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材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799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远离语文教本,极力找寻课外教学资源的现状,导致教师引导不够,学生接受难度大,收效差的现状。因此,深刻认识语文课本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教材选文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由阅读向写作迁移,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体会修辞之妙;探究章法,总结结构之巧:激发想象,寻求创新之路;陶冶情操,升华人性之美。
  关键词:语文 语言 结构 创新 情操
  
  为了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些语文教师想出了多种途径,其中有的是让学生增大阅读量,让学生走近名著,走近名家名作。于是教师把大量的名著、各种经典作品推荐给学生,却由于引导不够,致使有些学生不是不愿读,就是阅读与写作脱节,读了之后仍没能提高写作水平。甚至有些老师为了能让学生看更多的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远离教材。这种作法可能体现了大语文观,虽然让学生扩大阅读量是应该的,但是漠视课本委实不妥。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无论是传统名篇还是现代佳作,大都文质兼美,堪称典范。它们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精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源泉。“课文是一个例子,通过教师若采用正向引导,深入理解文本,积极做好与学生内心的沟通交流,便会实现学生向写作的迁移。”教师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精读思考,精巧的点拨,让学生把所学、所思、所想写下来,由阅读向写作迁移,更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如何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读写迁移?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以下感悟。
  1 品味语言,体会修辞之妙。丰富语言,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精美段落让学生感悟,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对优美语句的赏析终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学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写作的训练,而且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闭
  在散文《春》中,引导学生欣赏交流并进行练习。在讲“小草偷偷的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时,我没有停留在对“偷偷的”、“钻”等字词的分析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嫩嫩的,绿绿的”后置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学生理解“春草”生动描写的基础之上,课上练习描写春草。有的写到“小草轻柔的呼吸,如幽兰一般,轻拂着人们的脚底,那湿润的绿。娇小而明丽,伴着露珠的晶莹,撩起春天的衣角,将人包裹”,这位学生很善于联想,想象出了“小草的呼吸,春天的衣角”,新颖、别致。有的写到“小草奋力挤破土层,摇着小脑袋寻觅着新春,听那沙沙声不正是它成长的声音吗?”;“空气似乎也被草染绿了,弥漫着一股鲜活的气息,我享受着这空气的盛宴”。精美的语句让我感到了学生写作的巨大的潜能。在孙犁的小说《芦花荡》中,那带有淡淡荷香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以此激发学生,身为白洋淀人,一定要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美丽的家乡。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中语言,学生开展了以“我的家乡白洋淀”为题进行练笔。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学习孙犁的笔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藕一样的皮肤上总是透着粉荷的颜姿,白洋淀人笑起来很甜、很憨、就像水淀里那丰满的莲蓬一般。”“水面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纱,如梦似幻,那是荷花仙子们的家。”
  课本佳作中充满想象的语言,激励着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
  在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课中,学生细心品读。课堂联想、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观察学校内的各种花草,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学生在描写串红时,写到“一片片串红譬如一团团火焰在燃烧,又像一位位正在高歌的少女,那火红的色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又有点甜甜的味道,令人倍感惬意。”这极富生命力的语句,蕴含着学生丰富的想象。总之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习惯:对课本中的优秀作品要学会记忆、理解、赏析。
  2 探究章法,总结结构之巧。利用文本在学生丰富语言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整体构思的能力。这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一步。
  比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针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就特别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感悟。开头写到“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交代人物行踪的同时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而在结尾写到“在这淡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一句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使主题得到了深化,感悟到了生的力量,与开头呼应。学生据此,在习作中学会了含蓄结尾,用人物的行动或心理自然结尾。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自己考试失利的悲伤,面对着教室的窗户引起了无尽的思索,也在思考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于是在日记的结尾写到“我轻轻的走到窗前,将窗打开,让轻轻的暖风袭便我的全身……”这样的结尾正是用人物的行动表现了内心中的那份释然。在《济南的冬天》课文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过渡和描写。如从山尖到山坡再到山腰的描写,由阳光下的山到雪后的山再到济南的水,这样在描写山和描写水之间加入了雪景,文章自然流畅,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写作联系。学生在写冬景的练笔中就有了很好的应用。当然,学生还需更多次的巩固。只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每一篇佳作的结构进行深入的思考,相信学生一定会写出结构精美的佳作。
  3 激发想象,寻求创新之路。为了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意识,我利用文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现代诗作和古代名篇,我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学生读诗、品诗的同时还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如流沙河的《理想》,在开展诗歌朗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命题进行诗歌创作。有的通过丰富的联想,写出很好的诗歌。有的写了一首题为《记忆》的诗,其中的一节这样写到“记忆是蔚蓝的天,给人纯洁的心;记忆是纯洁的心,承载美妙的梦;记忆是美妙的梦,让人难以忘怀。”有的写了一首题为《微笑》的诗,其中一节这样写到:“微笑是一盆清水,洗掉你的不满,微笑是一阵清风,吹散你和他人的误会,微笑是一团烈火,烧掉心中的怨恨。”这两个学生的作品,足以表现学生的创作力,发挥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优美的诗行,做到了学以致用。
  利用课本中的古诗,力求让学生发挥更丰富的想象,让其驰骋在历史的天空。以古诗为素材,进行改写习作,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方法。
  3.1 巧拟题目展神韵。改写诗词需拟一个漂亮的题目,诗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题目便是文限。一个好的题目定会倍受读者的关注。古诗词中的景色描写和诗中的真挚情感都为拟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学生拟出了这样的题目:《一声叹息》、《冷雨夜》、《懂你》、《这一个秋,这一泓愁》、《埋在风雨中的悲凉》、《秋风破》等。这些题目有的情景交融,有的从诗人的心理出发而创作,都能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2 一条明线贯全篇。为了使文章清晰明了,可利用原有的内容安排一条线索。如在改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可写出“雪,飘落”并以之为线索,把此句安排在相同的位置,营造一种回环的效果,雪落之景烘托送别时的真挚 之情,使本文浑然一体。还可通过想象拟出线索,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可设想一盏烛火。那微亮的烛火,昏暗中略带几许悲凉,在秋风破屋之前,已暗示了不祥之兆。这跳动的烛火,这苍老的面容,似乎感到了一种苍凉与凝重,而那袭来的狂风,那滴落的冷雨,湮灭了微弱的烛火,使诗驻立在这沉沉的黑夜之中,然而心中早已升起了一盏心之烛光。此文以一盏烛火为线索生动的展开,使文章富有新意。
