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11日天猫成交额
24小时,571亿元。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的营业额创了新高。
前有国庆“黄金周”,后有“圣诞季”,本没有重大节日的11月,在阿里的运营下,凭空打造出“双十一”购物节,成为整个中国电商界的狂欢。据天猫“双十一”总指挥张勇回忆,2009年第一次做“双十一”纯属巧合。当时是淘宝商城诞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们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广泛参与。”当时,他和市场部的几个同事聊天,想酝酿搞一个活动,有点像美国的感恩节大促销。调研的结果是,从季节性销售来看,11月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但合适的节日时间点不太好找,数来数去,有人说“11月还有一个光棍节”。大家开玩笑地说,那一天光棍们都没事干,就忽悠他们到网上买点东西,但谁也没有想到,后来这个造出来的节能做这么大、能走这么远……
看似偶然的故事,诞生了一个新的消费节点。不过,在这场“造节”神话背后,自有它的必然所在。
一方面,这是电商壮大以后,刺激消费、抢夺市场的必经之路。“双十一”的出现,给电商促销打开了一扇窗户,电商行业的疯狂“造节”自此而始:“双十二购物节”“京东618”“苏宁818全民疯抢”“唯品会撒娇节”…… 继电商推出“双十一”促销活动并取得骄人成绩之后,电商“造节”似乎成了一种风气,好像一年不推出几个节日进行几轮打折都刷不出存在感。加之传统的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可谓全年一派生机勃勃。各种“剁手族”,便有了各种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和源源不断的消费冲动。
另一方面,它记录了互联网的成长如何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曾几何时,网购还是一种新的消费习惯,而如今,它正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电商的蛋糕越来越大,我们看到国人的消费能力的增强,也看到了大众消费诉求的升温。
一起疯狂
除了天猫上的喧嚣,一起疯狂的,还有整个电商行业。阿里京东每年11月的“猫”“狗”大战愈演愈烈,其他电商也纷纷借机分一杯羹。不能让“双十一”成为阿里巴巴的独角戏,已经成为各路电商心照不宣的共识。多家电商平台提早在11日到来前开抢。国美在线喊出了“家电11·11,主场就在国美在线”的口号,苏宁易购公布,在11月10日零点至2点之间,平均每0.24秒就有一件货品出仓。京东也在“双十一”前一天开始了“三天三夜狂欢不止”大促,从10日零点起,216款爆款商品准时开抢,每半小时换一次商品。还有,当当网11月9日至11日,百万商品1至4.9折。11日凌晨前两个小时,当当网订单量增长八倍。
海淘是今年“双十一”的一大亮点。今年是阿里巴巴上市以来的第一个“双十一”,成为展示其国际化路线的最好机会。刚进11月,在浙江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天猫“全球购”的商品已经开始入场。其中不乏来自美国的坚果、日本的纸尿裤、新西兰的婴儿辅食等境外商品的包装箱,这些商品都是阿里巴巴为今年“双十一”储备的。这场网购“狂欢”现在不仅是中国网民的节日,同时也是众多海外网友的血拼“盛筵”。已有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12个国家的消费者通过中国电商平台“双十一”有所“斩获”。
甚至,战火已经从线上烧到了线下。“双十一”现已不仅仅是电商的节日,也成为了传统卖场的狂欢时刻。
从多家实体卖场透露的销售信息来看,电商在“双十一”酝酿形成的消费大趋势,在客观上也给实体店带来了不错的商机。据某卖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双十一”,传统卖场PK电商平台,自11月8日~11日,全线商品满110送110,其中,购买周生生黄金每克立减6元,中国黄金每克立减15元,活动期间卖场销量大幅提升。实体店不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上都更具优势,借着“双十一”商场大幅让利,顾客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卖家准备更充足 买家购物更理性
经过五年的“双十一”考验,天猫卖家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包括活动前的预热、活动策略、效果预估等。“今年公司提前半年备战,五六月份就开始设计生产新款式,打了一场有准备的仗,‘双十一’一天两个网店的营业额冲进千万级别。”郑州画眉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明,表示今年“双十一”的销售业绩高于去年。最重要的是,11日的结束并不代表“双十一”的结束。“‘双十一’已经不再是单单一天,而是一个连续的节日,是买家购买力的集中释放。”
不过,商场上不可能都是赢家。“就像是一个舞蹈家,你在舞台上看到的是舞蹈,但你看不到的,是他们幕后所下的功夫。”陈黎明认为,在“双十一”这场网购狂潮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没有做足功课的卖家没有打赢这一仗,比如甩底货、卖旧款的,可能只是暂时盈利,但却会失去买家。
卖家变“精”了,买家也不是吃素的。在捡便宜的同时,许多买家也认清了卖家耍的那些“小伎俩”。电商在“双十一”期间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所谓“绝对低价”。卖家们会故意标错价格,吸引点击量后商家再取消订单;或者对促销商品先提价再打折,实际上促销力度小甚至更贵;甚至是想要的不促销,促销的是“陈年旧货”。在认清了卖家的促销手段之后,买家的消费变得更理性了。
