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补全课文是通过人为删除课文中的某些关键词,然后由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来填上所缺信息,它类似于高考常考题型中的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完形填空(cloze)是目前我国高考英语的必考题型。它要求考生补全某个语境中被删掉的词或者短語(Henning, 2001:189),测试的是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对语篇的把握能力。语法填空则是近几年英语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和英语语言学家布朗的语篇分析理论等,从语法的句子结构与语法形式、词汇的本义和转义以及前后缀的变化、语境语篇的线索以及标志词等方面测试学生的整体语篇能力(李毅,2015)。这两种题型,都是侧重于检测学生考纲内需要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的情况。补全课文是高一高二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研读课文的一种有效题型,特别是对于英语学科相对吃力的后进生,他们非常认真地学习英语,但是效果往往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哪个具体的知识板块。如果教师采用的方法行之有效,那么学习过程中的“短暂困难”就容易克服(李献林,2008)。补全课文就是针对Reading中的具体知识点做出的“以测促学”的模式。
一、题型模式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reading部分为例(刘道义,2007)。本单元的语法教学重点是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所以,教师在设计补全课文时,所有含有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句子,就应该设置题目,本单元生词表上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在补全课文中就可以涉及到。此外,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要知识点,也可以通过该练习来进行循环复习。比如:
Over time I 1 (change) quite a lot. I began as a calculating machine in France in 1642. Although I was young I could simplify difficult sums. I developed very slowly and it took nearly two hundred 2 (year) before I 3 (build) as an analytical machine by Charles Babbage. After I was programmed by an operator 4 used cards with holes, I could "think" 5 (logical) and produce an answer quicker 6 any person. 7 that time it was considered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start of my " 8 (art) intelligence". In 1936 my real father, Alan Turing, 9 (write) a book about how I could be made to work as a " 10 (universe) machine" to solve any difficult mathematical problem. From then 11 , I grew rapidly both in size and in brainpower. By the 1940s I had grown as large 12 a room, and I wondered if I would grow any larger. However, this 13 (real) also worried my designers. As time went by, I 14 (make) smaller. First as a PC (personal computer) and then as a laptop, I 15 (use) in offices and homes since the 1970s.
教师在设置题目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题目密度和目标知识点,确保需要学生补全的文本对学生来说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说,完成这样的练习是学生需要并且数量适合的“可理解性输入”,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Krashen, 1981)。在上面这个段落中,第1、15空涉及到的是本单元的目标语法,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第3、14涉及到的是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第2个空是名词单复数。第5、8、10及13个空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logically、artificial、universal以及reality。而第11个空则是让学生加深对新短语from…on的印象。
二、操作流程
首先,在学生做补全课文的习题之前,应该给他们一些时间复习所学课文。如果是第一次做该题型,应该跟学生简要地解释做该题型的目的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和规则。因为该题型比较直观明了,一般来说学生很快就会上手,而且做了几次之后,在每次检测之前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去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哪些知识点是需要掌握的。如果学生特别拔尖,给他们复习的时间可以少一些;反之,像学习英语比较吃力,特别是英语后进生,就应该适当地给他们多一点时间。
其次,在学生做补全课文之前,务必强调不能看同桌的或者翻看课本。因为该习题完全是由课本中的Reading Passage改编而来,目的就是通过闭卷检测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清楚哪些知识点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哪些则需要强化甚至未知。至于教材改编的过程中,需要改进哪些内容,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进行(崔刚&孔宪遂,2009)。此外,绝不允许学生有舞弊行为。如果学生存在舞弊行为,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意义。一般来说,这不是正规考试,只是平时练习,很多学生不会去舞弊。但是也不排除少数同学因为某次补全课文没有复习好,又因为面子的原因偷翻课本。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只要及时制止,需要的时候适当进行点惩罚,那么几次之后学生也就养成了自己认真去完成的好习惯。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发出动作—获得结果—得到强化”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需要这样一个“强化”的过程(Staddon & Cerutt, 2003)。 再次,等学生基本上做完之后,教师可以指导着学生两两交换然后相互批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且存在着这么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學生在替同桌纠正错误时会很仔细,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批改的这个过程中无意地对目标知识点加深了印象。如果学生遇到了不是很确定的题目,可以让他们翻看课文加深印象,或者教师也可以自己讲解。相互批改结束之后,让学生在试卷空白处写出自己的得分。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小小的或奖或惩。至于选择奖励还是惩罚,奖惩的程度如何,就看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了。这种通过补全课文做题的方式,进行了几次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哪些是重点然后自觉去强化。
