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10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听大人们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而今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当老师吟唱那些古老的童谣或讲述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神奇故事,他们都会怀着对人世间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想从他们能够接受的、奇异的、有趣的情节里,寻求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就是民间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民间文学,虽出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却具备精美的艺术品格,历经千锤百炼,在现代幼儿教育活动中,用其精髓,古为今用,仍不失本色,对于提高幼儿的素质,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民间文学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一、挖掘民间文学瑰宝,促进幼儿素质教育。
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史上历代文人、学士所瞩目。我们选择一些内容科学、思想健康、语言优美,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结合幼儿园现有课程,用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
1、介绍民族英雄,培养爱国情感。
民间文学表达了各种民俗知识、风土人情、民族气节及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吸引着幼儿的浓厚兴趣。对于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屈原》的故事,描述了民族爱国志士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人,他的作品流露出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的一生憎恨黑暗,追求光明。他的思想情操是华夏子孙学习的楷模。为了让幼儿认识屈原,我们给孩子们讲述了民间故事《粽子和龙舟的传说》,讲述了五月五日端午节的由来。在好多年的五月五日这一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闻知国家遭沦陷之时,想到此后人民无吉日,救国无希望,他深感悲痛投江自沉,每年的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孩子们怀着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爱戴,个个画龙舟包粽子。一个动人心弦的民间故事,一张《画龙舟》的精致图片,一个《包粽子》的制作活动,一首《包粽子》的优美童谣,这“四个一”活动充分表达了孩子们对爱国诗人的崇敬心情。介绍民族英雄文天样,孩子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为了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几遭扣留后被俘入狱,在狱中严拒诱降、宁死不屈,并写下了世代传颂的《正气歌》,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民族英雄的怀念之情,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成长着一颗爱国心。
2、讲述民间故事,培育良好品德。
科学家艾恩斯坦曾说过:优秀的品格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的活动方式,他们用自己的口头创作来美化生活,展现希望,提高情操。因此,让根植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幼儿的情操,用民间文学的趣味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如民间故事《孔融让梨》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纯朴简炼的情节,描述了孔融在分梨时,先人后己的优良品质。它使孩子们通过故事中情节及人物内心变化,巧妙的掌握了道德行为标准,幼儿百听不厌,受其熏陶,懂得了遇事要互相谦让,关心别人。又如历史故事《張良拜师》以优美通俗的语言,使幼儿认识了:面对一个陌生的老者,懂得尊敬老人和礼貌待人而能愉快地为老者拾鞋,穿鞋的张良,了解了张良的大学问是礼貌待人才取得的,从而使他们明白了文明礼貌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借鉴民间文学魅力,探索幼教新途径。
民间文学,借助语言的情感符号,以形象化的方式,比音乐、美术、舞蹈所传递的社会情感信息更易为幼儿所接受。为充实和丰富有些作品的内容,我们探索在保留民间文学特点的基础上,渗透新时代气息,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1、“寓”民间故事于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有些文学作品,角色十分清晰、爱憎分明、表现力强,适用于幼儿进行游戏。如民间起义故事《红樱大刀》,在理解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游戏。游戏时,先齐诵故事中的歌谣:“龙河上有座皇龙桥,刘庄上有把红樱刀,洋毛子恼袋随刀落,老爹一笑震坍了河,派儿子去把神兵找,找到了神兵再亮刀。”然后,孩子们让“老爹…戴上现代安全帽,在听到“洋毛子”有动静时,“老爹”打手机(玩具)和“儿子”赶快联系,当激光枪发出声音时,“儿子”找来了神兵,洋毛子被一网打尽。这样不仅使民间文学作品充满了新时代气息,而且在游戏中,荡起了幼儿想象和创造的双浆。通过表演民间广为流传的《司马光砸缸》《阿凡提》等富有感染力的故事,使其幼儿在与作品互动中,深深懂得了遇事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2、“寻”民间故事悬念,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某些文学作品时,我们尝试着引导幼儿按其作品的寓意,编出既要合乎情理,又有创新意识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民间童话故事《乌鸦与狐狸》,狐狸骗了乌鸦的大肥肉后,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夺回来?这一下打开了幼儿思维的闸门。有的说:“正当狐狸要吃肉时,乌鸦飞来啄狐狸的眼睛,狐狸‘哎呀’一声,把肉掉了出来。”有的说“狐狸抢的肉忽然像气球一样飞上了天,狐狸不会飞,只好眼巴巴看着乌鸦把肉吃了”。还有的想出一条“妙计”,乌鸦告诉狐狸:“这块肉是有毒的,我正想把它扔得远远的。”听,孩子们的思维多么活跃,想象多么丰富!让他们通过听听——想想——讲讲等活动,不仅领略到文学作品的幽默,而且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和变通思维能力。
三、弘扬民间文学精华,培养祖国栋梁之材。
现今社会,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很容易滋生浮燥情绪,家长们满足于为孩子提供洋服装、洋食品、洋玩具,这无形中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崇洋媚外的种子。这种崇洋思想,会腐蚀后代,甚至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弘扬民间文学精华,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教育幼儿成长,培育幼儿成才。
