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很多学生存在着重视技术学习、轻视道德修养的思想,甚至部分学生“道德滑坡”和“责任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其中网络化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今天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深度、广度、速度令人惊叹,它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以其所具有的全球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它的发展是人类沟通方式的一次革命。这种革命同样极大地改变着我国高职学生的生活状况。
一、网络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笔者曾就当前高职学生的上网情况在新疆几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被调查的810名学生中,有33%的学生经常上网,62%的学生偶尔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只有5%;问及“上网的主要活动”时,排在首位的是聊天(54.6%),其余依次是:打游戏(18.4%)学习(15%)看新闻(12%),有32%的学生曾经浏览过黄色网站。
这种网络化的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网络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使高职学生更快捷地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对全球的文化、文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是互联网使不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变得全面和快捷。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这为非主流意识和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西方的政治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日益削弱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正面效应。二是网络还为许多恶行提供了新的场所。由于网络世界宛如戴着面具的舞会,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而我们又无法事先干扰和完全滤除其中的精神垃圾,部分自制力较差的高职学生,往往经不起诱惑,怀着好奇的心理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网站,久而久之便沉迷于此,对青年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三是“人机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直接的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大减少,人际距离疏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许多高职学生抱着游戏的心态上网活动,使网上的信任危机影响到现实社会,交往安全感下降,产生多疑、恐惧和防范等心理,情感冷漠化倾向加剧。
二、积极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在当前学生对网络津津乐道,而不少老师和家长却谈“网”色变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摆在教育主体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高职院校要发扬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新途径。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抢占网络道德教育工作阵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党和国家已敏锐地认识到网络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作出了重要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要求各高校要认真研究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出好措施、好经验,努力开创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新局面。2001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网络意见》),就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高职院校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把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工作列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具体任务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占领网上阵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开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阵地,增加校园网络信息中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的信息比重,弘扬主旋律,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构筑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网络防线,抢占网上道德品质教育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各高职院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建立起网络技术管理机构,强化对网上信息的监控,力争及时地阻止与消除各类颓废的网络信息对高职生思想道德产生的不良影响,让悠久的、健康的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新文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从而在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活动,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是“三个一”,即教师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我讲你听”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意见》提出:“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高职院校要争取多方支持,采用各种办法,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校园网站的技术含量,利用网络声、光、影像技术,以高职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站,实现“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化,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将网络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基本上已经推行了教学和管理网络化。各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为学生提供帮助,如开设“科技之窗”“党团建设”“技能比赛”“时事政策”等栏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事实上,作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重要阵地的“两课”在如何“进网络”上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高职院校应“用好网”,开设“两课”辅导与答疑栏目,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结合身边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如果我们能把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和提供具体的、有效的学习信息相结合,必将大大提高高职院校道德品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是将网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吃、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可以反映出他们的道德品质,高职院校应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可以制作相关网页,设置“院长信箱”“院务讨论”等栏目,建立学生和学校交流互动的虚拟场所,挑选有责任心又有网络技术特长的同学担任负责人,收集、整理学生对宿舍建设与管理、食堂管理与监督、文体设施的配备与管理、图书馆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这样既提高了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育人的功能,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
三是用网络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普通高校的做法,在网上开通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或敞开心扉发表见解,或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学校和教师可以将网络交流作为了解 学生的重要平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四是将网络与学生的就业紧密结合。就业率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毕业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在网上开设“就业指导”“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规划与设计”“求职技巧”“人才档案”等栏目,使学生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转变就业观念,摆正自己择业的方向和目标。这样既提高了就业信息的公开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应聘、择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又向在读学生及其家长展示了学校服务育人的真诚,为今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撑。
(三)加强网络法规和道德宣传,引导学生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信息,一些高职学生选择的标准不是对与错、利与弊,而是让猎奇与刺激迷了双眼,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不能自拔。高职院校要因势利导,开展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教育。
一是加强网络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早在1994年2月18日,我国就以国务院名义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公安部于1997年12月30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教育部专门针对高校出台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教育部关于对校园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所有这些法律文件都使我国公民的网络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高职学生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学校和教师应以多种形式加以解读,使学生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做到有法必依。
二是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和教育。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做对他人有害的事。其次教育学生讲究网络礼仪。注意问候礼仪、语言礼仪、沟通礼仪,平心静气地与他人争论,避免伤害他人,做一名文明的网络人。最后要求学生做网络道德的执行者和推进者。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共同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了上网的“五要五不要”,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网络行为,宣传这些网络道德规范,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生活环境。
三是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自律能力。高职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还不够成熟,甄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容易被网上的不良信息所迷惑。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渗入到学生日常活动中,结合案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自律能力,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以较强的“免疫力”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
(四)提高教育者素质,建设一支新型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
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几乎是百分之百“触网”,眼界视野开拓许多,独立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使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绝大多数是人文政治类专业出身,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面滞后于学生已不是个别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师资培养模式,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要造就一批“两栖型”教师,加紧培育一支既懂思想道德教育艺术规律,又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知识面宽广的新型网络道德教育队伍。首先,提高学校专职思想道德工作者的科技素养,在坚持和发扬传统道德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游刃有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改变过去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其次,要建立一支思想道德教育的兼职队伍,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选拔一批年纪较轻、能力较强、政治觉悟高并且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充实网上辅导员队伍,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道德教育内容设计成高职学生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总之,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的蔓延已经全方位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也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构建网络道德教育平台,消除网络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网络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笔者曾就当前高职学生的上网情况在新疆几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被调查的810名学生中,有33%的学生经常上网,62%的学生偶尔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只有5%;问及“上网的主要活动”时,排在首位的是聊天(54.6%),其余依次是:打游戏(18.4%)学习(15%)看新闻(12%),有32%的学生曾经浏览过黄色网站。
