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新余一中胡岸峰教师回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来,新余一中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现将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简介如下。
  一、重视地理教材内容的挖掘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地理教材则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载体和媒介。因此,深入挖掘地理教材的内容,在合适的地理知识点之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知识点和文化点的对接和呼应,讲究因果关系的承接,自然而流畅,同时重视对新余乡土地理内容的发掘,以更好地实施华夏传统文化的研究。乡土地理是学生身边的地理,具有十分鲜活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是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熟悉家乡,逐步形成热爱祖国情感的良好教材,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新余、建设新余的志向,这无疑是实施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的优良资源。
  1.地理教材中的直接内容
  地理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课程内容与要求”中,有许多具体的内容与要求,是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地球上的水”中的海洋资源、海洋权益保护,“人口的变化”中的人口、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空间的变化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得到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四观”教育,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
  2.地理教材中的间接内容
  利用《地理景观》光盘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人手一盘的《地理景观》光盘教材,包含着许多自然与人文地理景观图片和视频资料。自然景观图片中有宇宙、地形、河湖、天气、植被、动物、灾害等;人文景观有旅游、城市、乡村、能源、交通、农业、工业、环保等。教师应充分发掘其中的教育内容,如针对宇宙、灾害、城市、人口、环保等图片,在教学中进行有机摘编、整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资料,使学生逐步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生动、形象、直观。
  二、采用多种形式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当今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眼界开阔,同时思维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吸引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针对这种现状,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综合运用多媒体讲授型、探究型、活动型、故事型、教材内容重组、作业设计等综合手段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它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同时也加深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例如,在介绍“城市与城市化”一课的课前2分钟里,可以播放深圳或上海发展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其了解到我国重要城市和城市化的进程等,激发爱国热情。介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以先放一段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影视,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使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跃于言表,更增强其治理环境的决心。又如,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放一段长江中下游平原季风水田农业和我国东北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影视,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产生爱国热情。多媒体技术使媒体转换更方便迅速,可辅助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这种新颖教学方式的引用,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指导,使一节普通的地理课得到了很大提升。
  2.利用家乡传统文化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古诗词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学生虽然生在新余、长在新余,但是对家乡的很多文化资源并不真正了解,引导学生对家乡文化资源进行专题性实践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利用地理小组合作探究,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根据高一《地理》(下)中的教材内容,学生成立了6个探究小组,分别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市区与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家乡有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煤城焦作出路何在”、“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绿色食品知多少”。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了研究组,推选出组长,小组内每个成员进行了分工。研究组还论述了研究的由来及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每一个问题都作了详细的探讨。通过这些研究活动,学生了解了我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国情,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实践证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讲授型、实践型、探究型、活动型、作业设计型等教学方法,挖掘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不仅可改进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而且可渗透和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其他文献
2009年中考早已落下帷幕,凝聚着专家一年智慧的中考试题也纷纷面市了。前不久见到了福州一道2009年涉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中考试题,题目如下。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甘肃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A,中国水系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甘肃省政区图  该题答案为D。本题命题者意在考查学生“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二中丁波教师回答:  2008年七月,我来到四川灾区松潘中学支教。上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揭晓,这所全县惟一完中的学生地理成绩着实让人一惊:高一年级地理平均22分,高二文科班平均28分。如何摆脱这种困境,让学生学好地理?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地理、热爱地理。    一、从5.12汶川地震入手,用真挚感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地理兴趣    5.12汶川地震给这里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
一、自我认识智能的涵义    1.什么是自我认识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所提出,智能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有效产品的能力。依据智能的历史性、生物性、所具有的特定符号系统和文化作品成果四项指标,可将智能分成8种不同的类型,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作为生命个体,每个人都具备上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VCWF)日本分部公布了各国百姓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报告。报告分析了近年全球各国“生态足迹”指数数据,计算了全球各国百姓满足日常生活必须的水、木材等资源的消费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将其换算成所需要森林和海洋的面积。  就日本而言,每个日本人的平均生态足迹面积为4.1公顷,对自然环境的负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与国土可供应量相比,日本人消费了近7倍的自然资源。日本不仅需要进
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初步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按照典型性强、知名度大、交通通达、跨越多省等条件,共有12条线路入选首批中国国家旅游线路的备选名单。  丝绸之路:以丝路文化为核心,跨越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六省区,是一条典型的国际旅游线路,在海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影响。  香格里拉:以川滇藏民族文化和特色景观为内涵,形成了从昆明经大理、丽江至迪庆的核心旅游线路,并辐
新课程必修教材人教版的“问题研究”主要围绕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专题,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主要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结果具有开放性。    一、“问题研究”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和学习活动,且“问题研究”可为学
一、选择题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踏上“奔月”旅程。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落在月球的丰富海区域。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最后归宿。据此回答1~4题。  1.“嫦娥一号”从成功发射到完美撞月,这一期间太阳直射赤道的次数有:  A.2次 B.3次
一、选择题  图1示意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1990年该国城市人口大约是:  A.2亿B.2.9亿  C.3.8亿D.4.7亿  2.有关该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61年到1976年乡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减少  B.1976年以前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比1976年以后更快  C.1961年到1990年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  D.1
甘肃省天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姚芳兰教师回答:  众所周知,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与创造者。同样,家长也是影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因为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每时每刻都在塑造孩子的心灵,它提供着“给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起步教养。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先进的父母教育子女,是缔造我国未
大气探测的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探测大气变化规律,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大气科学萌芽时期,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天气现象的演变,凭感觉器官感知冷暖干湿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相继发明了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风速计等,使大气探测从定性估计发展到定量记录;为了解高空大气的状况,人们开始利用风筝携带简单仪器、乘坐气球吊篮升入高空,测量高空气象要素;20世纪30年代末,人们发明了无线电探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