三、目的
让学生做补全课文这个题型,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做题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到位,哪些掌握得还不够牢靠。同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投入的注意力往往会比单纯的阅读课文要多得多,这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地、更加有效地掌握目标知识点,更加有效地掌握每个单元中的大纲词汇以及高考中会涉及到的考点。比如在上面补全课文中提到的,artificial、universal及reality等词,from…on和as a result等短语,就是必修2第3单元需要掌握的生词,在Reading部分上完之后,通过习题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弄清楚哪些词还没有完全掌握,更能够加深他们对这些生词或者短语的印象。只有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学习效果才会变好,就像Shiffrin和Schneider(1977)提出的一样,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者会激活一种自动反应模式,一旦这种模式启动,它就很难被压制或改变。
此外,学生相互批改的过程也有助于目标知识的掌握。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做对的题同桌做对了,那么他会下意识的多留意这个题目和相关知识点;如果自己做对的题目同桌没有做对,通过纠正对方的错误,他也会顺带加深对该目标知识点的印象。这也就是国外学者提出的“附带习得”(Choi,Kim & Ryu, 2014),语言学习者在进行某种学习活动时,意外地学会了该活动意外的知识。
四、意义
补全课文是通过课文改编而来的,难度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是很大,如果学生足够认真,那么是有学生能够全部做对的,这就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一定程度上的融会贯通(余映潮,2009)。比如这个单元的目标语法是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通过题目的形式重现课文中某个动词的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那么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该语法的理解,而且还能体会到该语法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同时能够进一步掌握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结构。
参考文献
[1]崔刚,孔宪遂.英语教学十六讲.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献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
[3]李毅.语法填空专项训练.考试与评价:英语人教新课标高考版(7),2015.21.
[4]刘道义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人教版,2007.18.
补全课文是通过人为删除课文中的某些关键词,然后由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来填上所缺信息,它类似于高考常考题型中的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完形填空(cloze)是目前我国高考英语的必考题型。它要求考生补全某个语境中被删掉的词或者短語(Henning, 2001:189),测试的是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对语篇的把握能力。语法填空则是近几年英语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和英语语言学家布朗的语篇分析理论等,从语法的句子结构与语法形式、词汇的本义和转义以及前后缀的变化、语境语篇的线索以及标志词等方面测试学生的整体语篇能力(李毅,2015)。这两种题型,都是侧重于检测学生考纲内需要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的情况。补全课文是高一高二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研读课文的一种有效题型,特别是对于英语学科相对吃力的后进生,他们非常认真地学习英语,但是效果往往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哪个具体的知识板块。如果教师采用的方法行之有效,那么学习过程中的“短暂困难”就容易克服(李献林,2008)。补全课文就是针对Reading中的具体知识点做出的“以测促学”的模式。
一、题型模式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reading部分为例(刘道义,2007)。本单元的语法教学重点是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所以,教师在设计补全课文时,所有含有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句子,就应该设置题目,本单元生词表上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在补全课文中就可以涉及到。此外,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要知识点,也可以通过该练习来进行循环复习。比如:
Over time I 1 (change) quite a lot. I began as a calculating machine in France in 1642. Although I was young I could simplify difficult sums. I developed very slowly and it took nearly two hundred 2 (year) before I 3 (build) as an analytical machine by Charles Babbage. After I was programmed by an operator 4 used cards with holes, I could "think" 5 (logical) and produce an answer quicker 6 any person. 7 that time it was considered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start of my " 8 (art) intelligence". In 1936 my real father, Alan Turing, 9 (write) a book about how I could be made to work as a " 10 (universe) machine" to solve any difficult mathematical problem. From then 11 , I grew rapidly both in size and in brainpower. By the 1940s I had grown as large 12 a room, and I wondered if I would grow any larger. However, this 13 (real) also worried my designers. As time went by, I 14 (make) smaller. First as a PC (personal computer) and then as a laptop, I 15 (use) in offices and homes since the 1970s.
