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老年人医养需求的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烟台市老年人医养需求,以期为更好地发展养老业和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地区716名60岁以上老人使用《老年人医养服务认识与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倾向于居家家庭养老(39.5%)和社区居家养老(32.8%)的老年人较多,倾向于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仅占14.4%。对医养结合机构,仅有9.1%的老年人了解并考虑选择,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医养结合不了解或者即使了解也不会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结论:较为传统的养老模式仍为目前选择的主流,针对当前情况,应加大对养老业和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支持,宣传医养结合理念,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医养需求;调查研究
  注:本文为2020年烟台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基于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编号:2020YTSK-073)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相应提高。1987年烟台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山东省全省提前了7年,比全国提前了13年。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比重不断增大,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长期照护需求增加,而随着老龄化增加、子女数减少,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逐渐弱化。在此背景下,机构养老逐渐兴起,目前的养老机构大多以敬老院、养老院、养老福利中心等名义建立,集中供养和照护老人,但这种养老方式并不完全被老人接受。“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将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与疗养照顾、饮食生活、康复训练等养老资源进行融合,是我国医疗改革工程的重点之一,是缓解当前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烟台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老年人的医养需求,为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养老产业和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从芝罘区、牟平区、海阳市3个发展情况不同的区县,分别在城镇和乡村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720名选取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 ( 1) 年龄≥60 岁;( 2) 具备有效认知力、判断力和沟通能力;( 3) 对调查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与专家咨询法结合的方式自编《老年人医养服务认识与需求调查表》。对能够独立填写问卷的老人,现场填写问卷后进行逐项审核,确保完整准确。对于填写有障碍的老人,由其口头回答,调查者代为填写。最终回收完整有效问卷数716份,有效率99.44%。
  采用Epi Data 3.1双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用Excel和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调查结果
  有效回收问卷共716份。其中男性347人,女性369人,男女比例0.94:1。60-64歲 234人,65-69岁273人,70岁以上 209人。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的305人,初中的222人,高中及以上189人。婚姻情况为有伴侣者470人,未婚、离异、丧偶等无伴侣者246人。无子女者201人,有1-2名子女者442人,有3名以上子女者73人。无慢性病者226人,患1-2种慢性病者405人,患3种以上慢性病者85人。
  调查结果显示在养老意愿方面,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235人(32.8%),住院养老的71人(9.9%),养老机构养老的103人(14.4%),居家家庭养老的283(39.5%),其他24人(3.4%)。
  是否愿意与子女共同居住方面,愿意与子女同住的304人(42.4%),看情况的216人(30.2%),不愿意的196人(27.4%)。
  选择养老方式时考虑的需求(可多选)有:安全需求435人(60.8%),心理/归属需求457人(63.8%),自我实现需求294人(41.1%)。
  不选择养老机构的原因(可多选)主要有:对养老机构不了解310人(43.3%)、价格高392人(54.7%)、不知能否使用医保241人(33.7%)、担心医疗条件不高254人(35.5%)、认为安全性没保障169人(23.6%)等。
  关于什么原因和情况下会选择养老机构(可多选):健康状况不好的有442人(61.7%),家中无人照顾的有290人(40.5%),心理孤独的有259人(36.2%),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养老机构的有227(31.7%)人。
  对于医养结合相关信息和医养结合机构,没听说过/不了解的344人(48.0%),有了解但不考虑的307人(42.9%),了解并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65人(9.1%)。
  三、讨论
  (一)结果分析
  倾向于居家家庭养老(39.5%)和社区居家养老(32.8%)的老年人较多,倾向于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仅占14.4%。较为传统的养老模式仍为目前选择的主流。
  愿意与子女同住的老人(42.4%)和看情况决定是否与子女同住的(30.2%)比不愿意的(27.4%)多。一般认为老年人与子女居住, 更容易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
  老年人不选择养老机构的原因集中在对养老机构不了解,担心价格高和能否使用医保,以及对医疗条件和安全性有所顾虑。
  对医养结合机构,仅有9.1%的老年人了解并考虑选择,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医养结合不了解或者即使了解也不会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
  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考虑的需求既有生理需求包括健康检查、生活照顾、疾病检测和治疗等,也有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急救能力、用药安全等,还有心理/归属需求包括爱与尊重、亲人朋友陪伴等,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包括文化活动、体育锻炼等。   根据调查,目前传统家庭养老仍占据主导位置,不过老年人的理想养老方式已有所松动。老年人的医养需求较高,但目前的养老机构以及医养结合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二)建议
  1、加大对养老业和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支持
  增加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的资金支持。鼓励基层医院多开设护理床位,养老机构多增加医疗服务。支持医疗与养老结合的医养结合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探索建立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财政补贴制度。
