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玉米”背后的农业经济学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lwl20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几年的时候,好多城市的大小街道在热卖着一种街头小吃——“飘香玉米”。(当然,事后大家也就慢慢知道了,所谓的浓甜浓香型“飘香玉米”是因为加了香精,自然的玉米哪里能长得如此香甜?所以,这几年已经不大卖了,替代的是糯玉米等。)当然,我旧事重提,绝不是为了辨析“飘香玉米”的安全性问题,而想谈一个与此相关的农业投资项目。
  也就是在当时街头玉米的缕缕飘香中,我迎来了一位敏锐的农业投资者前来咨询。他说,既然大家都在吃“飘香玉米”,那么种植“飘香玉米”一定也能挣钱。
  一如往常,对善于发现农业投资机遇的创业者而言,我都先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我说是的,当别人在卖产品的时候,你想到了生产这种产品,可见眼光是敏锐的,但怎么种呢?
  他有些疑惑地回答道(也许他认为我的问题有些太简单了),在农村找个地方,买点种子,再找几个农民种一下就行了呗,自己主要精力放在销售上。
  我说,你的产业分工很合理,主要精力抓销售是对的,但地选在哪?卖给谁?有无订单?
  他说,就在城郊找块地,那些农民都种玉米;生产出来后,市场这么好,应该不愁卖。
  我听后直摇头,不行啊!一点成功的希望都难看到。他听后有点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于是详细作了解析。
  首先,要了解玉米的作物特征。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天花是雄的,散落花粉;棒子是雌的,通过吐出的丝线来接收花粉并受精,最后在棒子上坐果形成籽粒。在没有风、也没有昆虫的情况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则一般会是同株授粉,生物遗传性状得以保持。这样,种下去的是“飘香玉米”,收的也是“飘香玉米”。但实际上,玉米授粉期间,风是常有的,昆虫也不少,在各家各户种植着不同品种的情况下,极易在不同品种的玉米植株之间互相授粉(即串粉),如果“飘香玉米”周围种有普通玉米,则种出来的“飘香玉米”也就不纯了,不会再那么飘香了,甚至颜色、籽粒形状都变了。所以,玉米制种的第一条件是严格隔离,否则种子纯度就无法保障。
  我这么一说,他顿时瞪大了眼睛。当然,也不用怕,隔离有办法。一种是空间隔离,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没有其他田块种玉米就行,能保证不串粉。如果周围不能保证,则需到远离大田的地方找。比如,玉米制种一般是在山区,靠山梁等形成自然隔离。另一种是时间隔离。人家是夏玉米,咱种春玉米,等咱的授粉结实了,夏玉米才准备扬花,也保证了纯度。但这样的安排导致作物茬口的混乱,可能就无法一年两熟了,降低了土地利用率,种植成本就相对提高了。
  听到这里,他稍稍舒缓。然而,我说,更麻烦的事还在后面,有相关的机械与库房吗?
  还需要这个?他又提出了疑问。我说,必须的。因为,还必须做好简单的包装与保鲜工作。只要是同时种进地的玉米,则玉米棒子也会集中在几天内一块成熟,每亩地会产出五六千个棒子来,要同时收回来,但却不一定能同时卖出去。“飘香玉米”是鲜食品种,采摘下来很容易变质,所以就必须有简单的抽真空包装设备、存储仓库和冷藏设施。否则,那么多鲜棒子堆在一起,很快就会升温发酵变坏。这也是需要一些投资的。况且,“飘香玉米”是蒸煮品种,必须在授粉后的十天左右集中收获,错过了就会变老,无法鲜食了,必要的设备绝不可少。
  更重要的是,到底卖给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不要看城郊种菜的农民,他们可以天天拉出去自己卖,企业一旦规模化生产,这种办法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可靠的订单,指望着自己卖给消费者个人或者酒店,是不现实的,因为这需要高昂的营销成本和时间。而玉米一旦集中成熟,哪里等得起?很容易积压变质,即使可以包装冷藏,成本也会大幅上升,失去价格优势。这也就是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卖难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农产品绝对过剩了,而是鲜活农产品的上市期太集中、保鲜太困难,只能在当地尽快销售,一旦当地市场有问题,根本来不及外运或搞储藏加工,只有眼看着坏掉或直接含泪翻压入土了。那些卖菜的最懂一个道理,哪怕便宜些,也要坚决把菜在第一时间卖出去,否则烂在自己手里是最大的市场风险和最惨重的经济损失。
  到底这位投资者的“飘香玉米”有没有种下去,我没有听见回音。但从一个简单的“飘香玉米”生产就可以看出几点农业的特殊性来:虽然市场对工业与农业而言都很重要,但对于农产品更重要,因为农产品具有集中上市、鲜活难储藏的特点,上市季节的销售不畅很容易造成积压损耗,农产品在市场面前的脆弱性是远大于工业产品的;同时,农业的专业性一点也不比工业差,农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差异性又非常大,不懂一点专业,很有可能做出违背农业规律的傻事来;还有,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风险会集聚和放大,需要更强的生产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其中市场开拓能力甚至超过生产管理能力。
  只要是同时种进地的玉米,则玉米棒子也会集中在几天内一块成熟,每亩地会产出五六千个棒子来,要同时收回来,但却不一定能同时卖出去。“飘香玉米”是鲜食品种,采摘下来很容易变质,所以就必须有简单的抽真空包装设备、存储仓库和冷藏设施。
其他文献
每年冬季,全国从事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农作物育种的科学家云集海南省三亚,对其所掌握的育种材料、亲本和杂交种等进行加代繁殖、测配和种子生产等工作。这些工作在行业内被统称为“南繁”(即在南方繁殖和生产种子)。  我国地处北半球,冬季的热量资源有限。我国海南省的三亚地区,广西省的北海地区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在漫长的冬季里种业科研和生产企业可以选择继续进行育种和生产的仅有的三个地区。  广西的北海
