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扶贫让茶乡蜕变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zh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沧,以紧临澜沧江而得名。曾经,临沧的古树茶,很香;临沧的贫困程度,很重。长期以来茶香掩盖了这里贫困的现实,交通的不便也让临沧的美“待字闺中”。
  但几十年的扶贫经验,让临沧的脱贫攻坚有了更多底气。现在的临沧,从上到下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中。
  今年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市以27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241个贫困村为主战场,统筹“插花”贫困户脱贫,研究制定了实施“272141工程”的决定,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精准脱贫。
  临沧不仅要让茶更香,更要让茶乡的人早脱贫。
  李明:坚守扶贫三十年
  一个已经干了30年扶贫的人,想在扶贫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这是临沧市扶贫办副调研员李明的心愿。就是这么一位执着的扶贫工作者,从1986年刚参加工作到现在,就再也没离开过扶贫岗位。
  1986年,李明刚参加工作就进入了临沧地委农工部,“能干扶贫的事,能为贫困老百姓尽份心”。1988年地委成立了扶贫办,李明就是3个工作人员之一。虽然当时他的编制还留在农工部,但人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单位。
  1989年12月29日,李明清楚地记得,那夭他们收到编办的文件,正式成立扶贫办。当时,临沧地区只有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沧源和双江,另外还有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镇康和云县。这几个县,是扶贫办工作的重点区域。
  从1986到1995年,这十年间,李明至少有1/3的时间在乡下。“1987-1988年,那时候下乡,有的地区根本没有路,脚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1995年7月份,当时的扶贫办主任潘泽源带着李晋临和司机王黎明去省里开会。在从昆明返回临沧的途中,因下暴雨,能见度低,他们驾驶的吉普车与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直接相撞,连人带车翻下沟后,被洪水冲走。得知消息的李明和事发地周边的群众一起在深夜冒着大雨找回了扶贫办三位同志的遗体。
  这次意外对李明打击很大,他一度有些犹豫是否再干下去。“后来组织部门要把我调走,但我觉得自己不能去。扶贫工作还没完成,战友却已经牺牲了,我绝对不能走。”李明不断告诫自己,战友未尽的工作要有人接着干。
  现在的临沧,党委政府从上到下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已经实现了蜕变。这么多年的扶贫工作中,李明认为生活条件变化最大的是佤族,“佤族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教任何技术都学得特别快,种甘蔗一教就会。而且现在都会出去闯荡,观念改变很大。”
  “做了三十年的扶贫工作,跟我们打交道的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单单有工作积极性是不行的,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用心、用情去做。我现在只想在扶贫办一直干到老,干到我退休为止。”李明希望自己能“从一而终”。
  幕布:三次建房终脱贫
  临沧尚未通高速公路。如今,如果从省会昆明到这里,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搭乘飞机。
  每天,有数个航班从临翔区幕布村上空飞往各地,飞机引擎声响彻全村每家每户。
  村民们对机场有很深的感情——1996年,临沧为了打通制约临沧交通的症结,决定“勒紧腰带”修建临沧机场。有着325户1252人村民的幕布村“舍小家为大家”,动员搬迁了一半多村民,为临沧机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
  如今,在这个拉祜族、傣族、汉族相融和睦的村子里,支部带动、群众参与和外部助力三种因素叠加,幕布村已经彻底脱贫摘帽。27年间,村支书、主任陈钥明见证了幕布人住房的三次变迁。“幕布村先后建了三次房,第一次是因建机场搬迁,第二次是土瓦换红瓦,第三次是‘整村推进’。”
  1996年,临沧市委市政府将村里3700亩地划入机场建设范围,村里一半多的农户都需要搬迁安置。提起当年修建机场,陈钥明感慨万千。“当年的村委会就在如今的机场跑道上。”因为临沧修建机场资金匮乏,农民们并没有从搬迁中获得多大的好处。
  “当时县里是按照每亩水田3000元、早地1500元、林地500元、茶园1000元的标准发放补助。”机场搬迁时,搬迁的村民都是先住进临时搭建的工棚,再把房子“平移”下来。陈钥明清楚地记得:“土坯房搬下来还是土坯房,县里只给了一些适当的补助,房子依旧是老样子。”
  村里的土地没了大半儿,幕布村民的收入问题是陈钥明最头疼的事。以前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包谷等粮食作物,收入不高,一下子少了3700亩土地,村民的收入更加捉襟见肘。
  为了解决收入的困局,陈钥明号召大家改种烟叶,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收入。种植烟叶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劳动力,老百姓对于种植烟叶的抵触情绪很大。陈钥明就自己带头,发动24户党员种了88亩烤烟,随后又有51名党员参与领头种植烤烟,结果每亩的收入达到了900元。
