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土地,你用深情走过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志远在大西北支教了47年。如今他老了,还病了,双眼已经失明,四肢瘫痪了,此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与失去联系多年的妻儿见上一面。因为他多年在大西北支教,没有尽到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他上海的家早不再为他敞开家门。他做了47年的支教老师,没有评过一次职称,如今只能拿到一千块钱的退休金,孤零零地躺在长春市妹妹家的小床上。然而,如今老人已不再寂寞,因为他的事迹感动了宁夏,传遍了全国。他成千上万的学生给他寄去了医药费,千万市民给他送去了问候和关怀……
  
  1953年,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冯志远被分配到了上海市南中学。1958年,他与同在上海市南中学教书的马老师喜结良缘,也就在这一年,他们刚刚结婚后,国家支援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来了。顾不得新婚不久的妻子的反对,满怀一腔豪情支援边疆教育的冯志远匆匆踏上了西行的火车,离开了上海,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一所中学,一年后转到更偏远的关帝中学任教。
  1958年支宁后,冯志远就和妻子长期分居,以致在40岁的时候,才得一子。孩子生下不久,妻子得乳腺癌,作了手术,此后长年多病。
  可一头是幼小的孩子,操劳多病的妻,一头是边远宁夏天真烂漫的学生娃。轻慢了哪一边,心都是疼的。冯志远回乡的脚步一次又一次被绊住了。
  只有每年的寒暑假,冯志远才回到上海,听着一天大似一天的儿子叫“爸爸”,冯志远自责也被怨尤着。
  常年不回家,冯志远和妻儿的关系越来越冷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少支宁老师纷纷返乡,冯志远也曾给组织写过报告,写了烧,烧了写,却没有正式提出过申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上海的家门不再为冯志远敞开。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于冯志远家庭的记忆,就是早年的照片和一张张汇款存根了。
  关帝中学(现中宁三中)86届高中毕业生王福海,和冯志远最亲密。生炉子、买饭,搀扶着老师上课、上厕所。冯志远看东西逐渐模糊后,他是老师的“眼睛”之一。
  1985年的冬天,冯志远想在银川工作的学生,两人就半夜起身,乘着铁路上的通勤车,摇晃了几个小时,赶到银川。敲开学生的门,王福海说:“我走了。”“走吧,”冯志远说。话音未落,王福海已经嗵嗵嗵跑下楼,再搭车赶回家。留下的和离开的,都坦然。
  王福海在上海街头茫然四顾的这个时期,冯志远已经完全失明,此时他的“眼睛”是95届高中毕业生孙斌。隔一段时间,孙斌会到邮局给冯志远上大学的儿子寄钱。寄完钱,孙斌再把汇款存根上的内容一项一项念给老师听。冯志远粗糙的手一遍一遍地从存根上滑过,脸上就有了回家般的恬淡安祥。
  与孩子的单纯相比,成人有着成人的复杂。2000年7月,母子俩来“看望”冯志远。当时的关帝中学校长王文华和冯志远年过半百的学生刘天龙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一向耿介的刘天龙动了私意,开上单位的公车去银川河东机场接机,又捎上一家三口去沙坡头旅游,嘴上说为给老师撑面子,更深一层的想头,希望老师能回到分隔了近半个世纪的家,老境不再凄凉。
  几天之后,母子俩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原来上海市有政策,家里有支援边疆的成员,房改会优惠。他们希望学校能开个证明。
  火样热情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王文华有点儿蒙。但为了冯志远,嘴上还保持着一直以来的诚挚:“人求个啥呢?就是一辈子,一个家。冯老师年龄大了,生活上的困难学校能帮着克服,可心里的孤独别人帮不了,最好能接回去。”
  这个请求遭到母子俩拒绝,王文华也一口回绝了开介绍信的事。
  以后,王文华再到冯志远宿舍,老人不再说啥,两只手绞啊绞的,一声接一声地叹气。静静地坐着,两人都知道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
  有一天,王文华迟疑地开了口:“我心里头结着疙瘩。”
  “是我对不住他们。”冯志远慢慢地说,空洞的眼睛里似乎就有了泪光。
  王文华眼圈一红,转身出了屋。几天以后,一张证明寄到了上海。
  “冯老师,您给我最多。”
  冯志远195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又在上海执教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受欢迎的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作为鸣沙中学(现中宁二中)教师队伍中不多的大学毕业生之一,冯志远一口气教授了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门课,由于课程表排得太满,冯志远走路都小跑着。
