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植保机械操作使用技术要点分析

来源 :农家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对人们的生活来说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地植保作业可以让病虫害得到高效防治,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对植保机械的操作和使用技术要点缺乏掌握,需要其提高专业能力,对水稻植保的各环节做好控制,提高机械的利用效率,通过与生物施药技术的配合,让稻田间的植保工作得到完善。
其他文献
受超前卸压影响,采煤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存在片帮和回风瓦斯增大现象,基于顺层抽采钻孔“一孔三用”原则,以张集矿1613(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充分将两巷顺层抽采钻孔及工作面浅孔注水相结合,有效加固了煤体,解决了煤壁超前片帮问题,减少了工作面回风瓦斯含量,还降低了工作面扬尘浓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针对目前胶轮车制冷系统采用风扇降温效率低、制冷性差,给胶轮车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隐患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胶轮车制冷控制系统,以热平衡控制为核心,实现了对胶轮车制冷系统的动态平衡控制,提升了制冷效率,降低了能耗,提升了运行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王村煤矿的主要水害是奥灰水,为了解决带压开采引发奥灰水的危险,在掌握山4号煤层的水文地质概况的基础上,从间接充水水源、直接充水水源和构造特征三方面分析煤层突水因素,采用突水系数法分析突水危险性。结果表明:山4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为0.024 MPa/m,除井田西南角外,其余都是带压开采的安全区,发生突水的危险性较小。
针对干河矿三采区辅助运输巷围岩变形显著现象,基于对其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的分析,提出采用锚注支护技术强化围岩变形控制。通过中空注浆锚杆对围岩注浆改性,加强围岩力学性能,提高围岩承载能力,优化支护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监测的巷道变形量数据在可控范围内,保障了辅助运输巷在服务期间的通畅与顶板安全。
煤矿工业广场的合理化布置关系着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本文以五里堠煤矿为工程背景,充分利用工业场地现有的自然地形条件,结合矿井规模及井下开拓部署,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做到满足生产安全、物流人流顺畅,合理占地,保护环境,并减少矿井前期投资,缩短建设工期的目的,为类似矿井工业场地的布置提供了借鉴意义。
为优化2-559工作面的回采作业环境,通过分析煤层注水降尘的机理,结合工作面的具体地质条件进行注水降尘方案的设计,分别从注水钻孔布置方式、注水工艺参数、注水系统及施工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设计工作面采用静压与动压相结合的注水方式,并在注水方案实施前后进行工作面粉尘浓度测试,以验证注水降尘效果。结果表明:工作面注水方案实施后,工作面各区域呼尘降尘率均在53%以上,全尘降尘率均在56%以上,降尘效果显著,优化了回采作业环境。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在峡江县开展了第三次国土现状调查工作。结合二调成果数据,通过时点调查,在线调查,对地类再举证,及时更新土地信息数据资料,确保调查质量,为峡江县国土资源局提供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信息成果。
针对斜沟矿18112大采高超长工作面回采中的片帮治理难题,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片帮的原因、特点;通过采取局部注浆、超前静压注水、降低推进速度、加强工作面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大采高超长工作面片帮的有效控制;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参考。
工作面开挖后,上覆岩层将发生破断及垮落。为获得3109综采工作面覆岩垮落、裂隙带高度,本文采用相似模拟方法试验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破断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直接顶的初次破断是垮落带发育的主要原因,而老顶的第一次周期来压则造成垮落带再次发育,裂隙带高度在老顶初次破断前发育较为缓慢,而在老顶发生破断后快速增加,并最终逐渐趋于稳定,3109工作面垮落带发育高度约12.2 m,裂隙带高度约33.0 m。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强,危险性大等特点。盐湖矿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塌陷坑、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降为主。矿区地质灾害初始期为2000~2007年、盛发期2008~2013年、平缓期2014年至今,区内地质灾害逐渐趋于稳定状态。但由于矿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复杂,地面变形区缺乏监测资料,难以取得量化的数据,仍需加强地面变形监测工作及地质灾害隐患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