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1500年前的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有关事迹,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再如:教学“时、分、秒”时,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脉搏、读书、写字、跳绳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使德育理论具体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以及圆柱圆椎的体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对比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對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不光以教材为基础,还要适当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及德育活动,使之相得益彰。
3.联系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六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使学生了解到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数量的巨增所涉及到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建议。通过调查使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四、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八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八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八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五、结合训练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要注意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例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1500年前的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有关事迹,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再如:教学“时、分、秒”时,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脉搏、读书、写字、跳绳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使德育理论具体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以及圆柱圆椎的体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对比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對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不光以教材为基础,还要适当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及德育活动,使之相得益彰。
3.联系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六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使学生了解到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数量的巨增所涉及到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建议。通过调查使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四、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八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八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八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五、结合训练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要注意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例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