  “睿智博学”是学生对冯志远的共同印象。73届高中毕业生刘世德对送别冯志远的情景至今不忘。
  刘世德在鸣沙中学读高中,高二那年,成立不久的关帝中学缺老师,冯志远调了过去。
  学生舍不得自己的老师,冯志远也舍不得这群朝夕相处的学生。从宿舍到校门口,100多米的路,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摸摸这个的头,搓搓那个的手,步子就是迈不开。有几次,狠狠心都上车了,不知道被哪个学生拽住了衣角,只得又下来。
  刘世德说,听冯志远的课,耳朵听“刁”了,以后,再没有听出这门课的味道。刘世德大学毕业后,又回到鸣沙中学当老师,他采用了冯志远当年的授课方法,很受同学们欢迎。这时候,这种授课方法已经有了名字,叫情景教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评职称的时候,刘天龙尝到了外语学不好的苦头,又对冯志远讲:“真后悔没听老师的话。”
  老师的态度和20年前一样,让他始料未及。“责任不在你,是我没教好,”冯志远像个孩子似地红了脸,不停地自责,“你想学,我现在教你。”
  关帝中学93届高中毕业生王泽娟多年之后,创办了启洋英语培训学校。说起冯老师的好,她说:“冯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从来都是鼓励,他看到的只有优点。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做得没有像老师那么好。”
  她谈起了自己的同学孙斌。孙斌从小不爱学习,一摸书就打瞌睡,可冯老师和他之间依旧亲若父子。眼见学不出个结果,家里人想让孙斌早早回去种地,冯志远坚决不让,非要孙斌学至高中毕业。毕业了,又百般叮咛,要孙斌学一门技术。孙斌依了冯志远,到银川八一汽修厂学了汽车修理。
  对孙斌的教育是失败的吗?没人跟老师探讨过,但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跟孙斌谈起冯志远,他一直在不自觉地重复老师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关键是勤俭本分,要做好事。”
  当我们面对少数人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视为寻常,把无私奉献看作是傻瓜,把弄虚作假看作是聪明,把诚实守信看作是愚昧,把挥霍浪费当作时尚,把勤劳节俭当作过时,失去了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的时候,我们其实是知道的,冯志远对孙斌的教育,也是成功的。
  搀扶着老师走上课堂
  早年,冯志远被确诊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不能劳累,冯志远没有做到。
  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冯志远的眼睛已经“不济”了,但他的心,依旧被学生牵着,怎么走也走不出课堂。于是,他开始借助放大镜给学生批改作文。一字一句,一行一段,都是深情。
  那几年,每到上课的时候,他的学生会飞奔到冯志远的宿舍,把老师搀扶到课堂上。农村的娃娃都内敛,开始的时候还不好意思,就在前头牵着冯志远的拐棍,一步一提醒,慢慢地走到教室里来。
  每次都一样,人还没进教室的门,那声“老师好”就已经迫不急待地响起来了。冯志远看不见,听力却出奇地好,他能“听到”每一位学生,“听到”了他就笑。
  遇到课本上写得最近的历史,学生们会在头天晚上,先朗读给老师听。冯志远记忆力惊人,听一遍,就记下了。
  第二天的课堂上,这段印在纸上的枯燥文字,在冯志远的讲授下,又变得生动鲜活。他口中的历史,不只是历史,还是人生,是社会,是国际风云际会,是民族成败兴衰,是做人,做事业的大道理。
  冯志远不是“天人”,有限的积淀,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把薄薄几页新添加的历史知识讲得那么生动,这还要感谢冯志远形影不离的“生活伴侣”——收音机。
  冯志远有听收音机的习惯,特别是失明后,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广播。冯志远的专职“修理工”刘天龙,光给老师修坏的收音机就有十几部。
  每月千把块钱的退休金
  1999年底,王文华调到关帝中学当校长,没事儿常到老人宿舍坐坐,问个寒暖。
  有一次,和冯志远聊着,不经意间看到了他的工资条,发现冯志远的工资才600多。
  “咋这么点儿?”王文华吃惊地问。
  “不少了。”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情,是冯志远所不经心的,那就是他自己的利益。
  据冯志远自己解释,是因为上讲台的时间少。这个讲台是按课堂上的45分钟计算的。事实上,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冯志远的学生还在陆陆续续走进大学。
  为了方便对冯志远的照顾,学校为冯志远安排了带套间的宿舍,王文华到任后,又让人在冯志远的宿舍里安装了坐便器。在中宁农村,那是“最高级”的住房了。
  每年新生进校,班主任都会在第一次主题班会上,讲冯志远。然后,会有学生住到冯志远宿舍的外间。也怪,住在这里的学生,没有考不上大学的。
  王泽娟和其他三名女娃在这里住了3年。在她们前边住的是姐弟俩,都是考上大学离开学校的。王泽娟四人,也上了不同的大学。在王泽娟们之后,又住进来两个女娃,也上了大学。
  说起当年,王泽娟开始捂着嘴吃吃地笑。