1、运用民间文学,给幼儿打上勤奋学习的烙印。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在勤奋学习方面表现的格外突出。如古时候孙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但发奋读书。他用绳子捆住头发,吊在房粱上,打瞌睡时,头发被绳子拉紧,于是疼痛而醒继续学习。无独有偶,战国时期苏秦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克服长时间读书带来的疲劳和瞌睡。而至今流传《头悬梁,锥刺骨》的民间故事。古人车胤、孙康都因家穷点不起灯,于是各想各的办法:车胤捉了萤火虫儿装入纱囊,用来照明;孙康则冒着严寒晚上利用积雪反射的月光来读书。总之,民间文学诸如此类的传说、故事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习民间文学,是培养幼儿成材的必经之路。
据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凡是从小读过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家庭,所养育的孩子大都知趣高雅,思想进步。我国当前具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巴金,曾满怀深情的回忆说:“我今天的成就,是儿时母亲的故事和童谣帮助了我”,“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的贫和富……”这种爱驱使他终于走上背叛剥削阶级家庭的人生之路,成为一个“有热情,有进步思想的作家”,(鲁迅语)。老舍先生也曾说过:“直到今天我所记得是儿时母亲和大姐给我讲的小故事。”朱总司令那一首家乡的童谣伴随他戎马一生;著名的华桥巨子李四光放弃豪华的都市生活,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才学为祖国尽忠尽孝。回望五千年的历史风云,在民族存亡的每一个关头,总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撑大厦于将倾。究其根源,他们爱生他、养他的中国,而这种爱则是他们的父母,师长在他们极小时候就已播下了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芽、结果,任何的外来风都吹不倒、压不垮。实践证明,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培养教育幼儿成材的必经之路。
通过实验表明,民间文学,以他生动的语言形象,精美的艺术品格,独特的表现形式,根植于幼儿心中,“她”使孩子们步入了民间文学的殿堂,在这里不仅促进了幼儿的素质教育,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但这只是一个起步,往前走就是美丽浩瀚的民间文学大海,一个富饶而闪光的宝藏就在前面,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和发掘。
民间文学教育虽是老生常谈,但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幼儿教育来说,此课题仍需深入探讨及持续研究。我园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出一条用文学启蒙教育照亮幼儿健康成长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刘燕,女,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园长,自任职以来,因业绩卓著先后荣获:烟台市托幼工作先进个人、烟台市“三八”红旗手,莱州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三爱标兵”、 “三八”红旗手、莱州市优秀公仆、莱州市优秀政协委员、莱州市“献计出力、奉献爱心”等活动先进个人。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听大人们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而今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当老师吟唱那些古老的童谣或讲述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神奇故事,他们都会怀着对人世间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想从他们能够接受的、奇异的、有趣的情节里,寻求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就是民间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民间文学,虽出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却具备精美的艺术品格,历经千锤百炼,在现代幼儿教育活动中,用其精髓,古为今用,仍不失本色,对于提高幼儿的素质,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民间文学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一、挖掘民间文学瑰宝,促进幼儿素质教育。
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史上历代文人、学士所瞩目。我们选择一些内容科学、思想健康、语言优美,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结合幼儿园现有课程,用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
1、介绍民族英雄,培养爱国情感。
民间文学表达了各种民俗知识、风土人情、民族气节及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吸引着幼儿的浓厚兴趣。对于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屈原》的故事,描述了民族爱国志士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人,他的作品流露出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的一生憎恨黑暗,追求光明。他的思想情操是华夏子孙学习的楷模。为了让幼儿认识屈原,我们给孩子们讲述了民间故事《粽子和龙舟的传说》,讲述了五月五日端午节的由来。在好多年的五月五日这一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闻知国家遭沦陷之时,想到此后人民无吉日,救国无希望,他深感悲痛投江自沉,每年的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孩子们怀着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爱戴,个个画龙舟包粽子。一个动人心弦的民间故事,一张《画龙舟》的精致图片,一个《包粽子》的制作活动,一首《包粽子》的优美童谣,这“四个一”活动充分表达了孩子们对爱国诗人的崇敬心情。介绍民族英雄文天样,孩子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为了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几遭扣留后被俘入狱,在狱中严拒诱降、宁死不屈,并写下了世代传颂的《正气歌》,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民族英雄的怀念之情,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成长着一颗爱国心。
2、讲述民间故事,培育良好品德。
