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1月24日报道,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社会学部的科学家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报告说,相信数字“4”不吉利的华裔和日裔美国人,在每个月4号,心脏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平日。科学家调查了1973年至1998年间死亡的209908名华裔和日裔美国人与47328762名美国人的死亡资料,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他们的死亡日期。
结果发现,华裔人和日裔人在每月4号,慢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人数超过平日的13%,但不影响美国白人的死亡率,也不影响华裔人和日裔人除心脏病以外其它病的死亡率。此项调查认为,“4日”死亡高峰不是由于病人饮食的改变、饮酒、运动或药物治疗所引起。科学家认为,惟一的解释是华裔人和日裔人因忌讳数字“4”的迷信心理,而产生心理恐惧所致。
阿拉伯数字是用于记数的符号,并无任何社会寓意。然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们将这些数字与福祸吉凶联想在一起,有些人崇尚这个数字,有些人忌讳那个数字,反映出当地的民俗迷信意识。
在国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在经贸商界中,“8”是一个受人崇尚且很有魅力的数字。因为“8”与“发”读音相近,于是与“8”相关的一些数字组合起来,通过谐音的意念联想,就会像魔方那样起奇异的变化,构造出一个个“生意发财”、“兴旺发达”的虚幻图象。“18”意谓“要发(财)”;“138”意谓“一生发(财)”;“158”意谓“要我发(财)”;“168”意谓“一路发(财)”;“1818”意谓“要发、要发(财)”;“1998”意谓“一生久久地发(财)”等等。商家为了迎合顾客崇“8”心理,商品标价几乎没有不带“8”的,但究竟是商家发还是顾客“发”呢?
“13”在西方一些国家中被视为厄运的数字,特别是当13日与星期五同为一天时更被视为不祥。西方人为何忌讳“13日星期五”呢?据《圣经》记载,耶稣及其12个门徒共13人,在被处死前举行“最后的晚餐”的那天恰巧是星期五,于是13日星期五就成为人们最忌讳的日子。1985年9月13日和12月13日均与星期五重合,在这两天,西方国家一些患“13恐惧症”的人,借口有病全天不起床,害怕发生不吉利的事情。今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看橄榄球电视转播时,一边吃饼干,一边看电视,不曾想竟被饼干噎住咽喉,发生了短暂的晕厥。总统晕厥是其自身原因所引起,与13日纯属无意巧合,可这对于忌讳“13”者,似乎又多了一个实例。
“4”与“死”,在国人普通话、广东话及日语、朝鲜语里的发音相近,因此,在这些国家里有许多人把“4”视为不吉祥的厄运数字。在日本、韩国的一些旅馆里没有4层楼,门牌没有4号,影视剧院里没有4排,几乎什么都不用“4”字;甚至在忌讳“4”特别严重的家庭里生了第4个子女,也被认为不吉利,孩子常会受到虐待。西方一位名叫巴斯克维尔的人因极端恐惧死于心脏病发作,后来便将此类死亡现象称作“巴斯克维尔效应”。上述关于华裔、日裔美国人因恐惧数字“4”引发心脏病而死亡的现象,再次印证了“巴斯克维尔效应”的存在。
阿拉伯数字只是计数的符号,把它与吉凶福祸运气联想在一起赋予寓意,只是一种民俗心理形态,带有迷信色彩。崇尚“8”者,仅靠“吉利”的“8”来“发”,是发不了财的。要想发,就要靠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忌讳“4”者,大可不必“谈4色变”,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其它慢性病的病人,切不可因忌讳“4”而产生恐惧死亡的心理压力。“巴斯克维尔效应”是一种悲剧性的心理效应,本是不应该发生的。
要消除忌讳“4”的恐死心理,首先就要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4”与“死”只是发音相近,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患了心脏病或其它慢性疾病,心理上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既来之,则安之”,积极治疗,安心养病。
病有因,治有法,皆与“4”音无关。被“4”吓得寝食不安,岂不是重复“杯弓蛇影”的笑话?
结果发现,华裔人和日裔人在每月4号,慢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人数超过平日的13%,但不影响美国白人的死亡率,也不影响华裔人和日裔人除心脏病以外其它病的死亡率。此项调查认为,“4日”死亡高峰不是由于病人饮食的改变、饮酒、运动或药物治疗所引起。科学家认为,惟一的解释是华裔人和日裔人因忌讳数字“4”的迷信心理,而产生心理恐惧所致。
阿拉伯数字是用于记数的符号,并无任何社会寓意。然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们将这些数字与福祸吉凶联想在一起,有些人崇尚这个数字,有些人忌讳那个数字,反映出当地的民俗迷信意识。
在国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在经贸商界中,“8”是一个受人崇尚且很有魅力的数字。因为“8”与“发”读音相近,于是与“8”相关的一些数字组合起来,通过谐音的意念联想,就会像魔方那样起奇异的变化,构造出一个个“生意发财”、“兴旺发达”的虚幻图象。“18”意谓“要发(财)”;“138”意谓“一生发(财)”;“158”意谓“要我发(财)”;“168”意谓“一路发(财)”;“1818”意谓“要发、要发(财)”;“1998”意谓“一生久久地发(财)”等等。商家为了迎合顾客崇“8”心理,商品标价几乎没有不带“8”的,但究竟是商家发还是顾客“发”呢?
“13”在西方一些国家中被视为厄运的数字,特别是当13日与星期五同为一天时更被视为不祥。西方人为何忌讳“13日星期五”呢?据《圣经》记载,耶稣及其12个门徒共13人,在被处死前举行“最后的晚餐”的那天恰巧是星期五,于是13日星期五就成为人们最忌讳的日子。1985年9月13日和12月13日均与星期五重合,在这两天,西方国家一些患“13恐惧症”的人,借口有病全天不起床,害怕发生不吉利的事情。今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看橄榄球电视转播时,一边吃饼干,一边看电视,不曾想竟被饼干噎住咽喉,发生了短暂的晕厥。总统晕厥是其自身原因所引起,与13日纯属无意巧合,可这对于忌讳“13”者,似乎又多了一个实例。
“4”与“死”,在国人普通话、广东话及日语、朝鲜语里的发音相近,因此,在这些国家里有许多人把“4”视为不吉祥的厄运数字。在日本、韩国的一些旅馆里没有4层楼,门牌没有4号,影视剧院里没有4排,几乎什么都不用“4”字;甚至在忌讳“4”特别严重的家庭里生了第4个子女,也被认为不吉利,孩子常会受到虐待。西方一位名叫巴斯克维尔的人因极端恐惧死于心脏病发作,后来便将此类死亡现象称作“巴斯克维尔效应”。上述关于华裔、日裔美国人因恐惧数字“4”引发心脏病而死亡的现象,再次印证了“巴斯克维尔效应”的存在。
阿拉伯数字只是计数的符号,把它与吉凶福祸运气联想在一起赋予寓意,只是一种民俗心理形态,带有迷信色彩。崇尚“8”者,仅靠“吉利”的“8”来“发”,是发不了财的。要想发,就要靠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忌讳“4”者,大可不必“谈4色变”,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其它慢性病的病人,切不可因忌讳“4”而产生恐惧死亡的心理压力。“巴斯克维尔效应”是一种悲剧性的心理效应,本是不应该发生的。
要消除忌讳“4”的恐死心理,首先就要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4”与“死”只是发音相近,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患了心脏病或其它慢性疾病,心理上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既来之,则安之”,积极治疗,安心养病。
病有因,治有法,皆与“4”音无关。被“4”吓得寝食不安,岂不是重复“杯弓蛇影”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