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导学案设计浅谈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当代社会初中学科中的“三巨头”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语文数学。英语是一门与国际接轨,并且在国际上备受认可的语言,因此,学好英语是当代少年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导学案是初中教师在对课本改教学理念时的一种自主研究、自主创造、自主创新的教学材料,它不同于普通教学,也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导学案的教学首先突出了学生的地位,以学生的自学行为为主,注重授人以渔、强化知识点、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门课,而不是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是一种倡导自主高效课堂的一种新的教学探索,本文将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一个细化的分析。
  【关键词】导学案;学生;教师
  【作者简介】叶美,闽侯县第六中学。
  在老师们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依旧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在老师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提高英语成绩,还要让学生们真正的爱上这门课,让学生们体会到英语的魅力所在,才能让课堂质量更好。在上课前学生们可以利用老师的导学案先获取英语的基础知识,上课时再通过传统教学,比如,听、读、写、说等,让学生们熟悉的运用并且有运用的能力。
  一、英语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不同于传统教案。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学生们准备设计的侧重点以及教学步骤和反思,导学案则是一种现行学习的方式。
  学生们通过对于导学案的学习,能够充分的发挥个人想象力及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跟效果。学习之后能够马上订对答案,这让学生们对的牢记于心,错的及时纠正,下次也可以避免。通过导学案,真正可以做到先学习,先提起兴趣,再加深了解,让学生们知道学习外语也不是非常枯燥无味。
  例如: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把知识点换成题目,让同学们在答题过程里学会知识点。
  1.将下列英语翻译成汉语。
  Is this your map ? (翻译)
  Whose cap is it?(翻译)
  2.圈,写,贴。将课本中陌生的单词圈出来,记录在本子上,从英语词典里找出相应的翻译及延伸词汇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课本里,以便于上课的时候随时翻阅。
  3.根据以下问题回答。
  Whose map is this?
  Is this map Maria’s?
  二、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使用
  “导学案”应注重“学”。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培养,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编写难度低一点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完成对基础的巩固。而对于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安排难度高一点的提问,让他们了解新的知识点,但都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的接受力不同,勤奋程度也不同,一些同学在接受导学案时,已经对于导学案有个新认识,新研究,而有些同学接受能力差一点所以对他们来说巩固最重要,因此,导学案要做到的就是让一些学生巩固,一些学生提升。
  三、“导学案”应注意“导”
  虽然有了导学案,但是老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就不再是传统教学里“念经”的和尚。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一个观点,就是不断地进行互动,不要一个人在讲台上讲的挥汗如雨,台下学生依旧是一片茫然。老师就是一个向导,不能将所有知识都全然的过给学生,老师能做的就是明白知识的侧重点之后讲解给学生们,也需要学生有一个接受以及理解的過程。
  例如:八年级上册
  (1)课前尝试
  Where were you from? (翻译)
  When was Wang Ling born? (翻译)
  (2)课堂探究
  1)听力练习
  2)对话练习
  When was she born? -She was born in 1973.
  Who is he?-He is Make.
  (3)课堂练习
  为了拍照他爬的很高(翻译)
  沿着这条路从这条路直走左转(翻译)
  他昨天见过她在操场(翻译)
  四、编好导学案的基础是了解教材
  1.编写之前,一定是读懂教材的情况下,不然编写的导学案不能与现实相接轨。
  2.编写导学案时,要明确教材所涉及的侧重点以及难点,这样才能使得导学案在课堂上练习时有重点。
  3.课堂上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接收情况情况,对导学案进行适当的添加,这样才能让导学案跟课本相结合却又高于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们学习一些不同于枯燥课本的新知识。
  五、结束语
  我们设计编写的导学案,必须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的,也不能直接套取别人的导学案。因为现在每个老师的学生不同,地区不同,课本也不相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每个老师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学案,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学习喜欢学习,这样才能编写出高水平的导学案,并且利用导学案让学生们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璐.初中英语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247.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在新教改背景下其地位更加重要,而对于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而言,缺失兴趣,缺失信心,缺失关怀,更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举步维艰”。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关注,对于英语学困生更应该给予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现结合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困境,就其转化策略阐述如下。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对策  【作者简介】张建军,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大洲学校。  推进英语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衔接,要给予每
【摘要】在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生词,许多同学会选择查词典,这样会大大的影响阅读速度以及对语篇的整体把握,但是如果直接选择忽略不管,有时候又会影响理解与做题。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词都与它前后的词语,句子甚至段落有联系,本文针对高中阅读理解中的猜词题介绍了几种做题方法,并列举了一些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猜词题;猜词义;做题方法  【作者简介】郝阳,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中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遍布各大中小学校,甚至在高校里,也是被教育者推行的、用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大多数中职英语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太好。因此在下文里,笔者将对此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出三点提高中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职英语;小组合作;提高效率  【作者简介】周小华,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引言  中职
【摘要】社会交流中,因为地域的不同、国家的不同,由此产生接受的文化、语言也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之间,会存在着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偏差,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应用对交际的意义、文化间相互的理解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以下内容从语境认知对跨文化交际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语境;跨文化;交际  【作者简介】郝科蕾(1982.1- ),女,蒙古族,辽宁新民人,本科,内
现阶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也需要提高对于创设英语学习语境问题的关注度,从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学习中恰当的利用多媒體设备能够帮助我们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短板,为学生搭建起高效的学习平台。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依托多媒体教学创设英语学习语境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一部分工作。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深挖其作用、利用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法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难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理想选择之一。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致力于该方法的应用,为学生英语写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英语;写作课堂
【摘要】本文借鉴已有的SPOC教学模式,将雨课堂这个教学工具加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构建出加入雨課堂工具的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阐述了雨课堂在教学过程的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这三个阶段的应用和建议,为大学英语教师更好地利用雨课堂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雨课堂;SPOC;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柳莺莺,女,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摘要】作业批语就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它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意见和态度,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批语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笔者认为,好的作业批语应该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魅力。如何使作业批语具有情感魅力,在实践中,笔者得出以下一些体会。  【关键词】作业;情感;教师  【作者简介】邓桂秀(1965.12- ),女,汉族,湖北当阳人,湖北省当
【摘要】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就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的误区加以阐述,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多媒体教学的正确方式。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多媒体教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罗会荣,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石洞小学。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增加
【摘要】读写能力是英语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中高考考查的重心。如何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呢?本文结合英语课堂进行背诵默写相结合的教学尝试,探讨了背诵默写相结合的优势、课堂操作流程以及实施中的注意点。本文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读写能力,进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背诵默写;读写能力;优势分析;课堂流程;实施注意点  【作者简介】曾绍明,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