这种网络化的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网络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使高职学生更快捷地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对全球的文化、文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是互联网使不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变得全面和快捷。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这为非主流意识和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西方的政治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日益削弱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正面效应。二是网络还为许多恶行提供了新的场所。由于网络世界宛如戴着面具的舞会,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而我们又无法事先干扰和完全滤除其中的精神垃圾,部分自制力较差的高职学生,往往经不起诱惑,怀着好奇的心理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网站,久而久之便沉迷于此,对青年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三是“人机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直接的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大减少,人际距离疏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许多高职学生抱着游戏的心态上网活动,使网上的信任危机影响到现实社会,交往安全感下降,产生多疑、恐惧和防范等心理,情感冷漠化倾向加剧。
二、积极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在当前学生对网络津津乐道,而不少老师和家长却谈“网”色变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摆在教育主体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高职院校要发扬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新途径。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抢占网络道德教育工作阵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党和国家已敏锐地认识到网络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作出了重要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要求各高校要认真研究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出好措施、好经验,努力开创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新局面。2001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网络意见》),就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高职院校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把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工作列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具体任务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占领网上阵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开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阵地,增加校园网络信息中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的信息比重,弘扬主旋律,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构筑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网络防线,抢占网上道德品质教育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各高职院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建立起网络技术管理机构,强化对网上信息的监控,力争及时地阻止与消除各类颓废的网络信息对高职生思想道德产生的不良影响,让悠久的、健康的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新文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从而在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活动,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是“三个一”,即教师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我讲你听”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意见》提出:“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高职院校要争取多方支持,采用各种办法,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校园网站的技术含量,利用网络声、光、影像技术,以高职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站,实现“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化,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将网络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基本上已经推行了教学和管理网络化。各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为学生提供帮助,如开设“科技之窗”“党团建设”“技能比赛”“时事政策”等栏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事实上,作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重要阵地的“两课”在如何“进网络”上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高职院校应“用好网”,开设“两课”辅导与答疑栏目,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结合身边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如果我们能把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和提供具体的、有效的学习信息相结合,必将大大提高高职院校道德品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是将网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吃、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可以反映出他们的道德品质,高职院校应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可以制作相关网页,设置“院长信箱”“院务讨论”等栏目,建立学生和学校交流互动的虚拟场所,挑选有责任心又有网络技术特长的同学担任负责人,收集、整理学生对宿舍建设与管理、食堂管理与监督、文体设施的配备与管理、图书馆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这样既提高了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育人的功能,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
三是用网络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普通高校的做法,在网上开通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或敞开心扉发表见解,或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学校和教师可以将网络交流作为了解 学生的重要平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四是将网络与学生的就业紧密结合。就业率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毕业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在网上开设“就业指导”“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规划与设计”“求职技巧”“人才档案”等栏目,使学生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转变就业观念,摆正自己择业的方向和目标。这样既提高了就业信息的公开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应聘、择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又向在读学生及其家长展示了学校服务育人的真诚,为今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撑。
(三)加强网络法规和道德宣传,引导学生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信息,一些高职学生选择的标准不是对与错、利与弊,而是让猎奇与刺激迷了双眼,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不能自拔。高职院校要因势利导,开展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教育。
一是加强网络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早在1994年2月18日,我国就以国务院名义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公安部于1997年12月30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教育部专门针对高校出台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教育部关于对校园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所有这些法律文件都使我国公民的网络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高职学生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学校和教师应以多种形式加以解读,使学生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做到有法必依。
二是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和教育。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做对他人有害的事。其次教育学生讲究网络礼仪。注意问候礼仪、语言礼仪、沟通礼仪,平心静气地与他人争论,避免伤害他人,做一名文明的网络人。最后要求学生做网络道德的执行者和推进者。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共同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了上网的“五要五不要”,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网络行为,宣传这些网络道德规范,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生活环境。
三是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自律能力。高职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还不够成熟,甄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容易被网上的不良信息所迷惑。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渗入到学生日常活动中,结合案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自律能力,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以较强的“免疫力”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
(四)提高教育者素质,建设一支新型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
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几乎是百分之百“触网”,眼界视野开拓许多,独立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使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绝大多数是人文政治类专业出身,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面滞后于学生已不是个别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师资培养模式,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要造就一批“两栖型”教师,加紧培育一支既懂思想道德教育艺术规律,又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知识面宽广的新型网络道德教育队伍。首先,提高学校专职思想道德工作者的科技素养,在坚持和发扬传统道德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游刃有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改变过去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其次,要建立一支思想道德教育的兼职队伍,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选拔一批年纪较轻、能力较强、政治觉悟高并且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充实网上辅导员队伍,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道德教育内容设计成高职学生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总之,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的蔓延已经全方位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也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构建网络道德教育平台,消除网络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