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前世今生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疯子”并非神魔所为


  人们往往用“疯子”“神经病”“精神病”等词汇来形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精神错乱、发疯和癫狂的人。古代,人们将精神病患者想象为神的惩罚或魔鬼附体。这种观念影响深远,即使在今天,民间有人仍会请神婆“作法”,以期恢复正常。其实,部分患者可因心理诱导和暗示,获得暂时改善,但往往使患者病情加重,耽误最佳诊治时机。在精神病学界,这样的观点被认为是巫术,缺乏科学性。而所谓的“疯子”实际是大脑功能异常的表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对人类而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精神疾病,类似症状的描述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及中国古代。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化到文明阶段,对精神疾病有更多理性的描述。
  1798年,在巴黎工作的法国精神病学家彼奈尔首次推广精神疾病的概念,成为现代精神病学诞生的标志。精神病学在20世纪早期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精神分裂症开始被系统描述和研究。克雷丕林和布鲁勒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做出重要贡献。德国医生克雷丕林的工作向人们表明,精神病学和医学其他分支一样,是建立在严格而精确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克雷丕林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早发性痴呆、青春痴呆、紧张症和妄想痴呆的表现虽然不同,但应该是同一疾病的亚型,这一疾病多发生于青年,最后发展成精神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这一疾病单元。早发性痴呆的概念后来被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修正,他认为,上述疾病的核心是联想障碍、情感淡漠和意志活动障碍,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从而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精神分裂症的人群终身患病风险接近1%,男性与女性之间大致相同,发作高峰期集中在20岁左右,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在成人期的精神病反复发作之前,疾病的发生往往会以认知受损和功能减退的形式起始于青少年期。多数患者起病缓慢且不易发现,少数患者可以起病较急。首次发作的患者绝大多数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享受正常人的生活。但是,精神分裂症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是内在生物学缺陷带来的、持续终身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坚持治疗,会反复发作或恶化,导致精神残疾或社会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

声音停止的那一天


  《声音停止的那一天》作者详尽地描述了伴随自己32年的幻听症状,耳边不停地有声音叫他去死,除了命令性的聲音外,幻听还可以是评论性或议论性的等。《美丽心灵》中纳什的室友、小女孩、特工,这些都源自他的幻觉和妄想,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幻觉和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识别的症状,它们与言语和行为的紊乱一道被称为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言语紊乱如“东扯西拉”“前言不搭后语”,跟患者交流时会感觉“费劲”“答非所问”“听不懂”等。行为紊乱则表现为怪异的、无法理解的行为举止等。
  除了阳性症状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常表现出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阴性症状其实是更难识别、诊断一致性更差的、更接近精神分裂症本质的症状。阴性症状与患者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功能减退关系密切,包括不能体验快乐、丧失内在动力和意志力、孤僻退缩、缺乏亲情、缺乏情感交流等。认知症状则是注意涣散、记忆受损和执行功能减弱等。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学习或工作能力,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同于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没有客观的化验和仪器检查,临床诊断主要取决于精神症状的采集和确认,关键在于专科医生的面谈和观察。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常见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言行紊乱等,并非精神分裂症的独有症状,其他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也可见到。不要因为自己或亲属具备了一些症状便诚惶诚恐,自己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持续性及功能的明显受损在诊断中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还需要结合发病年龄、起病形式等多种因素。

精神分裂症会遗传么?


  提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可能会担心“精神分裂症的亲属会不会患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能结婚生孩子么?”“孩子是不是也会得精神分裂症?”目前认为,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人群的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为1%,患者兄弟姐妹的患病风险不到10%,父母之一为患者时其子女患病风险超过10%。不过,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尽管患者亲属或后代的患病概率比普通人高,但并不一定会患病。即使家族中有患者,也不要过度担心,尽可能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减少应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和不良刺激等。对于已婚的并且一直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而言,是否生育后代需要咨询专科医生,权衡利弊后取舍。


