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浅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环境新闻记者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环境新闻,呈现环境现状;及时预警,提高受众的风险意识;持续跟进,适度参与,积极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多侧面考量问题,坚持环境正义;对公众进行环境伦理的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素养。
  【关键词】环境新闻记者 环境正义 环境素养
  一、研究缘起
  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里,环境问题成为了老百姓极为关切的话题。百度指数显示,“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与环境相关词汇的指数一直呈波动上升状态,尤其第四季度的搜索量大大高于第三季度;这几个词语的媒体指数也呈波动上升状态,即环境新闻的数量在逐渐增长。
  麦克尔·弗洛姆认为,环境新闻是“在制定决定过程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以充分准确的材料为依托、反映环境问题的信息”。顾名思义,环境新闻记者,即报道环境新闻的记者。
  我国的环境新闻记者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他们采写的作品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其中汪永晨采写的《救救香山的红叶》、《还昆明湖一池清水》和中国青年报记者采写的《红色的警告》《黑色的悲哀》《绿色的咏叹》成为了优秀的代表。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需求的增加和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报纸开始培养自己的环境新闻记者,而且,出现了以环境记者为中心的环保组织和专业协会——环境新闻记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记者群体,这个群体承担起报道新闻、预警风险、推动事件解决、坚持环境正义、提高环境素养的社会责任。
  二、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环境新闻,呈现环境现状
  环境问题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领域的综合型议题,既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又有很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因此,环境记者首先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就是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环境新闻,向大众呈现我国的环境现状。
  1、客观地报道环境新闻
  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环境新闻的客观性,一方面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事实,即在报道时不能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另一方面,则要求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选择新闻价值不大的事件或者故意掩盖重大的新闻。
  2、真实地报道环境新闻
  真实性是新闻的最基本要求。环境新闻要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记者进行合理的、有益的框架建构,平衡各类环境新闻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在报道具体新闻时科学、审慎、专业。
  真实地报道环境新闻,需要依靠专家型记者。因为只有掌握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才能逐渐培养起来专业领域的新闻敏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而且将专业术语解释得恰到好处,避免造成“外行看不懂”和“内涵不愿看”的结果。
  3、全面地报道环境新闻
  全面的环境新闻报道,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报道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和实施;报道政府部门与环境相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报道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现象;报道局部环境问题的调查追责;报道NGO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的理念及活动。
  要求非环境专业类媒体做到对以上各部分面面俱到,显然不太可能。但是作为大众获取环境信息的主要传播者,环境新闻记者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关注各种环境问题,根据其重要性、紧迫性和与目标受众的亲密程度做出对信息的取舍,做到“有重点基础上的全面”。
  三、及时预警,提高受众的风险意识
  在王积龙教授《抗争与绿化——环境新闻在西方的起源、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把环境的风险分为了七个方面:技术的风险、人口的风险、土地的风险、水资源的风险、气候的风险、野生物的风险、文化的风险。在我国,技术、人口、文化的风险预警尤为重要。
  1、预警技术带来的风险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看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效率提高,从未反思过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直到美国环境学者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文中多角度解构了农药DDT,人们才看到了潜藏的危机,意识到了化学工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风险;我国国内现在争议较多的,是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近些年我国国内对转基因技术的报道逐渐增多,但主要侧重于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方面,环境新闻记者则应该着力挖掘该技术对环境所构成的威胁,向大众告知风险。
  2、预警人口带来的风险
  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中,人是居于生态链顶端的生物;而在生态中心主义思想中,人只是生态系统一个普通的环节。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体,各部分相互作用,人类人为地改变了生态环境,必然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反作用。环境新闻记者应该明确指出这种风险,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进而强化他们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
  3、预警文化相关的风险
  文化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这三个方面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都有涉及,但数量较少。随着环境新闻报道的逐渐成熟,数量会有所增长,质量也会有较大提升。
  对普通人而言,环境知识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普及,环境污染可以直观感受,环境保护行为可见可感,但是环境风险的发现和预防,却是隐匿的、分散的、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尤其目前在我国环境运动较少、环境文学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更需要记者承担起报道风险、及时预警的社会责任。
  环境新闻记者应该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研读相关政策、采访专家学者来确定风险,进而报道风险,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为化解风险做好准备。
  四、持续跟进,适度参与,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
