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着多维的意义和价值,在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积极探寻合理有效的教育路径,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教育主体的专业化、教育对象的具体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是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标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必要性 路径
[作者简介]陈荣明(1975- ),男,江苏如皋人,南京理工大学外语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9-0072-0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1.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有机系统。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可程度较高,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①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在价值观多元背景下,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都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存在困惑和不解,模糊和错误的认识还有很多。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始淡化,对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表示出怀疑;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学生过多地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而不讲社会价值、社会利益和社会贡献;有的学生在道德的认识上产生了一些误区,认为道德没有约束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是非观念淡薄,公德意识差,缺乏责任感、正义感和起码的道德修养。这充分说明,在价值观念多元化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应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需要。当前,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碰撞和竞争。就大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系统性、深度和思辨方法来讲,他们还难以对复杂、多样的现实做出科学的判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涌入,他们容易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困惑甚至否定,这必然会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冲击和挑战。所以,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不断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竞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全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
3.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需要。高校是先进文化和先进价值观的发源地和传播源,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高校重任在肩。②高校文化的发展对社会文化有重要的引导和传播作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高校文化以崇高和进步的显著特征影响着社会文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走向社会,会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与推动者。高校的这种文化传播作用对社会的影响是深刻和深远的。在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就是用主流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在高校传播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这一阵地在主流文化教育传播中的重要性,五四时期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文化也是率先在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开始传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成为当时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先锋。所以,教育者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使命意识,增强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感,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4.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③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选择
1.教育主体的专业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保障任务的完成,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保证。
首先,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理论素养和品德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效。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党委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的配备,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鼓励更多的优秀专家学者走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课堂,在和学生的情感互动交流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
其次,要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功能。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辅导员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应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融入其中,通过丰富的班团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把其锻造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队伍的重要力量。
2.教育对象的具体化。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④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个转变的关键就是理论与群众(实践主体)的结合,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理论与实践主体的结合要求因人而异,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人施教。因此,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教育,要在一般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对象的具体化来实现,尽量避免教育对象非具体化。因为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接受、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⑤。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准备阶段,必须充分结合大学生年级和专业的不同,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心得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关于学生真实思想状况的资料和素材,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然后,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思想类型的学生制定出有针对性、切合不同学生思想实际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有的放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当然,教育过程中对象的具体化要做到精确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对于广大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一方面,要重视传统教育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会采用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新媒体是21世纪崭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它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⑥。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体,近年来,手机媒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性等特征,大学生充满着青春的热情和活力,个性开朗奔放,对外界的一切新事物都表现出好奇和求知欲望,新媒体的特点正契合了学生的需要,青年大学生正逐渐成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交互式自主学习的分量加大。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大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学习。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学习方式就显得很狭隘了。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行交互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帮助大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增长探索经验,自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行为习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受到学生的青睐,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变革带来了契机。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教育网站。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和新载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可以充分拓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采用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其次,要设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的博客、QQ空间、网络论坛、E-mail等交流空间,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交流机会,在交流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虚拟世界的隐身者,大家可以敞开心扉,真诚地进行心灵的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教育者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思想困惑和疑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效率。总之,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应学会积极主动地运用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4.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首先重视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首先,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特别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高度提炼概括,是全民族应当共同遵守和信奉的最高形态的价值观,本身非常抽象。要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而不至于浮于表面,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把理论讲清、讲透,另一方面要重视把抽象的理论教育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身感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体验改革创新的时代气息,领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社会主义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在实践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增强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感。同时,在实践中,大学生也能把理论和现实进行对照,自觉寻找学习中的不足和差距,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应精心构思,不断创新出更多更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真正把教育落到实处。
其次,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伟大旗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题,大力宣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浸润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熏陶功能,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激情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要不断创新大学生的文化活动形式,开发更多更好的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技能节、寝室文化节、读书节、时事讲坛等。在这些活动中,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又体现多样化的校园精神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
[注释]
①葛荣霞,郭文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3.
②张兴海.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新长征,2008(3):31.
③胡锦涛.迈向新世纪 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
④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⑤刘琳,周世中.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09(6):36.
