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强院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财务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近年来已逐渐被广大科研事业单位所接受。科研事业单位通过财务业务外包,将日常琐碎且无关机密信息的财务业务委托给专业化程度较高且服务质量好的服务商去完成,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优化了科研事业单位自身资源。本文就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财务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好处以及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浅析,并对财务业务外包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财务业务外包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因其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严峻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日益被广大企业及高校认可并接受。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已不再是传统的非营利性组织,对市场竞争的参与度也在日趋增强,自身业务的发展和壮大使本单位财务人员担负的工作更加繁重。如何在不增加财务人员数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来应对目前的困局和保持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优势,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等其它事业单位引入财务业务外包的举措为科研事业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拟对科研事业单位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状况加以简要分析,并对科研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好处、风险及防控措施等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在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科研事业单位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科研人员所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大幅增长,使得财务人员的业务量成级数增加。除了完成日常业务处理工作,还需配合科研人员完成科研项目的结题与验收工作。与此同时,各级纪委、审计、财政、税务等机关的检查监督也变得日益频繁。而科研事业单位由于受人员编制所限,致使财务部门增人进编计划受阻,现有财务人员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财务工作需求。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统一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制度中规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功能”,采用“平行记账”,即针对同一笔经济业务既要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登记,又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登记,改变了以往的只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处理的方式。显然,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财务核算较以往更为复杂,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初始阶段对财务人员现有的核算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也急需寻找一个有效途径对目前的核算工作和管理状况进行破局,以保证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业务外包的可行性
现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职能在发生转变,由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发展到具有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并且专业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强,致使各单位原有财务人员在知识结构、人员数量上日益显得不足,会计核算模式也相应有了财务外包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财务外包也就成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破局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已逐步实现了从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集中管理的转变。通过数据、信息、管理一体化对财务信息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另外,远程集中的會计核算模式还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存储、提取、查询及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外包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可达到精简人员、降低人员成本的目的,也为财务业务外包会计核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条件。
三、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业务外包的好处
财务外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日趋流行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业务外包,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把凭证装订、制单等繁琐、重复性的日常财务工作交由专业的财务公司去完成,科研事业单位无需再为此类业务设置和配备专门人力,也不必再为薪金变动、财务会计制度更新的培训等支付大量的管理费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单位应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能力的目的。
在与外包方合作的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还能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知识,有助于提高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借助外部机构的专业优势来获得并挖掘外包环节的增值潜力,并将本单位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业务处理中解放出来,从而把工作重心更多地专注于本单位的核心业务。财务外包后单位内部资源也可进一步得以重新整合和优化,大大提高其利用率,从而形成领先一步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实行财务外包还有利于降低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实行财务外包后,原本需新增的财务人员编制可腾挪出来以盘活机构编制存量,将更多的编制和资金集中用于引进更多优秀的稀缺高层次科研人才,从而为本单位科研事业的壮大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外包所面临的风险
由于管理体制和行业的特殊性,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本单位的财务决策。财务外包对于科研单位来说是把“双刃剑”,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一)财务信息安全性风险。科研事业单位是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社会组织,因此,其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日常财务与会计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内部信息,有的甚至涉及国家机密或科研秘密,因此对保密性要求较高。实行财务业务外包势必要向服务商开放部分财务信息,因此,保密能力将是科研事业单位选择外包服务商应考虑的首要因素。如果外包服务商选择不当,科研事业单位将会面临财务信息安全性风险,极有可能造成单位秘密的泄露,并给单位科研工作帯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服务商选择性风险。尽管市场上有不少财务业务外包服务商,但能为各类科研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供应商实属凤毛麟角。由于不同服务商的专业差异、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也不同,使科研事业单位难以选择与自身业务相匹配且性价比较高的服务商。如果服务商选择不当,不但发挥不了财务业务外包的优势,还会影响到本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合约完整性风险。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不确定性,在签订外包合同时不可能预测和估计到实施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在签订外包合同时无法将不可预见的问题体现在外包契约中,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漏洞或欺诈风险。
因此,在开展财务外包之前,科研事业单位必须首先组织专人进行调研,然后综合考虑和评估可以外包的业务范围、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业界信誉,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控制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管理者忽视对外包风险的控制,势必会给本单位的科研及财务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
五、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业务外包风险的防控对策
为了应对和降低财务外包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外包的成效,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外包工作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合理确定财务外包的服务范围。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编制、报表分析、财务决策和投资及发展战略的制订等财务流程,涉及本单位的发展、决策与核心机密,因此,不宜外包,必须由本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完成。
(二)尽可能选择熟悉本单位财务软件的服务商,这样可使外包服务人员更快地进入角色,从而缩短与本单位财务人员的磨合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便于同服务商保持有效的沟通,更利于本单位对外包服务人员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三)科学选择财务外包服务商。科研事业单位在决定财务外包后,首先要选择一个专业性强、社会信誉好、经验丰富、服务质量高的财务外包服务商。重点关注其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部管理防范制度是否完善、对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的熟悉程度以及是否有能力解决科研事业单位外包的问题等。在比较价格的同时更要看重服务质量和信譽,从源头上降低外包风险,避免合作失败。
(四)签订详细的财务外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由于我国目前的信誉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依靠法律和制度来培育信用、规范合作双方的行为。因此,实施财务业务外包前,应在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合作漏洞的前提下制定出详细、具体的外包合同,明确服务范围、价格、期限及双方责任与义务、风险承担方式等,并通过提高合作双方的违约成本加以约束,为双方的顺利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财务业务外包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提升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发挥财务外包优势的同时也必须不断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以确保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以及各项科研事业的顺利开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财务处(会计中心))
