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去扶贫 无悔践行是初心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着晨曦出门,披着月光回家,下村上户在路上奔波,早出晚归有扶贫重担,这就是我从事三年驻村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如果不是因为驻村扶贫,我可能永远不会与下叶村有关联,也不会与过成福、尧桂英、李冬标这三户贫困家庭有交集,更不会懂得精准扶贫的深意。
  相遇——初涉扶贫,迅速熟悉投入
  2014年,我首次被选派参与驻村扶贫工作,起初内心其实是抗拒的。第一,长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深知其中的艰难,不愿再蹚这趟“浑水”;第二,单位里人少事多,作为中层干部,工作任务集于一身,两边兼顾实在吃力,思想上产生了畏难情绪;第三,对脱贫攻坚认识不深,找不到破解工作难题的路径,对脱贫缺乏信心。经过组织引导和领导谈心谈话,我最终消除了疑虑,服从工作安排,接下了这项工作。
  从县城驱车颠簸1个多小时,来到下叶村。一下车,我拼命压制住由于晕车带来的不适感,第一次走进了下叶村村委会,接到了第一项精准扶贫任务——走访贫困户,熟悉村情。
  下叶村是龙安镇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与南丰县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下辖14个村小组,共有村民451户1579人,主要产业是蜜桔和毛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95人,常住人口少,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建强基层组织、发展农业产业、为民办事服务等工作进展不快、实施见效慢。
  第一次走访是在当地村干部带领下完成的,也称是认门熟路。临走时,我在走访的贫困户家里一面墙壁上,贴好连心联系卡,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当时的总体感受是客套寒暄而心怀忐忑,客套是因为不熟,对打扰到他们生活的客气;忐忑则是害怕做不好扶贫工作。走了一天、绕了几圈,我还是没能完全认清路、记熟人。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台行雪满山。我深知,扶贫路上必然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履职、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守得住扑鼻梅香和七色彩虹。当时在心底,我就暗下决心:既来之则安之,我一定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静下心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沉下身真诚为民排忧解难,与老乡们打成一片,在扶贫路上把工作揉细、压实、抓好,力所能及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坚守初心,为扶贫事业贡献有限的力量。
  相识——用心用情,全力帮扶服务
  经过几天的适应过程,我慢慢摸清了工作“门道”,认识到要做好扶贫工作就是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于是,我便利用时间学习扶贫相关政策知识,了解村情民意。坚持每周至少上户二次,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活起居、身体状况、收入来源、实际困难等,并将所有信息分门别类制成表格清单,一来便于记忆和更新,二来可以对比分析,为精准帮扶提供参考。扶贫重在精准,丝毫容不得马虎,遇到业务和政策问题,我会向县攻坚办、镇扶贫专干咨询,确保相应工作精准到位。
  通过半个月时间,我就变得熟门熟路了,与村干部、老乡们不再那么拘谨,他们对我也渐渐热情亲切起来,工作开始步入正轨。留守在村的老乡们,大多比我父辈还要年长一些。对待他们用心用情地帮扶,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帮扶与被帮扶的关系,而是一种亲情纽带。对他们家里的“异味”不再掩鼻,有时还拿起竹篮里收成的红薯啃起来。他们也留我吃饭,总说:“没什么好菜,但是都自己田里种的,没打农药,放心吃。”
  在工作中,从眼神里,我发现他们愿意跟我分享他们的“人生”,我也乐于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过成福是孤寡五保户,无儿无女,因有语言障碍,从小未进学堂读书。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年逾古稀但身体健朗,每天锻炼他还要走上一万步。尧桂英早年丧夫,患有精神疾病,常年就醫于南丰波罗医院,经常与我对接的是她的女儿过大姐,独立带着十几岁的儿子生活拮据,母亲的一切由她打理。李冬标58岁,听力严重障碍,几乎失聪,多种疾病缠绕着身体,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老婆出走失联多年,膝下一子。
  听完他们的故事,我有时心底也会莫名地悲伤起来。如果没有走进他们,没有亲眼看到他们现实生活,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他们的真实困难,也不能体会到他们对美好生活强烈的向往,更感受不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帮扶责任。
  了解到尧桂英身份证遗失多年未办,我主动联系其女儿,补齐相关资料,开好证明,到派出所补办身份证。了解到李冬标残疾事实,残疾证却迟迟没有办理,我主动与县残联、镇政府、县人民医院等部门咨询沟通,陪同李冬标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残疾鉴定,帮助他取得残疾证。一个个微心愿、一桩桩小事,在我看来微不足道,可对他们而言,却意义深重。