  关注医护人才的培养,提高养老服务人才待遇,鼓励专业人才投身养老业和医养结合服务。
  2、扩大医保范围,健全养老保险机制
  目前医保在养老行业覆盖较少,而老年人不愿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很大原因就是价格高和不能使用医保。应扩大医保在养老业尤其是医养结合产业的范围和力度。另外目前烟台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保险有最高限额,这也使医养结合服务的开展受到限制,因此应优化医保政策,加大对养老及医养结合方面的支持。
  健全养老保险机制,保障养老保险资金支持,对低收入的老年人提供优惠政策,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医养需求。为低收入、无收入的老人提供培训和再就业支持,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和医养水平。
  3、宣传医养结合理念,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医养结合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养老机构的许多不足,如专业服务人员短缺、医护看护不到位等情况,减少了医院的负担和床位紧张现象。烟台是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医养结合产业亟待发展。但调查显示很多老年人没听说过或对医养结合不了解,因此应加大医养结合的宣传,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對医养结合服务的认知程度,促进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
  依据烟台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区域内医疗和养老机构,实现养老服务信息联动。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色化、规模化,带动医养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蓉,王美凤.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迁移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基于全国287个地级市的研究[J]. 人口学刊,2018; 40 (3):71-81.
  [2]翟振武,陈佳鞠,李龙.2015-2100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J].人口研究,2017,41(04):60-71.
  [3]辛程,张会君,黄菲,等.养老院失能老人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1020-102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着一种公平氛围对工作效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组织公平氛围与工作效能之间结合研究,丰富两者的关系理论,并为工程企业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关键词:组织氛围;公平;工作效能  一、引言  在我国激烈且复杂的竞争潮流下,每一个企业的工作效能将是决定它们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内部对于提高工作效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大多数都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源转型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且紧迫的挑战,发电行业是能源领域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能源投入回报法1(EROI)是基于生物物理经济学的效率评价指标,本文基于能源投入回报法对我国发电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综合能量与货币指标,测算得出2008年至2017年10年间的发电行业能源投入回报值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由于新能源电力的发展,我国发电行业EROI由2.21上升至4.11;在火电占比下降8%的情况下,发电行业能源投入回报值增长了85.97%,表明新能源电力将在实
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推广乙醇汽油,是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交通领域占比的重要战略性举措.近年来,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缺乏诸如美国、欧盟、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对生物燃料乙醇提供优先消纳的支持政策,因此整体发展不及预期.本文重点分析美国通过可再生燃料标准发展燃料乙醇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可供实施和参考的措施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今年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进入新时代的西藏能源矿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电力生产、水泥制造、有色金属采选、非金属采选等,已成为能源矿业乃至整个西藏工业的主要行业,能矿业碳排放规模亦因此呈现较快增长,其中水泥生产成为主要碳排放源.2019年,西藏能矿业碳排放量估算结果为535.67万吨CO2~548.55万吨CO2,其中水泥生产碳排放占93.06%~92.91%.相关研究结论包括:(1)未来水泥生产仍将是西藏能矿业碳排放增长的主体;(2)尽管能矿业与西藏主要人口聚居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重合,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一系列气候减排目标.我国煤电存量规模庞大,未来煤电转型发展是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
作为能源控制的重要手段,节能对我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能耗“双控”成为节能工作的主要政策,在积极推动节能降耗的同时,对降低碳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来看,能耗“双控”政策,对碳减排的作用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碳排放产生直接约束,二是能源消费强度控制为碳排放强度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倒逼经济转型对碳减排产生长期促进效应,四是为碳减排机制建设提供基础.“十四五”期间,在继续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障
期刊
福建医保系统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立足福建实际,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服务全局、凸显作为,紧紧扭住医保战略性购买这个核心优势,突出“五个更加”要求,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三医联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更好地解决医保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筑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该文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应着力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升电气化水平,推进低碳供热,发展装配式建筑等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