  3.3 变换角度,写出新意。为了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可从多种角度来引导学生创作。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引导学生从第一人称入手,改变行文的视角,“我”是文中的杜甫或娇儿抑或是欺叟的群童等人物,甚至还可从一个拐杖、一片乌云、一张床铺、一缕秋风、一滴冷雨、一座茅屋、一只乌鸦等诸多事物的角度来创作。运用拟人手法,使人读完后感到别有情趣,眼前为之一亮。当然选择第二人称,也是一种很好的切入角度,它会使你拉近自己与诗人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学生在改写中感到诗歌带来的创作魅力。古诗词己成为学生的写作之源。
  4 陶冶情操,升华人性之美。每一篇课文都给学生以精神的洗礼。对于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我经过精心的设计,在学生理解珍视生命这一主题后,课上让学生听轻音乐,看有关与“生命”相关的图片,营造一种感人的气氛。图片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进行勾勒,有关于自然的,关于人的等等。然后谈感悟。有的写到:“当你看到那一群野马在草原上奔驰,你是否感受到了生命的粗犷与激情,当你在小溪边倾听涓涓的流水,你是否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与静谧?”还有的学生写到:“生命是小虫在人手中挣扎企图逃脱魔爪的妄想,生命是无名小草在砖缝中冒出的历经磨难的笑脸;生命,是飞跃阻碍,超越自我的豪迈与激情。”“我要珍惜生命,恪守生命的算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写出跨越历史的篇章,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生命这个伟大的词汇!”……
  在文言文《童趣》一课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趣事,说一说,写一写,你认为童年是什么?有的写到:“童年是春天里的一抹新绿,它使我充满希望:童年是风雨中摇动的一盏灯,它让我感到温馨。”“童年的快乐是刚刚晒干的泥娃娃,它让我的觉睡得很香;童年的快乐是叮叮当当的风铃,它让我心里奏起了清脆的交响。”
  语文课本中关于陶冶人、感化人、教育人的篇章不胜枚举,只要引导学生多体会、感悟,随时写作,定会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实现情感的升华。
  当然。我并没有否定看课外书的价值,而是说要充分利用课本,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收获更多,如果能对学生读的更多名家的作品给予恰当的指导,我想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迅速提升。
  要想真正实现阅读文本向写作能力的迁移,教师不仅要有层次、有步骤的引导,还要有多种方式的激励措施。
  ①练笔是关键的一步,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在课上,也可在课下进行。②学生的习作,必须做到及时的批改,及时的反馈,这样学生才能在修改中进步。③经常整理学生的习作或订成班刊,或做成精美语段集锦,以试卷形式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都有成就感。④对于佳作可投稿发表。⑤利用展台、板报、手抄报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做一位精心的设计师,一位明智的引路人,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佳作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写作,让其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我想学生的作品,定会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赵明等,《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论集》,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6
  2 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其他文献
摘要: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离不开语文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①教师的语言应该尽可能通俗易懂,让课文更加鲜活,给人以真实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亲和力。⑦教师巧妙地创设与课文有相似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恰当的轨道。③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效果会更好。@在教学和学习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使学生得到规范学习,潜移默化的积累,运用佳句,长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诗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的必由之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朗读训练的底线。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1 初读,正确地读、整体感知。学生初接触课文时,让他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或者要求轻声
期刊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姻,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面对丰富和快捷,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笔者经过几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庸,给课堂
期刊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科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本文拟对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特别是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
期刊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及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不管是高考、中考或是小考,阅读题的分量都比以前增加,难度也比以前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阅读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法进行了一些
期刊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人师,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图的确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老师教
期刊
说起作文教学,每位语文老师都感到头痛。不管老师在课上讲了多少。可学生作文仍不尽如人意。老师辛辛苦苦地把作文改出来,可本子发下去,根本没有多少学生看。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改变过去那种专由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的方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能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这对他们提高作文水平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注重教写法外,还试着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指
期刊
摘要: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从而实现书面交际的能力。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知道学生在阅读中都存在什么障碍,这样老师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调查过程当中,笔者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阅读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阅读动机、文化背景知识、词汇量,合作精神、拓展阅读和受到母语的干扰。为此笔者也提出了相对应的教
期刊
摘要:学科的性质,决定学科的教学任务,也决定着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中学语文教学除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是基础,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是前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关键,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倾向是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熏陶 基础 前提 关键    学科的性质
期刊
对学生的强化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 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