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推行,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教师作为教学中的辅助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并且强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迁移理论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精神,也就成为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习迁移;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28-01
  除了需要教师来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以外,高中地理教学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地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的掌握地理学习方法。而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即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知识的迁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一种知识而对另一种知识的隵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知识的学习上,也表现在技能的学习上,更可一表现在对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上。“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正迁移”,也有消极的“负迁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并促进学生正迁移的发展,同时避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一、迁移理论概况
  教育家邵瑞珍先生曾认为:对于学校来说,如果培养能力及发展智力是其最重要的目标,那么对学校这一目标的检验指标就是学习迁移。依据这一点,我们从中窥到培养学习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说,迁移学习已成为一股强势的飓风,席卷了教育界,这让许多教育者不得不对此加以关注。从迁移理论的实质来看,它要求教师与学生不单单只是为了考试,而对课堂的知识加以掌握、理解,而是希望他们将所学的知识长期应用到其他的学习、生活、工作当中去。而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教师要始终坚持“为迁移而教”,并将其作为长期以来的教学目标来实现。
  知识迁移的过程是富有韵味的,它是一种积极、主动,吸收、加工、运用的过程。纵观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孤立、机械的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记忆,几乎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出现了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的这种现象。当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这种学习的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通过对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提升促进迁移的发生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课程中知识的衔接性较强,而这样较为系统,衔接性较强的知识体系正是促进迁移产生的最有利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地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及原理之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运用其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推理,从而探索新的知识并最终掌握其原理,而学生所掌握的原理的知识面则决定了学生迁移能力所能扩展的空间。而在迁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感受成功,则会树立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信心与正确积极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过“热容量”一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比热大小决定温度升降程度这一原理引导学生演绎迁移,对其中涉及到的各类地理问题进行总结,如:季风、海陆风的成因,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等。同时通过分支结构对与之相关的地理问题进行适度引导,在引出的问题上进行二次分支,这样经过对知识范围的逐步扩大,将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结构联系性较强的分支循环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及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总结,在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对学生地理思维模式的拓展
  作为学生个体自主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在对重要的地理问题的解答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固定、单一的地理思维模式则容易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疲倦,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激情。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活动极为活跃,思维敏捷,反映迅速,对所接触到的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见解。有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针对高中生的这一个性特点,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拓宽地理思维模式,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主动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的寻找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加以运用,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作为一项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覆盖面广大,涉及知识面庞杂等特点,其学习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的思维迁移,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存在价值,通过生活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对地理知识进行研究和验证,并总结相关只是理论,从而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教师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细致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然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感受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在学习“大气对太阳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时,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如对太阳早晚高度的观测,太阳光的色泽等。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正迁移,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研究地理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迁移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引导学生的迁移能力其关键则在于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展开正确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正确的分析、研究、总结相关知识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及原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构建一整套崭新的更为完善的地理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夏志芳,《普通高中选课与学习指南-地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
  [2]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 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3。
  [4]李伯黍、燕国材编,《教育心理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杨卫星,《意识在内隐学习及迁移中的作用》 [J].西北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38)。
其他文献
物理以实验为基础,初学者感到非常新鲜,同时也对物理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许多同学都说物理难学,那么有没有学好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呢?下面本人就谈谈这一话题:  一、调整心态,端正态度。  进入初中,在学习物理时要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跨度很大,一些同学不能完成这一转变,他们感到物理难学,少数同学由于承受挫折的意志力薄弱,动摇了意志,以致于丧失了自信心,这种情况在女生中尤为严重,追其根由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第一,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柳雁怀孕已7个多月了,产前检查正常,宝宝发育良好。但近半个月来,她常常感到双手多个手指阵阵发麻、疼痛。开始症状比较轻微,发作次数较少,最近几天中指尖麻木感和疼痛感愈发
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
随着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
1岁以后的宝宝,开始蹒跚行走.他们摇摇摆摆、憨态可掬的样子,被家人戏称为快乐的“不倒翁”.除此之外,他们在语言和情感表达、自我觉察上、都会像“不倒翁”那样,时而瞻前顾
摘 要:我国现在正在向城市化进行转变,而园林又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所以我国现在很重视园林的发展。植物保护在园林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植物保护能让园林工程设计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保护的作用、现状和进行植物保护的意义,希望能对我国的园林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园林是城市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好的园林设计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能美化城
今天早上,米弯弯迟到了。站在教室门口,一个值周生拦住了他:“站住,哪个班的?”“四年……嗯,四年二班……”鬼使神差的,米弯弯竟然报了四年二班。米弯弯看到值周生在本子上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