财务业务外包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因其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严峻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日益被广大企业及高校认可并接受。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已不再是传统的非营利性组织,对市场竞争的参与度也在日趋增强,自身业务的发展和壮大使本单位财务人员担负的工作更加繁重。如何在不增加财务人员数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来应对目前的困局和保持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优势,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等其它事业单位引入财务业务外包的举措为科研事业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拟对科研事业单位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状况加以简要分析,并对科研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好处、风险及防控措施等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在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科研事业单位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科研人员所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大幅增长,使得财务人员的业务量成级数增加。除了完成日常业务处理工作,还需配合科研人员完成科研项目的结题与验收工作。与此同时,各级纪委、审计、财政、税务等机关的检查监督也变得日益频繁。而科研事业单位由于受人员编制所限,致使财务部门增人进编计划受阻,现有财务人员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财务工作需求。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统一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制度中规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功能”,采用“平行记账”,即针对同一笔经济业务既要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登记,又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登记,改变了以往的只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处理的方式。显然,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财务核算较以往更为复杂,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初始阶段对财务人员现有的核算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也急需寻找一个有效途径对目前的核算工作和管理状况进行破局,以保证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业务外包的可行性
现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职能在发生转变,由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发展到具有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并且专业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强,致使各单位原有财务人员在知识结构、人员数量上日益显得不足,会计核算模式也相应有了财务外包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财务外包也就成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破局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已逐步实现了从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集中管理的转变。通过数据、信息、管理一体化对财务信息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另外,远程集中的會计核算模式还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存储、提取、查询及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外包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可达到精简人员、降低人员成本的目的,也为财务业务外包会计核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条件。
三、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业务外包的好处
财务外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日趋流行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业务外包,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把凭证装订、制单等繁琐、重复性的日常财务工作交由专业的财务公司去完成,科研事业单位无需再为此类业务设置和配备专门人力,也不必再为薪金变动、财务会计制度更新的培训等支付大量的管理费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单位应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能力的目的。
在与外包方合作的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还能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知识,有助于提高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借助外部机构的专业优势来获得并挖掘外包环节的增值潜力,并将本单位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业务处理中解放出来,从而把工作重心更多地专注于本单位的核心业务。财务外包后单位内部资源也可进一步得以重新整合和优化,大大提高其利用率,从而形成领先一步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实行财务外包还有利于降低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实行财务外包后,原本需新增的财务人员编制可腾挪出来以盘活机构编制存量,将更多的编制和资金集中用于引进更多优秀的稀缺高层次科研人才,从而为本单位科研事业的壮大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外包所面临的风险
由于管理体制和行业的特殊性,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本单位的财务决策。财务外包对于科研单位来说是把“双刃剑”,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一)财务信息安全性风险。科研事业单位是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社会组织,因此,其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日常财务与会计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内部信息,有的甚至涉及国家机密或科研秘密,因此对保密性要求较高。实行财务业务外包势必要向服务商开放部分财务信息,因此,保密能力将是科研事业单位选择外包服务商应考虑的首要因素。如果外包服务商选择不当,科研事业单位将会面临财务信息安全性风险,极有可能造成单位秘密的泄露,并给单位科研工作帯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服务商选择性风险。尽管市场上有不少财务业务外包服务商,但能为各类科研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供应商实属凤毛麟角。由于不同服务商的专业差异、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也不同,使科研事业单位难以选择与自身业务相匹配且性价比较高的服务商。如果服务商选择不当,不但发挥不了财务业务外包的优势,还会影响到本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合约完整性风险。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不确定性,在签订外包合同时不可能预测和估计到实施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在签订外包合同时无法将不可预见的问题体现在外包契约中,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漏洞或欺诈风险。
因此,在开展财务外包之前,科研事业单位必须首先组织专人进行调研,然后综合考虑和评估可以外包的业务范围、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业界信誉,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控制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管理者忽视对外包风险的控制,势必会给本单位的科研及财务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
五、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业务外包风险的防控对策
为了应对和降低财务外包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外包的成效,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外包工作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合理确定财务外包的服务范围。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编制、报表分析、财务决策和投资及发展战略的制订等财务流程,涉及本单位的发展、决策与核心机密,因此,不宜外包,必须由本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完成。
(二)尽可能选择熟悉本单位财务软件的服务商,这样可使外包服务人员更快地进入角色,从而缩短与本单位财务人员的磨合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便于同服务商保持有效的沟通,更利于本单位对外包服务人员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三)科学选择财务外包服务商。科研事业单位在决定财务外包后,首先要选择一个专业性强、社会信誉好、经验丰富、服务质量高的财务外包服务商。重点关注其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部管理防范制度是否完善、对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的熟悉程度以及是否有能力解决科研事业单位外包的问题等。在比较价格的同时更要看重服务质量和信譽,从源头上降低外包风险,避免合作失败。
(四)签订详细的财务外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由于我国目前的信誉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依靠法律和制度来培育信用、规范合作双方的行为。因此,实施财务业务外包前,应在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合作漏洞的前提下制定出详细、具体的外包合同,明确服务范围、价格、期限及双方责任与义务、风险承担方式等,并通过提高合作双方的违约成本加以约束,为双方的顺利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财务业务外包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提升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发挥财务外包优势的同时也必须不断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以确保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以及各项科研事业的顺利开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财务处(会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