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伴随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量不断提升,其中10kV配电网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实现电能供配过程中,其会产生一定故障问题,同时由于线路分布较为复杂,传统检修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锁定故障位置,因此维修工作效率迟迟难以提升。因此未解决上述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及时锁定故障位置,防止故障影响范围扩大,本文通过对10kV配电网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进行分析,结合技术应用现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此对10kV配电网的顺利运行提供支持。
关键词:10kV配电网;线路故障;自动定位;隔离技术
现阶段,社会时代进步,电力能源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提供重要的能量支持,伴随电网覆盖面积不断增加,传统生产活动中使用的人力检测技术,导致配电线路检修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故障自动定位以及隔离技术被引进,通过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配电线路监测线路以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研究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技术,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当前10kV配电网会在各种原因影响下产生故障,对电网供电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应用故障自动定位以及隔离技术可以保证配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基于这一故障条件,其可以具备避免故障扩散的功能,效果显著。
一、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分析
(一)故障自动定位分析
在10kV配电网电路故障定位工作开展过程中,在人工模式角度上,相关研究人员设置制动定位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处于缺乏人工干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定位范围内的故障,可以动态化监测故障问题,以此对故障排查时间有所缩短,人工维修工作可以具备更加直观以及便捷性的表现,这一情况也说明技术应用价值显著[1]。实际情况下,在10kV配电网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使用过程中,其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对阈值进行对比分析等,在运行过程中,工作开展是由自动化监测开始,监测以及收集范围内的电力线路配电信息,通过这一举措可以构成动态化的数据图;除此之外,系统运行标准可以设置为人工阈值,针对动态数据图中的不同时间数据表现进行对比,其中任何一项数据出现超出阈值的情况,现象提示说明系统运行存在故障,过程中需要使用通信功能,针对异常数据中所属线路进行有效定位,应用监测功能,全面性分析周边相接线路,结合综合数据判断故障的真实性,其中遵循数据变化,可以判断数据性质是暂时性还有永久性,其为永久性故障情况下,需要人工维修已经定位的区域。实际维修工作开展中,使用故障自动定位技术可以完成故障线路的监测工作,以此保证人工维修工作的全面性。
(二)故障隔离技术分析
在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永久性故障动态性较强,在较短时间内会存在扩散情况,影响周边配电线路,维修工作也会产生阻碍影响,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需要针对10kV配电线路故障问题,使用隔离系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故障自动隔离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分别是微机保护测控工作以及馈线自动化开关,后者具备通信功能,前者功能可以为完成监测以及控制工作,基于配电线路故障的条件,实现整体监测范围的划分,整体电源干线可以作用于整个配电网,在逻辑上的划分主要是配电线路以及故障位置之间的距离,其可以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分区,分别是上游区、故障区以及故障下游位置,过程中其可以启动控制功能,针对故障区域实施开关控制,有效隔离故障区域;针对故障下游位置,控制断路器部分,在维修故障过程中,可以保证断电以及维修工作完成后对供电情况予以恢复;在上游位置,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受到故障区域的牵连情况,因此不需要进行相关维修。上游区域划分出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人工维修范围缺乏合理性,以此缓解工作压力。
二、故障定位技术与隔离技术应用措施分析
(一)使用合理化的设备
目前,10kV配电线路中使用的设备需保证具备检测功能,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线路馈线终端以及故障指示器,上述设备的使用同时具备自动化定位功能,但在故障指示器使用过程中,其应用成本虽然较低,但是准确度也比较低[3]。在线路馈线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其灵敏度较高,但其中的造价成本相对来说也较高,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资金成本。在配电网线路建设过程中,相应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性分析多样因素,合理化安装线路馈线终端以及故障指示器。
(二)优化技术应用水平
现阶段,在我国配电网线路运行过程中,使用自动定位以及故障隔离技术存在一定弊端,对其作用也具有限制性,准确分析线路故障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在电力企业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技术,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创新,这一举措可以升华配电线路中的技术应用水平,对电力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供电企业需要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效果,提高技术工作人员专业性,以此有效降低线路故障发生率[4]。
(三)构建系统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线路故障以及隔离技术在配电网线路中应用范围较小,配电网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有效解决配电网中的技术应用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针对技术应用效果使用合理化的措施有效解决。首要工作需要提升线路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的实际普及力度,处于配电网系统中实现技术的全面性引进。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人员自身需要具备技术创新理念,过程中积极投入大量资金,以此提升配电网故障处理效率,为其奠定扎实基础。
(四)重视技术创新性
在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过程中,应用的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属于目前比较先进化的技术,可以作用于常见的配电网线路故障问题,但伴随时代不断进步,线路故障问题也逐渐多样性,出于应对新型化线路故障问题考量,相应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定位线路故障问题,对线路运行具有保障作用,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重视技术创新性,深入研究后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以此促进配电网线路有效运行[5]。
总结:
配電网线路故障发生率有效降低,实现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相关企业在电网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技术工作人员投身技术研发中,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引进故障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以此构建较为完成的系统,实现线路故障问题的准确定位以及短时间隔离,配电线路正常供电予以保证。
参考文献:
[1]黄俊. 10KV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的实践应用[J]. 科技与企业,2015(18):199-199.
[2]黄泰鑫. 10kV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应用探析[J]. 低碳世界,2017,14(No.152):51-52.
[3]李先锋,李钊. 10kV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00(003):652.