教师在设置题目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题目密度和目标知识点,确保需要学生补全的文本对学生来说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说,完成这样的练习是学生需要并且数量适合的“可理解性输入”,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Krashen, 1981)。在上面这个段落中,第1、15空涉及到的是本单元的目标语法,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第3、14涉及到的是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第2个空是名词单复数。第5、8、10及13个空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logically、artificial、universal以及reality。而第11个空则是让学生加深对新短语from…on的印象。
二、操作流程
首先,在学生做补全课文的习题之前,应该给他们一些时间复习所学课文。如果是第一次做该题型,应该跟学生简要地解释做该题型的目的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和规则。因为该题型比较直观明了,一般来说学生很快就会上手,而且做了几次之后,在每次检测之前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去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哪些知识点是需要掌握的。如果学生特别拔尖,给他们复习的时间可以少一些;反之,像学习英语比较吃力,特别是英语后进生,就应该适当地给他们多一点时间。
其次,在学生做补全课文之前,务必强调不能看同桌的或者翻看课本。因为该习题完全是由课本中的Reading Passage改编而来,目的就是通过闭卷检测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清楚哪些知识点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哪些则需要强化甚至未知。至于教材改编的过程中,需要改进哪些内容,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进行(崔刚&孔宪遂,2009)。此外,绝不允许学生有舞弊行为。如果学生存在舞弊行为,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意义。一般来说,这不是正规考试,只是平时练习,很多学生不会去舞弊。但是也不排除少数同学因为某次补全课文没有复习好,又因为面子的原因偷翻课本。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只要及时制止,需要的时候适当进行点惩罚,那么几次之后学生也就养成了自己认真去完成的好习惯。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发出动作—获得结果—得到强化”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需要这样一个“强化”的过程(Staddon & Cerutt, 2003)。 再次,等学生基本上做完之后,教师可以指导着学生两两交换然后相互批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且存在着这么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學生在替同桌纠正错误时会很仔细,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批改的这个过程中无意地对目标知识点加深了印象。如果学生遇到了不是很确定的题目,可以让他们翻看课文加深印象,或者教师也可以自己讲解。相互批改结束之后,让学生在试卷空白处写出自己的得分。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小小的或奖或惩。至于选择奖励还是惩罚,奖惩的程度如何,就看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了。这种通过补全课文做题的方式,进行了几次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哪些是重点然后自觉去强化。
三、目的
让学生做补全课文这个题型,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做题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到位,哪些掌握得还不够牢靠。同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投入的注意力往往会比单纯的阅读课文要多得多,这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地、更加有效地掌握目标知识点,更加有效地掌握每个单元中的大纲词汇以及高考中会涉及到的考点。比如在上面补全课文中提到的,artificial、universal及reality等词,from…on和as a result等短语,就是必修2第3单元需要掌握的生词,在Reading部分上完之后,通过习题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弄清楚哪些词还没有完全掌握,更能够加深他们对这些生词或者短语的印象。只有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学习效果才会变好,就像Shiffrin和Schneider(1977)提出的一样,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者会激活一种自动反应模式,一旦这种模式启动,它就很难被压制或改变。
此外,学生相互批改的过程也有助于目标知识的掌握。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做对的题同桌做对了,那么他会下意识的多留意这个题目和相关知识点;如果自己做对的题目同桌没有做对,通过纠正对方的错误,他也会顺带加深对该目标知识点的印象。这也就是国外学者提出的“附带习得”(Choi,Kim & Ryu, 2014),语言学习者在进行某种学习活动时,意外地学会了该活动意外的知识。
四、意义
补全课文是通过课文改编而来的,难度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是很大,如果学生足够认真,那么是有学生能够全部做对的,这就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一定程度上的融会贯通(余映潮,2009)。比如这个单元的目标语法是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通过题目的形式重现课文中某个动词的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那么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该语法的理解,而且还能体会到该语法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同时能够进一步掌握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结构。
参考文献
[1]崔刚,孔宪遂.英语教学十六讲.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献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
[3]李毅.语法填空专项训练.考试与评价:英语人教新课标高考版(7),2015.21.
[4]刘道义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人教版,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