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千古美文,培养诵读习惯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千古美文,诵中华古诗、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少年已成为许多教育有识之士的教学目标。为正确贯彻和实施这一目标,我校在权衡学生、师资等多方面条件后,决定以《充分利用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为研究课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营造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经典是圣贤思想智慧、人格心灵的结晶和化身。千百年的实践检验和当代实践证明,儿童诵读文化经典对开启其智慧、培养其道德、静定其心性、提升其成绩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儿童诵读,为读而读,是纯心之读,有特殊功效。童子之功,一日成诵,终身具有,这是成人读经所不能企及的。所以让儿童以一定时间诵读经典,使其渐渐 “化神奇为不朽”的人文感化是必要的。
  一、社会背景
  (一)社会现状
  当代人传统文化在时代变更中遗失。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诸如《诗经》《论语》《弟子规》等曾在中国盛行2000多年的经典读物淡出了各类课堂。
  《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私塾”启蒙读物淡出人们的视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现代人的整体语言表达水平日益下降,传媒及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与古风,变得浅白与粗俗,基本无国学素养可言,这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然吹响,而大多数地方的基础教育依然还在被功利化的应试教育裹胁着一路狂奔。
  小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大都不感兴趣。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与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在儿童教育这个关键阶段,家长们就让孩子苦学外国语言而丢弃国学经典,以至于很多学生能熟练阅读泊来的英文书籍,却看不懂本土的文言文章;满嘴的西方格言警句,对积淀着古老文化却知之甚少。
  (二)时代要求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实施建议第二部分又提出: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二、培养诵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1.童子之功,一日成诵。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二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2.诵读古诗,学习语文。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新课标准》指出:“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所以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的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3.课内外诵读,授其方法。对语文教学的缺陷,这几年社会上批评得很厉害,有人甚至认为它“误尽苍生”。好端端一篇文章,非要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你这是肺部,这是肝脏,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意境、韵律之美和人文精神。当代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两多”(教师问得多,说得多),“两少”(学生读得少,说得少),切切实实让学生多读书。特别是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表达琅琅上口。
  三、课内诵读
  1.初读古诗。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读准字音没有,把诗歌读成什么样了?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适当范读。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
  2.熟读古诗。我们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一解就变成了标准答案, 这恰恰是古诗文教学的弊病。教学中,应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质疑问难。有的提出 “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教师顺势请他们查字典印证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愉悦。还有的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难得出 “招手”是“摆手”的意思。通过熟读,质疑解疑,大家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孩的专注与天真烂漫,达到自悟自得。
  3.诵读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展开想象。根据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学生才能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登鹳雀楼》,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悟意明理,再把想象中的景物画下来或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 拓展诵读。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如果写作文,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就会放出光彩。
  因此,诵读古诗文时,应抓童子之功时机,激发学生读千古美文,培养诵读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现在的超前教育,许多学生在没进小学前就已经会认读声母与韵母,因此在学习拼音时出现厌烦的心情,导致拼读能力不理想。然而,拼音教学又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让学生提起兴趣学好拼音,为以后学习汉字、说好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导课思路新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 “人文主义”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不难发现,中学语文新课程中,苏教版语文教材都设置了相对集中的小说阅读主题单元“小说之林”,同时,纵观中考题型选择,小说历来倍受青睐,因此,文学作品及其阅读教学备受关注。无独有偶,我校在深化初中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广大教师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同课异构优质课竞赛活动”。笔者作为
期刊
〔摘 要〕近几年,交际法在中国的传播非常广泛,交际也成为教学的焦点。而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对英语教学和语法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更是一种交际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行事。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笔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却不能进行口语交际。本文旨在拟用一些教育学者提出的理论来解决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
期刊
爱因斯坦说:“打开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学;三是音符。”我们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都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  那么,当我们走进课堂,我们是否考虑过,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期刊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公交站牌、路标牌,上面都清楚的标明东、南、西、北方向。而当行人问路,回答者却都为什么不用方位词,要用前、后、左、右来指路呢?因为大多数人自己也分不清东、南、西、北。要让三年级的学生(8—9岁)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学生该怎样学,才能有这样的技能呢  一、利用儿歌学习方向  短小精悍的儿歌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广为传唱。在教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寄托的柱石。”大量心理学实验表明,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依据已有的经验去辨认当前的新问题,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已有经验的系统中去,实现知识、技能的同化或顺应,从而实现迁移。  在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各种策略中,知识的迁移和变通是最基本、最重要、且最具有
期刊
教师检查学生学业的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的评改离不开教师的批语。在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批改意见。  一、当有优秀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失误,我会有这样的批语:“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我可不希望看到我的学生三蹋糊涂减二蹋糊涂的作业。”学生在笑声中有所思、即有所感悟。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以诚向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出现较多错误是,我的批语将变为:“你有什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将近二十年来,我力求使课堂教学活泼化、生动化,要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可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平时上课学的东西在考场上用不着,因而上课心猿意马、力不从心,不能积极主动地上好语文课。学生学习实质是用自己的脑筋思考问题,如不能主动地上好语文课。学生学习实质是用自己的脑筋思考问题,如不能主动地投入课文课堂学习,自然就会影响语文教学及其成果。这种教与学的困惑严肃地摆在了我们语文老师面前,难道语
期刊
〔摘 要〕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不同于文化课,应严格遵循素描教学法度,循序渐进,把握学科特征因材施教,深入研究造型规律和结构特点,运用多种学习手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认知力、观察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关键词〕造型 结构 个性 创新 因材施教  目前我们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高考美术专业中最根本的科目。其要解决的
期刊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灵活使用科学新教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是当前科学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下面,仅就自己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新理念的实践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