科学家艾恩斯坦曾说过:优秀的品格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的活动方式,他们用自己的口头创作来美化生活,展现希望,提高情操。因此,让根植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幼儿的情操,用民间文学的趣味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如民间故事《孔融让梨》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纯朴简炼的情节,描述了孔融在分梨时,先人后己的优良品质。它使孩子们通过故事中情节及人物内心变化,巧妙的掌握了道德行为标准,幼儿百听不厌,受其熏陶,懂得了遇事要互相谦让,关心别人。又如历史故事《張良拜师》以优美通俗的语言,使幼儿认识了:面对一个陌生的老者,懂得尊敬老人和礼貌待人而能愉快地为老者拾鞋,穿鞋的张良,了解了张良的大学问是礼貌待人才取得的,从而使他们明白了文明礼貌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借鉴民间文学魅力,探索幼教新途径。
民间文学,借助语言的情感符号,以形象化的方式,比音乐、美术、舞蹈所传递的社会情感信息更易为幼儿所接受。为充实和丰富有些作品的内容,我们探索在保留民间文学特点的基础上,渗透新时代气息,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1、“寓”民间故事于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有些文学作品,角色十分清晰、爱憎分明、表现力强,适用于幼儿进行游戏。如民间起义故事《红樱大刀》,在理解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游戏。游戏时,先齐诵故事中的歌谣:“龙河上有座皇龙桥,刘庄上有把红樱刀,洋毛子恼袋随刀落,老爹一笑震坍了河,派儿子去把神兵找,找到了神兵再亮刀。”然后,孩子们让“老爹…戴上现代安全帽,在听到“洋毛子”有动静时,“老爹”打手机(玩具)和“儿子”赶快联系,当激光枪发出声音时,“儿子”找来了神兵,洋毛子被一网打尽。这样不仅使民间文学作品充满了新时代气息,而且在游戏中,荡起了幼儿想象和创造的双浆。通过表演民间广为流传的《司马光砸缸》《阿凡提》等富有感染力的故事,使其幼儿在与作品互动中,深深懂得了遇事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2、“寻”民间故事悬念,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某些文学作品时,我们尝试着引导幼儿按其作品的寓意,编出既要合乎情理,又有创新意识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民间童话故事《乌鸦与狐狸》,狐狸骗了乌鸦的大肥肉后,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夺回来?这一下打开了幼儿思维的闸门。有的说:“正当狐狸要吃肉时,乌鸦飞来啄狐狸的眼睛,狐狸‘哎呀’一声,把肉掉了出来。”有的说“狐狸抢的肉忽然像气球一样飞上了天,狐狸不会飞,只好眼巴巴看着乌鸦把肉吃了”。还有的想出一条“妙计”,乌鸦告诉狐狸:“这块肉是有毒的,我正想把它扔得远远的。”听,孩子们的思维多么活跃,想象多么丰富!让他们通过听听——想想——讲讲等活动,不仅领略到文学作品的幽默,而且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和变通思维能力。
三、弘扬民间文学精华,培养祖国栋梁之材。
现今社会,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很容易滋生浮燥情绪,家长们满足于为孩子提供洋服装、洋食品、洋玩具,这无形中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崇洋媚外的种子。这种崇洋思想,会腐蚀后代,甚至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弘扬民间文学精华,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教育幼儿成长,培育幼儿成才。
1、运用民间文学,给幼儿打上勤奋学习的烙印。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在勤奋学习方面表现的格外突出。如古时候孙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但发奋读书。他用绳子捆住头发,吊在房粱上,打瞌睡时,头发被绳子拉紧,于是疼痛而醒继续学习。无独有偶,战国时期苏秦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克服长时间读书带来的疲劳和瞌睡。而至今流传《头悬梁,锥刺骨》的民间故事。古人车胤、孙康都因家穷点不起灯,于是各想各的办法:车胤捉了萤火虫儿装入纱囊,用来照明;孙康则冒着严寒晚上利用积雪反射的月光来读书。总之,民间文学诸如此类的传说、故事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习民间文学,是培养幼儿成材的必经之路。
据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凡是从小读过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家庭,所养育的孩子大都知趣高雅,思想进步。我国当前具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巴金,曾满怀深情的回忆说:“我今天的成就,是儿时母亲的故事和童谣帮助了我”,“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的贫和富……”这种爱驱使他终于走上背叛剥削阶级家庭的人生之路,成为一个“有热情,有进步思想的作家”,(鲁迅语)。老舍先生也曾说过:“直到今天我所记得是儿时母亲和大姐给我讲的小故事。”朱总司令那一首家乡的童谣伴随他戎马一生;著名的华桥巨子李四光放弃豪华的都市生活,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才学为祖国尽忠尽孝。回望五千年的历史风云,在民族存亡的每一个关头,总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撑大厦于将倾。究其根源,他们爱生他、养他的中国,而这种爱则是他们的父母,师长在他们极小时候就已播下了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芽、结果,任何的外来风都吹不倒、压不垮。实践证明,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培养教育幼儿成材的必经之路。
通过实验表明,民间文学,以他生动的语言形象,精美的艺术品格,独特的表现形式,根植于幼儿心中,“她”使孩子们步入了民间文学的殿堂,在这里不仅促进了幼儿的素质教育,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但这只是一个起步,往前走就是美丽浩瀚的民间文学大海,一个富饶而闪光的宝藏就在前面,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和发掘。
民间文学教育虽是老生常谈,但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幼儿教育来说,此课题仍需深入探讨及持续研究。我园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出一条用文学启蒙教育照亮幼儿健康成长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刘燕,女,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园长,自任职以来,因业绩卓著先后荣获:烟台市托幼工作先进个人、烟台市“三八”红旗手,莱州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三爱标兵”、 “三八”红旗手、莱州市优秀公仆、莱州市优秀政协委员、莱州市“献计出力、奉献爱心”等活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