期刊
五原县巴美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巴美)是内蒙古一家传统的肉羊养殖企业,不仅打造出亚洲自养羊存栏量最大的精养牧场,还创建了肉羊养殖循环模式。  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品质好只是基础,销得好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据了解,传统肉羊生产企业受到资金、品牌影响力和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打通产供销一体化的链条,导致“农牧民散养小羊羔——养殖场收购——屠宰场宰杀销售”的模式成
期刊
5月22日,“中国婴幼儿奶粉安全经营行动——让宝宝的舌尖更安全”(湖北)宣言在武汉市举行。  本次活动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农产品市场周刊承办。湖北省200多家婴幼儿奶粉终端商企业代表与会、参加现场自律签字活动。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胡国明说,当前要把提升婴幼儿奶粉安全水平作为突破口,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把消费者的信心提起来。  据记者了解,中国婴幼儿安全经营行动计划系列活
期刊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研究(http://www.shsee.com/)认为,在未来几年,我国旅游业将从景点旅游逐渐向无景点旅游转型过渡,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而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效益,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山合水易研发四大观光农业新模式,打造休闲农业中国进行时。  生态农业示范园  生态农业示范
期刊
“我们这里不光地下埋藏着黄金,地上也生长着黄金!”见到记者,山东省莱州市农业局长梁振国自豪地说。  把种子比作黄金,一点也不过分。种业是农业的核心产业,谁掌握了种子,谁就占据了农业的制高点。莱州这样一个仅有90多万人口、100多万亩耕地的县级市,却在这个制高点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莱州这片土地上,走出了数家颇具影响力的种业企业,涌现了不少对我国种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土专家,培育并推广了一大批优良的玉米
期刊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了“十连快”,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用世界1/10的耕地产出占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责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从“一粒粟” 神奇地化为“万颗子”,遍地金黄,是一幅美妙的丰收景象。在中国
期刊
这是一片神秘古朴的家园,是侗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梦境天堂”,这就是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高友村。 这个有400多户人家的村庄,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交界处海拔千米的高山上,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在高山上建屋,因此他们把自己生活的村寨命名为“高友”,意为高山上的朋友。高友村完整保存着千年侗族建筑和民族文化,被誉为“活的博物馆”。2012年,包括高友村在内的三江侗寨村落被列入
期刊
主要农作物育种  本刊讯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精神,部署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5月13日,科技部农村司召开了主要农作物育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  本次规划将围绕发展现代种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
期刊
随着新农业风生水起,资本纷纷下乡务农。然而除了褚橙柳桃等少数巨头借东风“火”了一把,更多的人则铩羽而归。淘金农业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在北京清原天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及“额谷”品牌创始人刘达看来,同质化是农产品营销大忌,只有做别人没做过的才能深度拥抱这个市场。  遭碰壁  好产品也愁没销路  朋友圈里大家都喜欢管他叫“达哥”,作为一名混迹“媒体圈”、“公关圈”数十年的老江湖,刘达开始对市场推广并
期刊
早就听闻河北栾城的草莓好,近日,记者有幸到栾城去实地考察了一番。  怀着一份好奇与欣喜之情,记者来到了栾城县柳林屯乡范台村,采访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栾城县东方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檀增顺。  有了合作社,发展上台阶  檀增顺他中等个子,50岁上下,古铜色的脸上被岁月刻下了一道道皱纹,地道的北方汉子形象。他向我们介绍了范台村的草莓发展情况。据了解,范台村共有545户,种植草莓的有200户。全村经济作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