[4]张惠荣. 10kV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应用探析[J]. 科学技术创新,2016(27):56-56.
[5]王立伟,范占强. 针对10kV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分析[J]. 科技展望,2016,32(v.26;No.385):93-93.
关键词:10kV配电网;线路故障;自动定位;隔离技术
现阶段,社会时代进步,电力能源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提供重要的能量支持,伴随电网覆盖面积不断增加,传统生产活动中使用的人力检测技术,导致配电线路检修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故障自动定位以及隔离技术被引进,通过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配电线路监测线路以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研究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技术,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当前10kV配电网会在各种原因影响下产生故障,对电网供电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应用故障自动定位以及隔离技术可以保证配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基于这一故障条件,其可以具备避免故障扩散的功能,效果显著。
一、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分析
(一)故障自动定位分析
在10kV配电网电路故障定位工作开展过程中,在人工模式角度上,相关研究人员设置制动定位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处于缺乏人工干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定位范围内的故障,可以动态化监测故障问题,以此对故障排查时间有所缩短,人工维修工作可以具备更加直观以及便捷性的表现,这一情况也说明技术应用价值显著[1]。实际情况下,在10kV配电网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使用过程中,其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对阈值进行对比分析等,在运行过程中,工作开展是由自动化监测开始,监测以及收集范围内的电力线路配电信息,通过这一举措可以构成动态化的数据图;除此之外,系统运行标准可以设置为人工阈值,针对动态数据图中的不同时间数据表现进行对比,其中任何一项数据出现超出阈值的情况,现象提示说明系统运行存在故障,过程中需要使用通信功能,针对异常数据中所属线路进行有效定位,应用监测功能,全面性分析周边相接线路,结合综合数据判断故障的真实性,其中遵循数据变化,可以判断数据性质是暂时性还有永久性,其为永久性故障情况下,需要人工维修已经定位的区域。实际维修工作开展中,使用故障自动定位技术可以完成故障线路的监测工作,以此保证人工维修工作的全面性。
(二)故障隔离技术分析
在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永久性故障动态性较强,在较短时间内会存在扩散情况,影响周边配电线路,维修工作也会产生阻碍影响,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需要针对10kV配电线路故障问题,使用隔离系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故障自动隔离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分别是微机保护测控工作以及馈线自动化开关,后者具备通信功能,前者功能可以为完成监测以及控制工作,基于配电线路故障的条件,实现整体监测范围的划分,整体电源干线可以作用于整个配电网,在逻辑上的划分主要是配电线路以及故障位置之间的距离,其可以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分区,分别是上游区、故障区以及故障下游位置,过程中其可以启动控制功能,针对故障区域实施开关控制,有效隔离故障区域;针对故障下游位置,控制断路器部分,在维修故障过程中,可以保证断电以及维修工作完成后对供电情况予以恢复;在上游位置,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受到故障区域的牵连情况,因此不需要进行相关维修。上游区域划分出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人工维修范围缺乏合理性,以此缓解工作压力。
二、故障定位技术与隔离技术应用措施分析
(一)使用合理化的设备
目前,10kV配电线路中使用的设备需保证具备检测功能,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线路馈线终端以及故障指示器,上述设备的使用同时具备自动化定位功能,但在故障指示器使用过程中,其应用成本虽然较低,但是准确度也比较低[3]。在线路馈线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其灵敏度较高,但其中的造价成本相对来说也较高,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资金成本。在配电网线路建设过程中,相应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性分析多样因素,合理化安装线路馈线终端以及故障指示器。
(二)优化技术应用水平
现阶段,在我国配电网线路运行过程中,使用自动定位以及故障隔离技术存在一定弊端,对其作用也具有限制性,准确分析线路故障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在电力企业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技术,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创新,这一举措可以升华配电线路中的技术应用水平,对电力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供电企业需要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效果,提高技术工作人员专业性,以此有效降低线路故障发生率[4]。
(三)构建系统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线路故障以及隔离技术在配电网线路中应用范围较小,配电网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有效解决配电网中的技术应用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针对技术应用效果使用合理化的措施有效解决。首要工作需要提升线路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的实际普及力度,处于配电网系统中实现技术的全面性引进。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人员自身需要具备技术创新理念,过程中积极投入大量资金,以此提升配电网故障处理效率,为其奠定扎实基础。
(四)重视技术创新性
在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过程中,应用的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属于目前比较先进化的技术,可以作用于常见的配电网线路故障问题,但伴随时代不断进步,线路故障问题也逐渐多样性,出于应对新型化线路故障问题考量,相应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定位线路故障问题,对线路运行具有保障作用,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重视技术创新性,深入研究后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以此促进配电网线路有效运行[5]。
总结:
配電网线路故障发生率有效降低,实现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相关企业在电网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技术工作人员投身技术研发中,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引进故障定位技术以及隔离技术,以此构建较为完成的系统,实现线路故障问题的准确定位以及短时间隔离,配电线路正常供电予以保证。
参考文献:
[1]黄俊. 10KV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的实践应用[J]. 科技与企业,2015(18):199-199.
[2]黄泰鑫. 10kV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应用探析[J]. 低碳世界,2017,14(No.152):51-52.
[3]李先锋,李钊. 10kV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00(003):652.
[4]张惠荣. 10kV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应用探析[J]. 科学技术创新,2016(27):56-56.
[5]王立伟,范占强. 针对10kV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与隔离技术分析[J]. 科技展望,2016,32(v.26;No.385):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