消费社会
“双十一”购物节跳动的数字背后,是上亿双不知疲倦的眼睛在紧盯着一年一度的抢购商机。这个肇始于2009年的人造节日,俨然成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一个新经济增长点,抺上了一层消费社会的色彩。
消费社会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其生产相对过剩,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工业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其结果必然导致过剩。消费观念因而被更加重视,并逐步走向消费社会。上世纪从美国诞生的消费主义,能够扩散到世界不少地区,从经济角度看,这也是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结果,有一定的必然性。
电商造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民消费,带动了经济增长。不过,名目繁多的节日让人眼花缭乱,说到底不过是商家促销的手段,像“双十一”这样的人造节日,商家摩拳擦掌烘托“人气爆棚”的氛围,目的无非是拉动消费。“造节”活动或可有效释放民间需求,开启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利时代”。在这场不见刀光的争夺中,对电商来说,烧钱请客的终极目标,就是抢占手机支付应用场景,改变普通人的消费习惯。
过于频繁的“造节”促销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购物疲劳,长时间熬夜疯抢、无节制的网购成瘾等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此外,由于电商行业鱼龙混杂,电商价格大战不断爆出虚假促销、快递变“蜗牛”等问题,整个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交易可信度、物流配送和支付服务功能面临考验。因此,网络销售不能仅仅依靠“造节”来冲击销量,无度“造节”只会过度消耗市场,让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从狂热走向平淡。对于广大电商来说,只有更加注重日常营销,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赢得信誉和口碑,才能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只有着眼长远,不断改进服务,用心打造品牌,根据行业优势探索线上、线下双赢的营销模式,才能让消费者保持网购热情,理性、愉快地消费,共同推动电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双十一”过去,接下来是“双十二”、圣诞节、元旦、情人节、春节等等一系列节日。亲,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
24小时,571亿元。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的营业额创了新高。
前有国庆“黄金周”,后有“圣诞季”,本没有重大节日的11月,在阿里的运营下,凭空打造出“双十一”购物节,成为整个中国电商界的狂欢。据天猫“双十一”总指挥张勇回忆,2009年第一次做“双十一”纯属巧合。当时是淘宝商城诞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们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广泛参与。”当时,他和市场部的几个同事聊天,想酝酿搞一个活动,有点像美国的感恩节大促销。调研的结果是,从季节性销售来看,11月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但合适的节日时间点不太好找,数来数去,有人说“11月还有一个光棍节”。大家开玩笑地说,那一天光棍们都没事干,就忽悠他们到网上买点东西,但谁也没有想到,后来这个造出来的节能做这么大、能走这么远……
看似偶然的故事,诞生了一个新的消费节点。不过,在这场“造节”神话背后,自有它的必然所在。
一方面,这是电商壮大以后,刺激消费、抢夺市场的必经之路。“双十一”的出现,给电商促销打开了一扇窗户,电商行业的疯狂“造节”自此而始:“双十二购物节”“京东618”“苏宁818全民疯抢”“唯品会撒娇节”…… 继电商推出“双十一”促销活动并取得骄人成绩之后,电商“造节”似乎成了一种风气,好像一年不推出几个节日进行几轮打折都刷不出存在感。加之传统的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可谓全年一派生机勃勃。各种“剁手族”,便有了各种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和源源不断的消费冲动。
另一方面,它记录了互联网的成长如何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曾几何时,网购还是一种新的消费习惯,而如今,它正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电商的蛋糕越来越大,我们看到国人的消费能力的增强,也看到了大众消费诉求的升温。
一起疯狂
除了天猫上的喧嚣,一起疯狂的,还有整个电商行业。阿里京东每年11月的“猫”“狗”大战愈演愈烈,其他电商也纷纷借机分一杯羹。不能让“双十一”成为阿里巴巴的独角戏,已经成为各路电商心照不宣的共识。多家电商平台提早在11日到来前开抢。国美在线喊出了“家电11·11,主场就在国美在线”的口号,苏宁易购公布,在11月10日零点至2点之间,平均每0.24秒就有一件货品出仓。京东也在“双十一”前一天开始了“三天三夜狂欢不止”大促,从10日零点起,216款爆款商品准时开抢,每半小时换一次商品。还有,当当网11月9日至11日,百万商品1至4.9折。11日凌晨前两个小时,当当网订单量增长八倍。
