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与依恋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的情形。那还称不上出远门,不过是到县城的另一边去上中学。随身行李是一只小木箱,里面装着衣服、被褥和大米。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滚滚尘土从敞开的窗口扑面而来。我的心里却满是兴奋,因为我总算离开家,要前往一个陌生地方独自生活了。当时的一个念头至今依然清晰:车子啊,别停下来,开远一些,再远一些。
  少年的心就是这样,像野地里的风一般,想把熟悉的风景抛在身后,去追逐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并不是一个有着鲜明青春期叛逆迹象的人,除了在脸上显露过对父母唠叨的不屑,最严重的一次反抗无非是当父母指责我身上的某个缺点时,我回敬了一句狠话:“还不是你们生的!”结果他们都奇怪地沉默了,我当时的感觉是他们心虚了。而这么一个总体上还算听话的孩子,对于独自“远行”却显得迫不及待。没有什么“伤别离”,没有什么依依不舍。
  后来,我离父母越来越远。渴望独立,渴望自由——这类美好的字眼虽然大多属于后来追认,用来修饰年少时那点朦胧的冲动和向往,但它们在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历程中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已经被充满后现代游戏精神的网友“戏仿”成了一个网络句式,可如果它不曾触动无数人不得不“困在原地”的隐痛,又如何能引爆他们一直被压抑着的远行意欲的热情呢?
  说来可笑,有好些年里,我都希望自己拥有这样一个类似于“行吟诗人”的形象:有一副瘦削身板,有一头凌乱长发,有一种桀骜不驯的眼神,还有一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漠然表情……就跟后来的网络名人“犀利哥”似的。那会儿,我特喜欢“憔悴”、“自我放逐”这类词儿,总觉得它比“瘦”“离家出走”之类的表述更高级;心里有漂泊感,外形有沧桑感,较为吻合“书剑飘零”“仗剑走天涯”“四海为家”这样的诗性诉求。
  同学圈里至今还流传着我“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故事(如果不是笑话的话):大学一年级暮春的某个休息日清晨,我忽然莫名出行,从学校出发,沿着钱塘江、富春江徒步四五十公里,两脚血泡地在一片漆黑中走到郁达夫的家乡。入住最便宜的江边旅馆,掏出纸笔写下几行“风尘仆仆”的诗句,次日在郁达夫故居附近与陌生青年搭讪谈文学,随后登览鹳山并俯瞰江水体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况味,最后用买返回船票后仅剩的钱摆出“斯人独憔悴”的神情拍照留念……
  瞧,为了拼装出一种带有病态美学趣味的自我形象,我确实干了点儿略带自虐的傻事。我承认年少时的躁动和轻狂是不应该被嘲笑的,我不应该用一种“过来人”的圆滑和讥诮,用一双被经验污染所以显得有几分深刻的眼睛,用一颗被现实厮磨得发暗所以越来越苟且的心,来取笑过去的种种。我知道所有体验都有价值。但是我同样清楚,反思是必要的:纯真与矫情是两回事儿,生命的自由发挥与自觉或不自觉的“装”是两回事儿。当“独上高楼”被作为一种行为艺术来表演时,做作的眼神无法“望尽天涯路”。
  有的情怀,不是靠吼几句“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就能确认的。
  凯鲁亚克写过的著名小说《在路上》中,主人公像热爱酒一样热爱“在路上”的生活;尤金·奥尼尔写过戏剧《天边外》,剧中的那个男人一直梦想着“置自己于天涯海角”;海明威写过一部《乞力马扎罗的雪》,厌倦了庸碌安逸生活的哈里最后梦回雪山之巅……我们敬重那些孤独地漫游于广袤大地、翱翔于精神领空的特异之士,但如果我们不是那样的人,就别装。
  也许,我们只是害怕变得平庸,才迷信“生活在别处”,总想着要离开身边人,甩开种种羁绊和束缚。为了成长,我们需要分离,需要行走,就像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心理断奶一样。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窝在家里,总会有对父母的呵护感到腻味和厌倦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心生叛逆,做一些仅仅为了满足自我期待的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回忆中令自己泪流满面的事情,在当时却可能被视为寻常甚至感到厌烦。这一句诗的深沉意味,只有在走过千山万水以后才能体会到。
  我们是不是还害怕自己因为依恋变得软弱?独自远离家乡和父母的人,大多有在被窝里痛哭的时刻,想念亲切温暖的“家园炉火”,想念家中菜肴的味道,想念父母的笑貌,想念那些可以放纵的淘气和撒娇。只不过我们都会把这样的“软弱”埋在心底,羞于提起。
  慢慢明白,一个人的内心是否独立和自由,与在地理意义上离家多远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与自己刻意装什么或者耍酷更是南辕北辙。酷,是活给别人看的;温暖,才真正属于自己。走过懵懂,抚平叛逆,不再装酷,摆脱臆想中的“浪子”形象,真我才会呈现,温情才会回归,从而用心守护最值得珍视的情感。
  就像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这首诗中所喻示的那样,我们离开故乡,其实是为了更加切近家园,为了回归人与人之间那种甜蜜的依恋。父母总是这样,小时候双手抱着你,长大一点以后单手牵着你,你开始独自行走,他们在身后默默地看着你,直到看不见你。会有那么一天吗?你开始牵着父母的手慢慢地走,甚至会想到抱抱他们。
  
