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以学生为中心开设“移动课堂”的创新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多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课程实效性的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能。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特征的整体改变,这一门课程终将陷入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的“形势与政策”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和视频播放为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过于强化政治认知教育,缺乏政治分析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往往习惯于将不断出台的公共政策填鸭式地传输给学生,这样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度大打折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第二,理论灌输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欠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生活中的各类消极腐败现象侵蚀着人们的思想。高校课堂上形势政策理论上的正面理论灌输往往会与社会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而导致课程教学效能降低。第三,教学仍然习惯于“就范式教育”模式,即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单向传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的话语权被忽略,最终成为循规蹈矩、没有自主能力的客体,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改革路径与对策
  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解放军总参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文件,对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和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做了指导性的规定与安排,[1]文件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
  针对“形势与政策”教学近年来所出现的问题,很多高校都做了一些教改尝试。就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近年来成立了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讲师团,每学期都会召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集体备课会议,讨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形式、分享教学方法。
  为解决目前“形势与政策”实效性的缺失问题,我们在课题组所在的学院对2011-2012学年的“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了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性地引入“移动课堂”的教学实践。一方面,按专题要求和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设计讨论,要求学生自组小组,课余完成资料收集、调研报告等,课堂展示分享,鼓励学生以情景剧表演、知识问答、热线电台等多形式参与课堂讨论,甚至根据需要改变课堂场所,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结合校、院的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大力开展专题实践教育。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移动课堂的开展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所遇到的问题,使这门课程的实效性大大增强。这一教学改革实践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也为其教改对策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三“移动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
  在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念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质。这种新特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案设计和制定模式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参考因素。从这种意义上讲,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应当突破传统的模式,强调大学生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根据国内外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创新性地引入“移动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达成“形势与政策”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需求(如社会实践、党校团校、学生骨干训练营、创新创业活动、德育教育等),从内容上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形式与政策”教学内容做到“问题无处不在,课堂在你身边”的移动课堂效果,为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教学改革实践显示,诸如社会实践之类的“移动课堂”对提高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政策理论与学生的距离,强化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在“移动课堂”要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立足世情、国情、民情、校情,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最新事件和最新话题作为切入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作为自己分析判断及行为选择的重要思想指导,切切实实做到移动课堂“问题无处不在,课堂在你身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自主发展、取得成功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日本核危机是2011年学校“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确定的专题之一。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了原本设定的新闻视频播放、教师统一点评的单方向模式,要求学生自建小组搜集资料,进行课堂展示并分享心得,同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专业背景(2009级生物科学和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增加了核爆炸原理的分析及其对生物安全性影响的评价。就此把课堂从课上移动延伸至课下,从国际情势和国家应对的国家层面分析阐述,拓展成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安全性评价和防范的讨论,进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和国际社会相关决策的制定依据,同时引发学生课后积极思考这种生物影响可以持续多久,如何有效防范,我国的核能源利用开发现状和潜在的风险等等。
  此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也是一个能够积极开展“移动课堂”教学实践的平台。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要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环节之一,目前,各级各类高校都建有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并和当地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亲身实践的意识也一直很高。这些便利的条件有利于“形势与政策”专题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现在的大学生,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接受国外文化最多的一代,比起教科书上的说教,他们更愿意身体力行、眼见为实,愿意自主寻找问题答案并转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他们中不乏多才多艺的人,可以把社会现象和生活实际转变成生动的情景剧、打油诗、广播剧和相声;他们中也有很多人普普通通、没有特长,只是勤勤恳恳学习,花时间认真完成交办的任务。“移动课堂”可以把这两种人融合到一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思维只有经过碰撞产生的火花的洗礼才能成熟,最终沉淀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是“形势与政策”课课堂内容的延伸———“移动课堂”所创造的附加价值。   2011年暑假,本课题组教师结合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移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2012年暑假,组织了所授课班级2009级生科学、2010级生物技术的学生12人赴四川青川进行支教活动,将“形势与政策”课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堂搬到了千里之外的四川青川马鹿乡,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开展了“四川重建区幸福度调查”“西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地震重建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调研活动,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风铃草”青川专项基金“手牵手心连心”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书信天使”活动,对灾区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活动,为灾区留守儿童举行趣味夏令营活动,开设浙江人文、中医药知识、生物科学实验、跆拳道、音乐、英语、数学等课程,这些活动的开展开拓了灾区留守儿童视野,也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被中国青年网、宋庆龄基金会官方网、中国网强国论坛等媒体跟踪报道,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四川青川重建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业已发表于相关国内学术期刊。参与本次“移动课堂”教学实践的同学通过实践更好地践行了大学生服务西部的承诺,提升了自身能力,实现了自我价值。学生在“移动课堂”中自信心、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在教学活动中所自发产生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所带来的激励作用及其延续性是任何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3]。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青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在思想上能够走近他们、感染他们,并最终能够引领他们凝聚在我们事业的周围,我们的事业才能大有作为。而作为高校两课必修课的“形势与政策”课,担当着凝聚年轻人、引领年轻人的使命。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摸索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模式,才能使其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才能不辱使命。我们以为,为解决这一课题,可以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移动课堂”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分析国家形势、政治事件和公共政策的本质,把握当下形势政策的来龙去脉,形成理性思维。让大学生在“移动课堂”的教学和实践中进行社会观察、角色体验和集体研讨,从而加强他们对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政策的认识,建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提升现代公民意识,科学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成长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info/jyzck/201202/ t20120203_476041.html.
  [2]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光明日报,2000-03-01.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ld 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_3.htm.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中学生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数学不仅能够在中考中帮助学生脱颖而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为物理、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
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属于我国义务教育当中最为底端的教育学科,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也十分简单,不需要学生进行过多的思考,学习起来也较为容易.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经
理科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是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与专业课相比,其理论性更强,教学内容更广。此类课程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基础课,讲求基础知识的传授,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又不同于一般基础课,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必须始终贯穿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因而,对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与工作内容和手段的要求无疑更高,组织教学的难度更大。任课教师欲作好教学工作,需有周
期刊
核心素养在优化课程变革、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未来教学工作的主要因素与基础教育变革的精髓.本文将主要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考核评价方式展开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的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而作文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近些年的中考改革,作文分数占据整份试卷的“半壁江山”.然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拦路虎”:学生在写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valproate, VPA)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the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CA-IMT)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独服用VPA治疗6个月以上的癫痫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而言,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截然不同[1]。近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糊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做”中把教学内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继发性癫痫的病因、起病年龄、临床特点、治疗和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就诊我院的96例继发性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