⑥宋姣.简论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影响力[J].传媒观察,2009(3):26.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必要性 路径
[作者简介]陈荣明(1975- ),男,江苏如皋人,南京理工大学外语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9-0072-0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1.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有机系统。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可程度较高,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①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在价值观多元背景下,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都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存在困惑和不解,模糊和错误的认识还有很多。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始淡化,对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表示出怀疑;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学生过多地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而不讲社会价值、社会利益和社会贡献;有的学生在道德的认识上产生了一些误区,认为道德没有约束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是非观念淡薄,公德意识差,缺乏责任感、正义感和起码的道德修养。这充分说明,在价值观念多元化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应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需要。当前,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碰撞和竞争。就大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系统性、深度和思辨方法来讲,他们还难以对复杂、多样的现实做出科学的判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涌入,他们容易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困惑甚至否定,这必然会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冲击和挑战。所以,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不断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竞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全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
3.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需要。高校是先进文化和先进价值观的发源地和传播源,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高校重任在肩。②高校文化的发展对社会文化有重要的引导和传播作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高校文化以崇高和进步的显著特征影响着社会文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走向社会,会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与推动者。高校的这种文化传播作用对社会的影响是深刻和深远的。在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就是用主流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在高校传播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这一阵地在主流文化教育传播中的重要性,五四时期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文化也是率先在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开始传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成为当时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先锋。所以,教育者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使命意识,增强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感,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4.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③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选择
1.教育主体的专业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保障任务的完成,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保证。
首先,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理论素养和品德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效。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党委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的配备,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鼓励更多的优秀专家学者走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课堂,在和学生的情感互动交流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
其次,要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功能。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辅导员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应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融入其中,通过丰富的班团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把其锻造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队伍的重要力量。
2.教育对象的具体化。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④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个转变的关键就是理论与群众(实践主体)的结合,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理论与实践主体的结合要求因人而异,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人施教。因此,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教育,要在一般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对象的具体化来实现,尽量避免教育对象非具体化。因为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接受、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⑤。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准备阶段,必须充分结合大学生年级和专业的不同,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心得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关于学生真实思想状况的资料和素材,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然后,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思想类型的学生制定出有针对性、切合不同学生思想实际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有的放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当然,教育过程中对象的具体化要做到精确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对于广大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一方面,要重视传统教育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会采用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新媒体是21世纪崭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它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⑥。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体,近年来,手机媒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性等特征,大学生充满着青春的热情和活力,个性开朗奔放,对外界的一切新事物都表现出好奇和求知欲望,新媒体的特点正契合了学生的需要,青年大学生正逐渐成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交互式自主学习的分量加大。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大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学习。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学习方式就显得很狭隘了。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行交互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帮助大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增长探索经验,自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行为习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受到学生的青睐,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变革带来了契机。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教育网站。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和新载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可以充分拓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采用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其次,要设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的博客、QQ空间、网络论坛、E-mail等交流空间,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交流机会,在交流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虚拟世界的隐身者,大家可以敞开心扉,真诚地进行心灵的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教育者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思想困惑和疑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效率。总之,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应学会积极主动地运用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4.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首先重视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首先,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特别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高度提炼概括,是全民族应当共同遵守和信奉的最高形态的价值观,本身非常抽象。要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而不至于浮于表面,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把理论讲清、讲透,另一方面要重视把抽象的理论教育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身感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体验改革创新的时代气息,领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社会主义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在实践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增强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感。同时,在实践中,大学生也能把理论和现实进行对照,自觉寻找学习中的不足和差距,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应精心构思,不断创新出更多更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真正把教育落到实处。
其次,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伟大旗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题,大力宣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浸润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熏陶功能,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激情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要不断创新大学生的文化活动形式,开发更多更好的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技能节、寝室文化节、读书节、时事讲坛等。在这些活动中,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又体现多样化的校园精神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
[注释]
①葛荣霞,郭文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3.
②张兴海.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新长征,2008(3):31.
③胡锦涛.迈向新世纪 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
④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⑤刘琳,周世中.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09(6):36.
⑥宋姣.简论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影响力[J].传媒观察,200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