  前几年,我母亲不小心脚踝骨折,做了钛合金钢板固定手术以后,只能卧床休息。医生说那钢板和钉子将永久地留存在她体内。我回家去看望,也只不过说些泛泛的宽慰之词。过了一会儿她挣扎着想起身,我脑海中突然闪过的念头,让我迅速趋近床沿,平生第一次,把她抱起来放到凳子上。我发现她的脸竟然像少女般红了起来。是的,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一个拥抱,动辄相隔几十年。经过了多么漫长的时光,我们才重新找回那种依恋的感觉。
其他文献
从我们教室的窗口望出去,便可以看到那一树云锦一般旺盛的合欢花。  和我一起欣赏那一季合欢的人,陪伴我成长,带给我最多的感动。  那个中秋的夜晚,天微凉,我们一起溜出寝室看月亮。有个夏天的傍晚,我们抓住一只误闯入寝室的萤火虫,最后豆豆小心地用纸巾托起那团绿荧荧的光,说:“放了它吧,关在瓶子里,明天它会死的。”芸芸很热情地跟我描述河那边学苑餐厅的早餐:“很好吃,有台湾饭团,还有咸豆浆。”笑与泪都融化在
6月是“考试季”。高考、中考次第上演,人间几多笑与泪。中、高考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许多同学都觉得,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一切的努力、忍耐和奋斗,仿佛都是为了这两场考试似的。  若不是,还能为了什么?    为了做一个人  今年3月23日,“药家鑫案”开庭。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去年10月的一个深夜,他开车撞倒一位骑电动车的女工。药家鑫下车查看,发觉倒在地上的受害人在“记车牌”,于是他拿出一柄
在如今一堆唱歌跳舞的电视节目中,一档“大型科学类脑力真人秀”脱颖而出,受到了众人的追捧——这就是《最强大脑》。两季下来,“像素眼”郑才千、“魔方男神”贾立平、“中国队长”王峰、“迷宫行者”鲍橒、“鬼才之眼”王昱珩等“最强大脑”们让人啧啧称奇。  惊异之余,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真的是“天降奇才”吗,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有没有可能练就一副“最强大脑”呢?  人类大脑只开发了10%?  说到脑力,你可能听
都说家庭生活就像上演的一出出戏,家庭成员都在剧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在这个家中,有恼人的风波,但更多的是温馨。    母亲施计    在家中,我与父亲关系甚好,表现在一方犯错时,另一方帮助对方 瞒天过海。而这个“天”就是母亲大人。父亲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吃完晚饭后到处溜达,而且一“溜”“溜”到半夜三更也不知道回家。而母亲想破了脑袋,也没能想出阻止父亲“
这一次,让我们来关心“饭碗里的事”。  前不久,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新型抗虫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则看上去“不起眼”的新闻却引起了多方人士的激烈论辩。新的水稻品种,又是抗虫的,这样的好事为什么还会有人反对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种水稻是“转基因水稻”,而水稻又是中国人的主食。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将某些生物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使得接受基因的物种的性状、品质等
我长大了  可在您眼中  我依然是童年时无邪的模样  我平庸了  可在您心中  我依然是您最值得炫耀的骄傲  我叛逆了  可您还是把我当作手心的蔷薇  即使被刺伤  也依然紧紧呵斥  妈妈  谢谢您一直把我当成宝
读你的来信,我不由得想起一次在“心灵热线”上遇到的个案。那个女生充满委屈地哭诉,她那天下午在800米测试中拼尽全力却没能及格,而另一位女生由于“巧妙”地躲过了老师的眼睛,少跑一圈而轻松“过关”。记得当时我对她说:“如果你今天参加的,不是一次测试,而是一次健身运动,你的感觉还会这样吗?你仍旧会觉得那个蒙混过关的女孩‘赚了’或是‘运气好’吗?相信不会,相反地,你还会因为自己进行了足够的健身运动而欣慰。
这样叫吃饭 等4则
“胖纸”不会飞  生活在东南亚的鼯猴,长得像个外星人:在它的腿和尾巴之间,有皮膜相连,如果身体展开,鼯猴就像一只方形的大风筝,可以滑翔100米左右。它属于皮翼目,与灵长目——人类和猴子——还有些亲缘关系。  虽然我们的亲戚身负“轻功”,但人类并没有进化出飞行功能。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个让人害臊的答案:人类太胖了!  让我们来看看动物界那些会飞的“胖纸”是如何艰难飞翔的:疣鼻天鹅的体重可以达到10
午休时间。外面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  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十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小册子好像在交流着什么。老师微笑着站在他们边上,时不时俯下身去,在册子上边指点边和大家说着什么。  走近一看,记者才发现,这可不是普通的小册子——里面既不是照片,也不是漫画,而是一首首用钢笔写成的曲谱。听老师说,这些可都是在座的同学们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创作出来的。  哇哦~    像收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