  环境新闻记者往往扮演多种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新闻的报道者,又是环保活动的组织者,还是环保组织的社会活动家。这种多重角色,一方面有可能让记者报道时有失客观性,但更重要的是,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环境记者不仅能实时、科学地报道事件的发展进程,更有力量持续跟进,从理性和建设性的角度切入,挖掘事件产生的根源并溯源而上,层层推进,从而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   “厦门PX事件”向来被大家作为媒体参与叫停污染项目的成功案例,但是这到底能否算作环境新闻记者的“胜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宏大命题,我们这里暂且不论,但是整个事件中,环境记者只关注到了普通媒体能关注到的那些层面,而没有深究在项目转移后是否加大了治理或预防力度?在新项目基地是如何进行征地和补偿的?是否会产生新的隐患和威胁?这一系列的问号,并不是在否定环境记者们在前期的努力,而是要提醒环境新闻的从业者,追逐热点发现线索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进行持续跟进,切实地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
  在环境记者致力于推动环境问题有效解决时,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通过环境报道加速立法和法规制定的进程。环境新闻影响公众的认知,公众觉醒推动政治作为,而政治作为则能够进一步推进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在美国,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促使美国各州和联邦政府采取行动,当年年底就有40多个州通过了限制杀虫剂使用的法律;《纽约时报》对“丛林肉”的描写,让新西兰议会做出了“除非为了类人猿的利益,否则不允许任何类人猿的实验”;媒体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穷追猛打,更是督促188个国家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五、多角度思考问题,坚持环境正义
  环境问题早已经跨过国境线、越过阶级差,成为了严重影响每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问题。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穷人和富人,他们真的是等比例享受发展的成果和付出身体的代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环境恶化之后,富人可以轻易地移民,去环境状况稍好一些的地方居住和生活,而穷人则没有选择的权力。
  因此,环境正义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讲,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分配和环境代价应该均衡;从微观层面来看,则是国内的富人和穷人应该以相同比例享受发展的成果和承担污染的后果。
  在环境问题上,既要提倡全球化的思维和报道视角,又不能完全摒弃国家发展的差异和个体情况的不同。尤其在国际报道中,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新闻记者坚持环境正义,积极发声,向各国传递对环境正义的呼唤和渴望。
  六、进行环境伦理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素养
  公众环境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众媒体设置的新闻报道框架和内容。大众传媒对受众的教育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却十分有效的,环境新闻记者有责任通过报道对公众进行环境伦理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素养。
  环境新闻记者的环境价值观,是蕴藏在选题和报道中的,正是这种“藏舌头的艺术”,实现了对公众间接却深刻的教育功能。在去年评选出的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共有13篇获奖的环境新闻,虽然绝对数量较前些年有些上升,但占全部获奖新闻的比例却仍不乐观。
  环境新闻记者进行环境伦理教育,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通过介绍世界发达国家成功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方法,批评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或者动员和组织民众参加一些绿色环保组织或者环保活动等。
  结语
  环境新闻记者有自己的祖国,但环境新闻的报道却没有国界,正如国际环境新闻记者协会的主席德特金先生所说,“全世界必须联起手来共同面对挑战,尤其是新闻界”。我国的环境新闻记者正处于成长阶段,相信他们正在努力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逐步推动着环境新闻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王积龙:《抗争与绿化——环境新闻在西方的起源、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
  ②周海燕、黄佩映,《环境新闻如何实现环境正义——赵玉林教授访谈录》[J].《新闻记者》,2011(8)
  ③陈才源,《环境新闻的热点及报道新思路》[J].《青年记者》,2012(10):37
  ④李瑞农,《环境新闻的走势及报道路径》[J].《中国记者》,2007(4)
  ⑤News Item.New Scientist,May29,1999
  ⑥Ulrich Beck Risikogesells Ch-aft:auf Dem Wef in Eine Anderr Modern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1986,p.xll
  ⑦Paul R Ehrich and Anne H Ehr-lich Healing the Planet,New York:Addison-Wesley,1991: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列举出橡胶同步带的几种损坏形式,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从胶带制造厂生产工艺和用户安装使用两个方面提出防止过早损坏的主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由于有一些单位放松了对会计基础工
研究了硅粉在橡胶中的补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粉与白炭黑并用,二者性能可互补,效果较好;硅粉用量为60份时,硫化胶的综合性能较好;用硅粉替代陶土和碳酸钙可获得较
本书以城市群这一独特的经济空间怍为切入点,以城市群固有的联系特征作为主线,对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中国城市群经济空
世界合成橡胶工业现状与溶聚丁苯橡胶发展前景鲍爱华(中国石化信息研究所100029)1994年世界合成橡胶总的发展形势是好的,除独联体等少数国家外,主要国家的合成橡胶产量与消耗量都有较大增长
已开发出一种获得专利的废橡胶脱硫新工艺和几种反应装置。这一技术以使用高能超声波为基础,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迅速地破坏硫化橡胶的三维网络,脱硫峨和新
研究了促进剂M与DM在NR中的硫化特性,并探讨了它们对胶炙加工性能及物性影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促进剂M的焦烧速度,硫化速度比DM快,硫化平坦性比DM差,在较低温度下促进剂M对NR的增塑效果高于
研究了橡胶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M)的配方及热氧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EVM具有优异的热空气老化性能,经175℃×72h老化后仍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保持率;需采用过氧化物进行硫
橡胶配合加工技术讲座第3讲聚丁二烯橡胶(BR)范汝良(青岛化工学院266042)聚丁二烯橡胶(BR)是以1,3丁二烯单体定向聚合所得的系列聚合物。早在1932年,前苏联即已生产了丁钠橡胶,这是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
本文的目的是考察如何用沉淀白炭黑代替树脂用于钴硼配合物粘合增进体系。目的是降低滞后损失(滚动阻力),同时改善粘合性能。在含有钴硼配合物的胶料中,部分炭黑被白炭黑取代,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