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 理性 人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所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是一所学校师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精神。认真学习名校的办学经验,笔者发现,良好的校风有其显著的特征:它以规范化的管理为基础,以理性化的制度为保证,以人性化的服务为宗旨。
  
  一、规范,显露在每个细节中
  
  学校的校风包括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而这三个部分都是由众多细小的环节组成。无论那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有可能造成其他环节连接不上,导致校风建设失败。
  大凡学校,都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而现实是,学校有了好的制度但是缺乏好的执行力。究其原因要么是制度本身不切实际,要求过高;要么是执行人员虎头蛇尾,缺乏持久力。校风建设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良好的校风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学生。而校风建设成果的外在体现是学生的言行。学生风气不好,一般表现为有令不止,而有令不止的原因是学校不能依令而行。比如:在江苏的洋思中学,学生有“排队下楼”的习惯,有“人齐吃饭”的习惯,这些生活细节看起来不重要,但是要做到确实很难。正如蔡林森校长所言“这些生活细节也是教育,能使学生的日常行为变得理性化,变得有道德。”的确,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应该从细小的环节入手,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效果就是不简单,就是优秀。
  
  二、理性,来自制度的权威
  
  学校是一个多因素多结构的复杂的综合体,要把这个综合体里每个成员的力量充分发挥起来,并组织他们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制定一套规章制度,使学校一切工作和所有员工有规可循,有矩可蹈。
  1.制度,是学校组成人员的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指所有员工应具有的一些共同的行为规则和工作习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和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普遍增强,学校管理正从传统的人治走向法治,从感性走向理性。因此,学校管理的措施也正从主观化、随意化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正如一位校长所言:“人管人,难服人;制度管人,容易服人。”对于制度,一经通过,那么上至校长,下至普通师生,其行为都必须遵守学校制度,制度是学校的最高权威。
  2.制度是学校有序运行的体制框架。现代学校的运行必须有序化,而有序来自于约束,这种内在的约束就是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那么,学校的管理制度如何产生呢?几年的学校管理实践表明,如果制度成为实现个别人意志的工具,这个制度就不能服人。因此,在制度的制订过程中,必须实施民主程序,让制度尽可能地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
  3.制度是学校经营发展的活力源泉。学校制度设计的标准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校各组成要素的积极性和潜力——学校活力来自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来自于制度安排。好的制度是平衡教师利益分配的天平,是激发教师工作潜力的助推器,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润滑剂。
  
  三、人本,蕴含在管理创新的实践中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现代组织活动的源泉。管理需要创新,这是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学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管理只有不断创新,学校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1.观念的创新。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人为本”注重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有自身特有的、不断发展的对各方面的期待和需求,因此,从人性的意义上来说,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还要渗透人文关爱,时时处处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内涵。
  2.内容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内容是管理观念的具体体现,创新是相对于守旧而言的,但新的并不一定就代表先进,关键是做到去芜存精,与时俱进。根据人本管理的思想,笔者认为,判断制度是否有效,标准就看它是否有利于师生主体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管理的实效。我校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也认识到,如果管理者只限于继续做那些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即使外部条件和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它的组织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墨守成规的组织。在竞争的环境里,只会造成衰退。
  3.方法的创新。坚持人本管理观,自然必须摈弃那种“听汇报,作指示,下命令”的传统管理方式,而应注重管理方法的人性化。比如我校的教代会制度,已经成为学校发扬民主、教师参与管理的重要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带为校园带来浓郁的和谐氛围:干群关系融洽,师生相处平等,各项工作顺畅。本学期,我校尝试“快乐分享制”,即在校园醒目位置每周通报教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喜事,包括教学成果、家庭喜事、生日祝福等,让他们在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享受到应有的激励与赏识,而这正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管理中的体现,也是学校发展、提升的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育人是永恒的事业,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就基于创新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创新意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发现“新大陆”的起跑线。科学的发明总是在科学家的顿悟意识下产生的,教育创新是师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从好奇——问题——探索——验证——归纳的全过程。这五步教学法正是实现创新教学的突破,下面结合“求最小公倍数”的教学
写作就是表达自我,而学生为什么视习作为不易攻克的堡垒,有畏难情绪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摆脱写作的烦恼,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来,怎样才能使学生快乐写作呢?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附近没有儿童文化宫,游乐园,博物馆。他们的生活相对于城市的孩子似乎不是那么五彩缤纷。写作素材似乎少之又少。其实则不然。培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
说是人们利用口语进行表达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无疑是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了。应该科学利用说话训练的有关内容、形式和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为其将来投身社会进行文明、正确、有效地待人处事和沟通交往提供必要的素质条件。    一、学说训练的教育性    学说是说
在小学数学知识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出发,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将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对他们的后继学习乃至于终身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利用电教媒体,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帮助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对于孩子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新课改的教材,在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上都有很多需要转变的地方。对于新课改下的一年级拼音。特别是面对农村学校部分无拼音基础的学生,如何有效的识记?经过实践与探索,我的心得如下:    一、图、形、音结合识记    以往,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字词,没有句子,更没有故
课堂回放:  这是一堂稍复杂的工程问题的练习课,课堂练习有这样一道题:“一批零件,如果单纯做,师傅要6小时完成,徒弟要8小时完成,现在师傅先做2小时后。剩下的师徒俩人一起做,还要几小时完成?”学生做完后,我让做错的学生站起来,有一位学生解法是这样的:(1-1/6×2)/1/8,我将他的答案写在黑板  师:能将你解题的想法说说吗?  生1(刚才做错的学生支支吾吾)  生2:他最后一步做错了,剩下的零
“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一串文字深深地震撼了我,这本书也牢牢地拴住了我的视线,他就是肖川先生所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一种沉静!一看到封面,就爱不释手,我还从没见过如此装帧的教
激励法是语文课程改革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目标激励法    目标统领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完成课时的任务是大目标,教师必须要用适合学生个体的小目标来激励他们。如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只要求每个学生将古诗背下来。学生一定会漫不经心,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但若同时制定一个标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背、去学,往往会产生意想
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精心预设的教案,在课堂上却会遇到很多困难,难以达成想象中的精彩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情况不可预见,具有即时生成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要注意互动生成。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构建灵动的课堂。    一、“灵动”源自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能否涌动着灵性。所以,我们在
探讨话题来自孩子的生活    平时从来没有想过小小的一节废电池,一个普通的易拉罐,一个食品包装袋……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也没有想过它的再利用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网上看到了一份关于“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资料,我不禁为之一震!原来垃圾放对位置是资源,是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如塑料可以做再生塑料制品,可以炼油;美国三个月废弃的铝就够造一架飞机……而放错位置是垃圾,像一个塑料瓶在自然界要停留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