  那时候调皮,常会翻开手里的历史书、地理书,冷不丁出个难题,考考老师,却怎么都考不倒他。
  每晚给老师念书的时候,也会突然说,有个字不认识了。冯志远就会让她把这个字前头的半句和后面的半句念出来,再告诉她,中间这个字念什么,怎么写。
  这群女娃天天在冯志远宿舍里学习,老师就知道了每个人的特长和潜力所在。
  有一天,王泽娟发现桌上多了几本英语教材和几盘英语磁带,一看,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函授大专教材。原来,是冯老师听广播知道那儿卖教材,叫孙斌到邮局汇了款。
  “你发音好,又喜欢,就学英语吧。”冯志远说。
  这以后,王泽娟就经常收到冯志远为自己买的英文读物,她不知道这些读物花了老师多少钱,也没问过。她知道的是,老师的一套中山装从冬穿到春,从春穿到夏,听说已经穿了十几年。
  冯志远开始监督王泽娟背英语,每篇课文都背。
  进了大学,当同学们发现农村来的王泽娟哼的是猫王的英文歌,能流畅地读英文原著,都不相信是真的。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冯志远带给自己学生的,不光是他的学识,还有那种难得的道德境界和精神情操。
  “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对人生的感悟。”开办了10年英语学校,王泽娟的身上还是一股儒雅之气,没有商气。她觉得,这也是冯志远给的。
  学生的殷殷深情
  失明以后的日子冯志远也不寂寞。一向喜欢写诗的冯志远更加勤奋地创作,有新体诗和旧体诗。成篇了,就让学生代他抄在小纸片上,一张张地收起来,收集多了,再找两张硬纸作封面、封底,用针小心缝好。
  每年的春节,如果有学生去晚了,见到的就只有铁将军把门。老师早被学生接回家了。
  想出门的日子,告诉学生,也就什么都有了。1987年夏天,王福海去看冯志远,老师说,想去沙坡头。在沙坡头,王福海花2元钱请人为自己和老师照了张照片,又花5毛钱请人寄给自己。
  那张照片,冯志远摸了又摸,乐得像个孩子。
  近10年间,他在学生陪伴下,去过宁大,到过北京,“听”了太多太多的地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地方,他们那么热切的希望,老师都能走走。
  2001年,一直多病的冯志远给远在长春的妹妹冯宝珍挂了个电话,说:“来看看我吧,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
  几天以后,冯宝珍到了宁夏。发黑的墙壁,洒了一地的菜汤,这个哥哥嘴里“条件很好”的宿舍,令做妹妹的泪如泉涌,执意要把哥哥接回老家。
  身在长春心在宁夏
  冯志远住在妹妹冯宝珍家里。三居室的房子里还生活着四个人:冯宝珍夫妇,冯宝珍的两个儿子。为此,客厅里加了一张床。
  冯志远被安排在阳面的一间居室里。屋子里很温暖,床旁边的桌子上摆着“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奖牌和鲜花。
  冯志远说,宁夏是他的第二故乡,宁夏人民很纯朴,特别是自己的那些单纯、善良的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爱。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宁夏,宁夏也给了他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和最温暖的记忆,这些用金钱买不到,是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所在。
  从教一生却没有评过职称
  冯宝珍拿出一张纸条,上面记录着冯志远历年的工资。冯志远1990年退休,2005年工资只能拿到1130元。
  问起究竟,记者才知道冯志远从教37年,却从未评过职称。
  一位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响当当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评个高级教师的职称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冯志远用“眼睛不好”做了简单的解释。他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他看东西越来越吃力,知道自己离双目失明已经不远了。他只能不想其它事情,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用于学生。
  他说:“我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在看得见的时候,多教些学生,把学生教好,已经顾不得后半生的待遇了。”
  冯志远从宁夏只带回来一件珍贵的东西:一个褪色的蓝布小包。里面装着退休证、残疾证、宁夏诗词学会会员证等证件,还有几小本自己创作的诗词。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憎爱从来不自生,结蒂归根利害情。为公谋福得拥戴,营私一己众沦轻。小天地内少置计,大宇宙间多用功。造福峰自有险阻,升新境界须力登。
其他文献