  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流,大到上户宣讲落实扶贫政策,小到随地唠嗑闲聊。我经常在不同时候与他们在田间地头、灶台边、村委会、扶贫车间“掏心窝”式的拉家常,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尽己所能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假日,我们还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给节日增加仪式感,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等基本生活物资,从而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也相互融入了各自的工作生活中。
  相知——再续前缘,决然义无反顾
  2018年7月,时隔一年,我有幸第三次接过驻村扶贫工作的接力棒,成为第四轮连心小分队的一员。这次我义无反顾地向着扶贫战场再出发。
  再次驱车前往下叶,心情激动而平静,一方面急切地想见到熟悉的人,一方面一路上的景色感觉还是那么熟悉。确实,从东堡进去那条蜿蜒而狭长的水泥路,依旧是38道弯;夹道开着小白花的一年蓬,仍不辞劳苦迎送着过往来客;路边的野生蕲艾已然过了盛长期,渐次凋败;满山的桔香扑鼻,青黄交接,煞是好看;交错丛生的芦苇迎风摇曳,漫天的芦花吹迷了眼;清澈的河水淌过光滑的鹅卵石,一眼望穿见底,哪怕是酷暑天,脚伸进去也是习习凉意;田间的水稻耷拉着脑袋,害羞地等待采收;田埂上勤劳的身影挥洒着汗水,水泥路上金灿金灿的稻谷铺晒,一眼望不到头。大伙见到我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说道:“小尧,好久不见,你又来了。”是啊,好久不见,一切还是那么熟悉而亲切,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面、一张张脸庞,勾起我浓浓的乡愁和回忆。   2017年东堡安置房竣工,我帮扶的三户贫困户都申请了安置房指标,2018年他们顺利入住,告别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屋,搬进了政府为他们建造好的新房,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幸福沉淀在心底。现在他们靠兜底保障的五保金、低保金、养老金,享受着医疗、住房等扶贫政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使他们过上了满意的生活。他们对我说:“很满足,感谢这个好时代,感谢党和政府没有放弃我们。”话语朴实,情寓其中,溢于言表,我深有同感。
  针对下叶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们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协调资金,建成了嶂下、过家、塘元4公里的通村组道路,拓寬修建滩下村组陡峭山石路200余米,新建南堡村组蜜桔转运广场300多平方米,实施危家、叶家、宁和村组5公里自来水管道改造,安排100万元项目资金实施南堡村组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出行。见证着下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不断夯实,我们的扶贫工作艰辛而充实着。从初识到执着,我的脚步更加坚定。
  相守——执着前行,初心矢志不渝
  精准扶贫,就是把国家的帮扶政策精准地落实到贫困群众身上。通过满足贫困群众的需求,不断解决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过程中的困难,让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并不止于“摘帽”,不返贫才能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我们要做的是“扶上马”之后再多“送一程”,让他们“不回头”地径直向前,和贫困永远说再见。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在一次次的往返途中,我丰富了工作阅历、磨练了思想意志、提高了服务本领、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2019年,我离开了农村脱贫攻坚阵地,加入到城镇脱贫解困帮扶队伍,对口帮扶新华社区一对残疾夫妇,仍然奋战在脱贫一线。
  今年,驻点扶贫结束后,在汛情紧张之时,我去过电话给过成福,询问他的生活状况。他高兴地说了近几个月的“身边事”,报的是平安,话的是喜悦,言语间满是感恩。此时,我不由地满足感、成就感爆棚,得到了贫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感觉辛苦都是值得的,这或许就是每个扶贫工作者的最强动力和最美赞歌。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扶贫工作者,能够参与到扶贫伟大事业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但在与贫困群众一次次接触中,在一些困难和需求中,给到他们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得到他们的信任,我的心里就有一种满满的充实感、成就感和获得感。多年以后,作为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回忆起这段美好时光,为韶华、为初心、为扶贫事业,不留遗憾,我想也就无悔了。
  作者简介:尧文应,黎川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走进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那一处处错落有致的大棚种植、一户户掩映在千亩荷花中的新村楼房,好似一幅致富奔小康的秀美新画卷映入眼帘。自2015年南昌市政府办公室结对帮扶以来,河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美了,产业兴旺了,百姓生活好了,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4年不足2600元增加到2020年17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零元增加到2020年30万元。2017年,河林村整村脱贫,2018年
期刊
