国农村地区演变为整个社会的地基型支撑,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农村社会的改革。然而,有时候,我们却习惯于抽象意义上肯定,而在具体意义上忽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更加有力、循着“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加深,流动人口将继续对我国法治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产生弥足轻重的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仍旧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随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土地规模性流动的鼓励,⑩流动人口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再加之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部署,农村地区流动人口将是并将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注 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②本文中的农村、农村地区等词汇,均以行政划分为标准,而非以自然形成或其他方式为标准.
③朱启臻,赵晨鸣.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④贺雪峰,袁松,宋丽娜.农民工返乡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⑤不可否认,所有的调查、著作等都带有或多或少的意识形态,在此笔者并不否定实际调查的意义或者带有贬义的批评,仅仅限于学术性的初步探讨.
⑥朱启臻,赵晨鸣.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⑦贺雪峰,袁松,宋丽娜.农民工返乡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⑧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迁移人口等概念存在区别,此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改变户籍身份而流动到其他相对较远区域的非固定人口。详细的概念区分,可参见李若建、闫志刚等著.走向有序:地方性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⑨网址http://www.stats.gov.cn.最后访问时间2013-2-24.
⑩参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网址http://www.gov.cn/jrzg/2013-01/31/content_2324293.htm[EB/OL].最后访问时间2013-2-23.
【关键词】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流动方向
二十世纪,费孝通先生通过对中国乡土社会的调查铸就了经典大作《乡土中国》,描绘了一个细致、翔实的乡村图景,把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礼治、无诉、长老统治、生育制度等一幅幅传统基层社会的真实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①乡土社会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后继的乡土研究如雨后春笋。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制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渗透、农民价值观念变化等,这些战略性或者非战略性的因素都深刻影响并继续改变着现代农村。②目前,农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外出务工,有关这方面,两本调查研究性著作比较有影响力:一本是朱启臻先生和赵晨鸣先生著的《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另一本是贺雪峰先生等著的《农民工返乡研究》。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作者的团队对多个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故事描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画面。表现了当今时代,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了大量“空心村”,众多老人和儿童相依为命,大量农田由老年人耕种,农民已大规模离开土地。③
《农民工返乡研究》一书,以贺雪峰先生的团队为主,通过对各个地方的实地调查,描述了农民外出打工后的返乡情形,指出了当今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与返乡农民工人数大体相等,当经济情况乐观时外出民工数量稍多于返乡数量,而当经济情况不乐观时返乡农民工数量则较多。④
两本著作(或者说是两个调查)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一说当今的农民大规模迁出,农村的未来值得担忧;另一说是农村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农民工数量总体上存在“迁出流”与“迁入流”大体相等的情形。同一对象的两个调查,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何以至此?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基于中国地大人多,不同区域的农村社会结构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笔者更加相信,在调查之前或者调查之中,调查人员脑海中已形成一种思想,这种思想使他们在调查时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调查。因此,他们形成的著作或者研究结果,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意识形态。⑤
尽管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然而,其相同之处更值得我们考究。两本书最主要的共同指向是流动人口对我国的重要性。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描述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基于生活的痛苦、价值观的转变、物质条件的需要等,而流动到异地他乡务工的现实性。⑥《农民工返乡研究》指出,农民的流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金融危机后我国社会仍旧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农村可流动的特殊社会结构。⑦两书都不回避的表述了一个现实问题:流动人口对我国至关重要。⑧
那么,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方向究竟如何?至于哪本著作更贴近现实,笔者无法给予十分精确的评价,我们看一下客观的数据:按照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2010年为24223万人;2011年为25278万人。⑨由此可得知,就总体上的农民工人数而言,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升的现象。
流动人口足以让任何人要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归纳时不得不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强有力枷锁,让我国农村地区演变为整个社会的地基型支撑,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农村社会的改革。然而,有时候,我们却习惯于抽象意义上肯定,而在具体意义上忽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更加有力、循着“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加深,流动人口将继续对我国法治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产生弥足轻重的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仍旧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随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土地规模性流动的鼓励,⑩流动人口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再加之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部署,农村地区流动人口将是并将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注 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②本文中的农村、农村地区等词汇,均以行政划分为标准,而非以自然形成或其他方式为标准.
③朱启臻,赵晨鸣.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④贺雪峰,袁松,宋丽娜.农民工返乡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⑤不可否认,所有的调查、著作等都带有或多或少的意识形态,在此笔者并不否定实际调查的意义或者带有贬义的批评,仅仅限于学术性的初步探讨.
⑥朱启臻,赵晨鸣.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⑦贺雪峰,袁松,宋丽娜.农民工返乡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⑧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迁移人口等概念存在区别,此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改变户籍身份而流动到其他相对较远区域的非固定人口。详细的概念区分,可参见李若建、闫志刚等著.走向有序:地方性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⑨网址http://www.stats.gov.cn.最后访问时间2013-2-24.
⑩参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网址http://www.gov.cn/jrzg/2013-01/31/content_2324293.htm[EB/OL].最后访问时间20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