应该说,我看到了一节非常充实、成功的尝试课,之所以说它成功不仅是因为这课堂的活跃程度,还因为这节课本身是扎实的、朴实的,所以成功更多是指向学生在一节课内知识的吸收、理解以及思维的提升。  教学环节解读  1.第一环节:游戏探究,分支结构  该部分游戏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分支结构。具体来说,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即是判断并做出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并执行分支结构的过程。王老师通过游戏过程的类比
突遇车祸,  “准妻子”成了植物人    陈慧1980年10月出生在江苏镇江市大路镇。她的父母在镇上做些小生意,家境一般。陈慧自小聪明伶俐,高中毕业后,她顺利地考入了校址在镇江市区的江苏科技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2004年7月,陈慧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留校工作。  2005年元旦,陈慧经本校一位老师介绍,认识了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张洪慎。小张大她4岁,长得英俊帅气,他的父母也都是会计师,家
如水月光抵消了白天的尘埃与喧杂   都市的灯火取缔了天上的繁星      都市的爱情在没有行人的零点时分   与街心的花园汇成一道风景     都说都市的花蕾很美丽  但你知道吗  都市的爱情时常被时间和距离筛选    凌晨的流星它在爱情还没有来得及  许愿的时候已轻轻地滑落  不知道为什么  它总是不愿听见有人在哭泣  它只求得片刻的宁静与祥和  穿越过一片月光的森林  把美好的留下把悲伤的带走
在现代都市,生活着一群孤傲不逊的女人,她们被人叫做“剩女”,比她们年纪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比她们年纪小的也在挑三拣四之后喜气洋洋地嫁人了。她们不是没人要的苦花白草,也不是桀骜不逊的隐居者,她们只是没有在适当的时间内找到适当的人。日子一天天的推后,岁月已经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记号,他们至今还未完成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结婚。   她们大多生于上世纪70年代,这些女性不乏智慧和美貌,并受过高
政 治  16日 人民日报报道: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戰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王沪宁出席。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根据疫情最新变化做好科学防控,精准防范疫情跨境输入输出,做好疫情防控后续工作,加快推进全面复
孩子和父亲一起回乡下爷爷家,老房子前面种的是榆树,院后是高大的白杨。爷爷说,白杨树和榆树是一同栽下的,栽下时,都是同样高的小树苗,但是几年后却不同了,白杨高大粗壮,而榆树却只有胳膊般粗细,树高仅是白杨一半的一半。孩子很好奇,问为什么杨树和榆树长得不一样。没文化的爷爷说了句很有哲理的话,好东西都长得慢。榆树木质坚韧瓷实,用榆木打造的家具和门窗,经久耐用;而白杨木比较疏松,用杨木做的家具价格一般都比较
中国足球至少有两大“丑”:由外力所致的赌球,可以被称为足球界显性的“硬”丑,而球队之间由内力形成的假球、交易、贿赂、暗箱操作等则是隐性的“软”丑。这些丑恶东西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多年的体育老记生涯,让我们见证了中国足球最早的职业联赛,和一次次的反赌打黑。如今,病入膏肓的中国足球被长时间的“假、黑、丑”折腾得奄奄一息,如果说,由外力所致的赌球是足球界显性的“硬”丑,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凭借自己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幻想,聚集在水泥丛林中,围坐在爱情的餐桌上,用梦的勺子,品尝着21世纪最初和最后的婚姻晚餐——亚婚姻。     空壳婚姻——“丁克、丁克我爱你”    把“只做贤妻,不做母亲”,不生孩子的家庭,列入家庭的序列,恐怕许多人会不同意。因为生养孩子并传宗接代,自古以来就是家庭的功能和职责。笔者认识一对夫妇,两人都是高学历,结婚都
时过境迁,在社会主义思想摧枯拉朽般历史推车面前,无政府主义很快成了过眼云烟,可是托尔斯泰并未就此过时,他似乎变得更为复杂,在他长老般的浓密虬髯下,那博爱如圣徒般的心灵,如大象般缓缓走过一百年的尘埃。    幸福的考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考生各有各的不幸。  2010年,一篇山东省高考0分作文题目在网上流传,题目叫《托尔斯泰是个托儿》。不管今年11月20日正好去世100周年的托翁是不是真是个托,这位考
冬,一个圣洁的字眼。正是因为有了它,世界才得以完美;正是因为有了它,生态才得以平衡;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烦躁的心灵才得以慰藉。朋友,你可曾想过,如果没有冬天,世界将是怎样?  春夏秋冬,这一年四季的变幻构成了地球生命的乐章。地球的生命,很长,却又短得让人无法察觉。它犹如乐谱,有无数音符在跳跃着,而冬,就是这华美的乐章里不可缺少的一个音符。它为世界带来了静谧,冲刷掉了城市的喧嚣,将人们从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