海淘是今年“双十一”的一大亮点。今年是阿里巴巴上市以来的第一个“双十一”,成为展示其国际化路线的最好机会。刚进11月,在浙江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天猫“全球购”的商品已经开始入场。其中不乏来自美国的坚果、日本的纸尿裤、新西兰的婴儿辅食等境外商品的包装箱,这些商品都是阿里巴巴为今年“双十一”储备的。这场网购“狂欢”现在不仅是中国网民的节日,同时也是众多海外网友的血拼“盛筵”。已有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12个国家的消费者通过中国电商平台“双十一”有所“斩获”。
甚至,战火已经从线上烧到了线下。“双十一”现已不仅仅是电商的节日,也成为了传统卖场的狂欢时刻。
从多家实体卖场透露的销售信息来看,电商在“双十一”酝酿形成的消费大趋势,在客观上也给实体店带来了不错的商机。据某卖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双十一”,传统卖场PK电商平台,自11月8日~11日,全线商品满110送110,其中,购买周生生黄金每克立减6元,中国黄金每克立减15元,活动期间卖场销量大幅提升。实体店不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上都更具优势,借着“双十一”商场大幅让利,顾客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卖家准备更充足 买家购物更理性
经过五年的“双十一”考验,天猫卖家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包括活动前的预热、活动策略、效果预估等。“今年公司提前半年备战,五六月份就开始设计生产新款式,打了一场有准备的仗,‘双十一’一天两个网店的营业额冲进千万级别。”郑州画眉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明,表示今年“双十一”的销售业绩高于去年。最重要的是,11日的结束并不代表“双十一”的结束。“‘双十一’已经不再是单单一天,而是一个连续的节日,是买家购买力的集中释放。”
不过,商场上不可能都是赢家。“就像是一个舞蹈家,你在舞台上看到的是舞蹈,但你看不到的,是他们幕后所下的功夫。”陈黎明认为,在“双十一”这场网购狂潮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没有做足功课的卖家没有打赢这一仗,比如甩底货、卖旧款的,可能只是暂时盈利,但却会失去买家。
卖家变“精”了,买家也不是吃素的。在捡便宜的同时,许多买家也认清了卖家耍的那些“小伎俩”。电商在“双十一”期间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所谓“绝对低价”。卖家们会故意标错价格,吸引点击量后商家再取消订单;或者对促销商品先提价再打折,实际上促销力度小甚至更贵;甚至是想要的不促销,促销的是“陈年旧货”。在认清了卖家的促销手段之后,买家的消费变得更理性了。
消费社会
“双十一”购物节跳动的数字背后,是上亿双不知疲倦的眼睛在紧盯着一年一度的抢购商机。这个肇始于2009年的人造节日,俨然成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一个新经济增长点,抺上了一层消费社会的色彩。
消费社会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其生产相对过剩,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工业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其结果必然导致过剩。消费观念因而被更加重视,并逐步走向消费社会。上世纪从美国诞生的消费主义,能够扩散到世界不少地区,从经济角度看,这也是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结果,有一定的必然性。
电商造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民消费,带动了经济增长。不过,名目繁多的节日让人眼花缭乱,说到底不过是商家促销的手段,像“双十一”这样的人造节日,商家摩拳擦掌烘托“人气爆棚”的氛围,目的无非是拉动消费。“造节”活动或可有效释放民间需求,开启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利时代”。在这场不见刀光的争夺中,对电商来说,烧钱请客的终极目标,就是抢占手机支付应用场景,改变普通人的消费习惯。
过于频繁的“造节”促销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购物疲劳,长时间熬夜疯抢、无节制的网购成瘾等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此外,由于电商行业鱼龙混杂,电商价格大战不断爆出虚假促销、快递变“蜗牛”等问题,整个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交易可信度、物流配送和支付服务功能面临考验。因此,网络销售不能仅仅依靠“造节”来冲击销量,无度“造节”只会过度消耗市场,让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从狂热走向平淡。对于广大电商来说,只有更加注重日常营销,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赢得信誉和口碑,才能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只有着眼长远,不断改进服务,用心打造品牌,根据行业优势探索线上、线下双赢的营销模式,才能让消费者保持网购热情,理性、愉快地消费,共同推动电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双十一”过去,接下来是“双十二”、圣诞节、元旦、情人节、春节等等一系列节日。亲,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