然而最难回答的问题依然是“为什么会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因很复杂,主要是一系列的遗传变异、免疫炎症、代谢失衡以及社会逆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大脑内特定神经细胞群的连接削弱和功能减退,表现为多个神经递质的功能失常,最终导致了疾病的发生。目前该病的主要假说包括:反映大脑突显特性和目标指向性行为的多巴胺神经递质功能的紊乱,介导神经突触可塑性和大脑功能连接的谷氨酸神经递质受体的异常,以及神经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的变异和母孕期的病毒或细菌的感染等导致的神经发育缺陷。
  应该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疾病,并不是思想问题或品德问题,家人和社会不应歧视患者,也需患者克服病耻感。家属可以通过关爱患者,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适切地表达情感,观察和识别患者症状,督促患者及时复诊,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医生与患者和家属建立治疗同盟也非常重要,治疗方案的确定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协商,并被接受。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投入,开展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管理、认知矫正和技能训练,强化舆论引导和健康教育,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宋人马远有一幅传世名作《山径春行图》,布局清雅简妙,线条柔软细致,画风唯美。画中远山近树,老柳如烟,更兼春色无边。但见柳下—人,右手轻捋胡须,左手挥袖展袍,面向远方。  几枝桃花横斜逸出,几只小鸟在枝头雀跃嬉戏,柳枝轻拂。畫中人携一小童,在春天的山径上踏歌而行。但见画中,山路弯弯,起伏不定,虚实相接,由近至远,目所不能及,渐次虚渺,终至渺不可见,延展成无穷的想象。看不见的弯路小径,到底会遇到怎样的
期刊
老师,您好!  Q今年春节期间武汉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然我不在武汉,但是每天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各种消息,我就忍不住不停地刷屏,收集关于疫情的最新消息。我看到网上报道有人哄抬物价,我就在家里囤积了半年的米面油,还高价买了84消毒液和口罩备用。看到网上传播的视频里那些受感染者被隔离,有些还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我就很担心他们会把病毒四处传播,也担心自己会不会在不知情的时候因为经过感染者去过
期刊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均GDP飞速增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手头可自由支配的余钱也越来越多。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的需求之后,人们开始选购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但是,有调查研究发现,居民幸福感并没有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稳步提升。主流的观点认为能够带来幸福的东西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但这种说法并不确切。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如果花钱并没有使你感到更幸福,那可能是你消费的方式不对。花钱能否提升幸
期刊
表达真实的情绪  之所以要表达真实的情緒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产生之后需要被我们看到和认可。我们只有通过真实的表达,才能处理所产生的情绪。第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仅有意识层面的,也有潜意识层面的。如果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生气、嫉妒等情绪,即使不表达,对方也很有可能感觉的到,因为我们虽然不直接说,但是内心始终有这样的情绪,就会在言行之间无意地流露出来。第三,
期刊
Q老师,您好,我是六七年前咨询过你的咨客。感谢您当时解决了我不少问题,给我很多帮助,现在问题好像又来了,好像重蹈覆辙了,因为现在的境况同当时也很像。现在我换了新房子,工作上成了一个小主管,太太不上班,有两个孩子要抚养,都在上私立学校,还有房贷,感觉压力很大,每天失眠,睡不着,经常想单位的事情就醒了。  我担心工程出问题,自己要写报告,报告都要用英文写,我英文也不是很好,很烦心。公司希望同样的问题杜
期刊
Q老师,您好!我父亲今年78岁了,我觉得他越来越像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里边的“苏大强”。一年前,我发现他记忆力变差了,开始就是自己放的东西找不到了,性格也变得不像从前那么随和了,有时爱发脾气,还特别固执。当时我们都没在意,但是情况越来越严重。半年前父亲出去遛弯回来找不到家了,是邻居看到给送回来的,这半年都好几次了。睡眠也不好,总是半夜起来翻箱倒柜地找东西。我父亲和我们一家同住,所以半夜起来找不
期刊
鱼肝油、DHA、核桃露……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或多或少用过这些据说能让大脑变聪明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已经退居幕后了,而一些新型的“聪明药”开始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  哌甲酯和莫达非尼都是能够使中枢兴奋的药物,它们分别主要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发作性睡病,但是在一种不合理的使用情景下,它们都被称作“聪明药”。  通常大家说一个人聪明时,无外乎是说这个人的智力比较高,而人的智力真的能通过一个小药
期刊
一项芬兰的新研究提出,在怀孕期间和孩子出生后都应该对父母双方,尤其是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幼儿的情绪问题与母亲的长期抑郁症状有关,即使这种症状是轻度的。  研究人员调查了父母双方的抑郁症状如何对两岁和五岁的幼儿产生影响。他们发现,轻度的产妇抑郁症与幼儿的多动、好斗和焦虑等情绪问题有关。  相较于父母,母亲的心理状况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直接——只有在母亲处于抑郁状态时,父
期刊
房间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我的心跳声。  我是一个特别能沉得住气的人,也许是我的性格过于古怪、过于执拗吧。可是,我怕她的眼神。那眼神清澈透明,如一汪水,很容易击穿我假装出来的坚强。她是市里最有名的记者,真正的无冕之王,我特别喜欢的一位记者。可真正遇到了,我的心在颤抖。我知道,我坚持不了多久。可是,我必须扛着,不能轻易认输。  “听说你非常喜欢孩子!”她再一次打破了沉默,这是她第三次采访我。  我的身
期刊
《相爱相亲》是从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角度来叙述三代人的爱情故事。  已到结婚年龄的薇薇与酒吧驻唱歌手热恋,遭到家人反对。  张艾嘉扮演薇薇的母亲“慧英”面临退休,面对生活日渐趋于平淡和压力变得焦虑不己,常和女儿薇薇意见不合引发冲突,陷入了生活的困顿之中,忽视了丈夫的关怀和相守。  外婆的离世,意外牵扯出了一段往日的恋情,外公的原配老婆“阿祖”因一纸婚约独自守在乡下,即使深知自己的丈夫背叛离开,仍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