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浅山区山地园林理景艺术分析——以灵隐景区为例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杭州浅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传统山地园林,这些山地园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较多的人文景观,其造园手法拥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合杭州当地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等要素,对杭州浅山区较为典型的传统山地园林灵隐景区的造园手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灵隐景区通过合理规划保留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佛教文化融入传统园林中,同时结合地势环境因境构室,发展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与宗教朝拜的文化旅游景区.随着杭州山区城市化进程日趋活跃,对浅山区的调查研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开发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建议对灵隐景区山地园林理景艺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为研究和规划浅山区的建设开发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以对节白蜡盆景为试材,地栽对节白蜡为对照,测定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糖和可溶蛋白为生理指标,同时分析了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盆景叶片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总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同时叶片更为厚实,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层数较多;盆景环境(修剪与盆栽)下的对节白蜡叶片的生理与结构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对盆景技术运用到城市植物复壮、健康与可持续生长提供理论支持.
由于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楚文化渊源、图腾、代表色彩、自然与文化符号及楚文化符号荆州方特、荆州园博园等当代景观中创新利用及其具体展示.提出了建议: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将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有机融合,为当代景观设计师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楚文化及其符号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指出了在社区空间精细化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社区花园为城市儿童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便捷机会.为更好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综合效益,以深圳市南山区9个社区花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从社区花园营造特色、运营管理情况和儿童自然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梳理了深圳市社区花园的自然教育活动运营方式,提出了共建社区花园的可持续管理模式.
以凤翔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景观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依据公园空间类型将其划分为园路空间、地形空间和广场空间三种类型.抽样选取12块(20×20 m2)包含空间类型的标准样方,计算了样方绿地的均匀性指数、优势性指数及多样性指数等量化指标.结果表明:①凤翔湿地公园的绿地空间植物景观多样性相对较低,园内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偏少;②植物群落组合层次简单,缺乏复层植物群落结构;③乡土植物应用频率较低,未能突显海南植物种植特色.为海南省湿地公园的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利用网络分析法对诸暨市中心城区内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了研究,借助洛伦兹曲线来表示建筑物的集散程度并与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步行方式下,0~5 m in、5~15 min、15~30 min、30~60 min的可达面积比分别为0.23%、1.21%、4.49%、9.74%.车行方式下,0~5 min、5~15 min、15~30 min、30~60 min的可达面积比分别为6.06%、20.43%、33.70%、39.81%;②暨阳街道的建筑物分布最集中,公园分布数量多
城市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密切,而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有序则是其可持续阅读的生命“文本”.从人的生理、心理、精神三方面的健康与城市环境健康相互促进的思考点出发,借助已有理论观念进行了剖析论述,提出了人类健康与城市健康的关系模式,认为它们二者的关系是唇齿相依、互为表里.这种模式往往与所处的社会文明程度、设施智慧化水平、生态可持续性及安全保障程度有关,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风景园林师肩负提升环境品质、促进生态友好可持续、维护城市环境健康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分析城市健康与人的身心神的健康关系,有助于促进未来景观
指出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滨水景观的日益繁荣,河流区域受到过度开发,河流流域被破坏,河岸带空间被占用,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近自然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以低成本、低维护、生态稳定可持续等优势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城市滨水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自然植物群落出发,以浏阳河(大小溪河-长沙段)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11月3~18日对28个样地进行了为期16 d的自然草本植物群落的实地调研,探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归纳其分布规律,总结出
芳香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医疗保健功能.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高校师生在校园中不同区域对芳香植物保健功能的需求.结果显示:①希望教学区中的学习区主要满足振奋提神、消除疲劳、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功能,休闲区主要满足舒缓放松、消除疲劳、振奋提神的功能;②希望生活区中的运动区主要满足振奋提神的功能,休闲区主要满足消除疲劳、舒缓放松、驱蚊除蝇的功能,宿舍区主要满足驱蚊除蝇、消除疲劳、舒缓放松的功能,饮食区主要满足舒缓放松、抗菌除尘、驱蚊除蝇的功能;③校园中对具有舒缓放松、消除疲劳功能的芳香植物需求更大.基于此,
校园绿地空间为大学生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对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情况的调查,探究了校园绿地的空间特征对大学生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关联对调节和干预大学生体力活动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力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长分别为62.35 min/周、50.03 min/周,体力活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均处于较低水平;大学生受课业安排的影响对于校园绿地的使用从早到晚出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在18:30~20:30时达到峰值,女生(57%)使用者比例大于男生(43%)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沿海地区密集窄短型道路易形成风阻过大、涡流等滞风现象.立足于小尺度街区,以青岛台东单元装配式街区为例,结合建筑密度和街区空间特征,利用对比分析、Eco tect风环境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街区空间布局、衔接角度所造成的不同风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显示:街区交叉式线性排列方式的风速由初始的5.0m/s降到了3.0m/s,人体舒适度提高了1.7,人体舒适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了冬季防风防寒,提高人体舒适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