近年来,新余市依托“智慧新余”平台,创新开展防止返贫致贫信息比对,探索出“立足平台、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长期坚持”的扶贫信息比对共享模式,形成“常态化比对、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精准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这“两类人群”主动识别、动态监测、持续帮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12月2日,新余作为唯一地级市受邀参加国务院新闻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新闻发布会并作发言。  立足平台,
期刊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赣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州时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千万人口这一巨大消费市场,积极调动消费扶贫主体活力,创新工作举措和带动机制,结合消费扶贫发展富民产业,亮点纷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效助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亮点一:高位推动定方向  赣州市委市
期刊
引 子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串联起人民领袖同扶贫事业的不解之缘。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4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  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他就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向着“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朴素目标而奋斗。  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他扛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探索农村改革
期刊
[提 要]运用CSS2013数据,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社会资本对居民环境关心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正向影响环境关心,社会参与负向影响环境感知,正向影响环保意愿。社会资本增强环保意愿的机制在于,社会信任可以增强环保意愿的自发性,社会规范则能增强环保意愿的互惠性,而社会参与会提高环保意愿的层次性。文化理性和行为价值会共同驱动居民的环保意愿,并对环境保护行为产生推动
期刊
全国政协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汪洋主持并讲话  全国政协19日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召开“‘十四五’时期巩固我国西部地区脱贫成果”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抓紧谋划好巩固脱贫成果的政策框架和工作机制,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创造条
期刊
[提 要]茅山老区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形态不一,但分处多地,跨地市级行政区划,协调成本较高,协调难度较大。在实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遵循积极保护、自觉传承、尊重科学、共享共赢等基本原则,并采取科学分类靶向处置、注重保护更重传承、深化内涵凝练文化、加强创新形成品牌等策略、举措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资源。   [关键词]茅山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
期刊
黄梅,一个诗意的名字,轻轻咀嚼这个词,你的脑海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江南梅子黄时的飘绵烟雨,更会勾起几缕“更吹烟雨暗黄昏”的幽情。而在金屯镇一个海拔三百多米的大山深处,就有这么一个村庄,叫作黄梅村。  然而,同名字中充满的田园诗意不同,这个被称为“山上的村庄”的黄梅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该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是鹰潭市有名的贫困村。截至2017年,该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102户
期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湘赣边界的青茶村,条条水泥路穿行山间,翠绿的茶园延绵旖旎,栋栋安居房点缀其中,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派“绿富美”的幸福图景映入眼帘。  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幅景象。通组路还未完全通,土坯房随处可见,村里基础设施差、地处偏、出行难,加上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让这个村子久戴“贫困帽”。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是全县八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
期刊
都昌县西源乡长溪村是个人口大村,也是一个贫困村,共有贫困户64户,脱贫任务艱巨。2019年4月,我担任了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一年多来,我和驻村小分队队员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感动。  第一次到曹开忠家,家里很脏乱,有两个衣着既普通又凌乱的老人,他们的孙女在一旁摇着摇篮,摇篮里躺着一小男孩,小男孩一眼看上去就“不寻常”。  见到驻村小分队,老人家张罗着我们坐下。村干部介绍我是第一书记,曹开忠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