  “当时水稻的亩产只有200公斤,苞谷的产值比水稻翻两倍,烤烟的产值则可以翻三倍。”烤烟让老百姓见到了效益,烤烟种植在幕布逐步推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市委市政府并没有忘记幕布村民在机场建设过程中的奉献和牺牲,2012年在幕布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
  “原本项目没放在我们村,但当时的区委书记杨洪波决定放在这里,一是为了弥补幕布村民的牺牲,二是也要把幕布打造成临沧的一张名片,三是幕布的项目实施基础最好。”此前,幕布已有68户农民自发建了新房。
  这一决定让幕布村受益匪浅,2012年该村共得到各类项目资金、补助资金1700万元。这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建房积极性,村民迅速建起了267栋新房,每户都有一栋小洋楼。
  房子有了,村民们开始争着发展各种致富产业,让日子过得再红火些。兰武惠是村里的妇女养殖户带头人,和丈夫在离村10公里的地方建了一个存栏2万只的肉鸡养殖场,雇了10多个工人,专门从事肉鸡养殖。其实,早在2000年她家就开始养猪,2006年政府给她家联系了正大集团,她也改行养殖肉鸡,所有成品鸡全部由公司负责销售。现在她家每年能销售10万多只,利润近20万元。   在幕布,不仅是兰武惠家,全村人都在忙。“村民的好胜心比较强,争着发展产业。”陈钥明说,现在幕布村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楼,人年均纯收入10738元,已经彻底脱贫。“镇里开扶贫会议我们都在考虑要不要参加,因为幕布已经没有贫困户了。”
  云县:脱贫进入倒计时
  组建扶贫机构30年后,临沧将迎来第一个脱贫县——云县。
  今年年初,云南省委决定云县等12个符合条件的县年内必须脱贫摘帽。现在,云县最缺的就是时间。
  今年1月21日,云县县委、县政府印发了“云县脱贫攻坚大会战”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16年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20人脱贫、27个贫困村、3个贫困乡(镇)出列,县摘帽。
  今年春节后,县行政中心的大门两侧就竖起了几块展板,内容全是脱贫攻坚。每当云南省委巡视组下派到云县挂钩的曹明勇走进办公楼时,都会看一眼脱贫摘帽倒计时牌,现在他是县委副书记、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管理着省市县三级派驻的27支工作队194名队员。
  除了曹明勇,上到县委书记、县长,下到各个部门的科员都对摘帽时限一目了然。云县年内脱贫摘帽的压力已经传导给了这栋大楼里的每个人。
  自去年10-12月份开始,省委巡视机构所有的干部都参与到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每位干部帮扶2-3户,他们分批次到云县县委、县政府了解情况,到挂钩的每家每户走访,了解发民情、掌握了实情、摸清了致贫原因。
  春节后,省委巡视办派曹明勇到云县负责驻村扶贫队工作。除此之外,挂钩云县的还有中国华能澜沧江水电集团和核工业集团,但核工业集团派不出足够的人而退出了挂钩帮扶工作。每个月,省委巡视办领导都定期和华能澜沧江水电集团、县委县政府共同召开扶贫联席会,总结上月扶贫工作,部署安排下个月工作。
  “我认为,巡视工作和扶贫工作同等重要,在抓巡视全覆盖的同时,精准扶贫的帮扶责任也必须落到实处。一看扶贫政策有没有走偏,二看干部尽没尽责、敢不敢担当;三看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是不是安全。”曹明勇告诉记者,巡视办领导要求云县扶贫任务要清单式,“完成一项巩固一项注销一项”。
  为了打赢这场大会战,云县已将全县的资源调动起来。曹明勇告诉记者:“现在是扶贫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大朝山西镇是云县今年三个必须脱贫摘帽乡镇之一。镇政府门口竖起了一块宣传牌——“脱贫摘帽,没有选择,没有借口,没有退路。”
  镇专职维稳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的周梦赋告诉记者,这个镇已经是3个贫困乡镇中距县城最近的,“另外两个乡镇去了就不想回,回来了就不想去”。
  大朝山西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5户4848人。“按照省、市、县决定年底要脱贫,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克服困难,如期脱贫。”周梦赋介绍道,镇里实施了总投资额2000万元的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完善了通组道路;产业发展方面,新发展魔芋种植1360亩,黑山羊养殖500只,改造茶园686亩(套种樱桃树),山屏仔猪养殖1900头。镇里还对3个重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进行了统一的规划,重点扶贫项目都集中在这三个村。
  “公路硬化后,各种农产品都有客商上门来收。现在贫困村里是旧貌换新颜。”周梦赋说,为了实现年内脱贫,市里把各种项目都投到云县,市委书记、市长都在关心云县的扶贫工作。各村支书经常对他说,过去三年的工作都没有这半年多。
  坡头村是县委书记李明奎的挂钩村。因为山高坡陡,取名“坡头”。记者看到去往这个村的通组路很陡、很破,很多建房的红砖堆在路边,需要换农用车进行二次转运。
  坡头村有8个小组350户13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7户419人。村里的挂钩单位都在争相做实事:县扶贫办为3个组修了通组路,还为27户挂钩户每户送了2吨水泥;县财政局投入30万元为一个村民小组修建了80平米的活动场,为12户挂钩户各送了2吨水泥;临沧市政府驻昆明办事处为挂钩的6户每户提供1万元的建房补助;市地税局给那戈组也建了活动场;移动公司挂钩2个小组没有手机信号,公司打算建设一个移动基站,解决村民通讯难题。
  现在的坡头村,100户贫困户正在火热建房,村道上全是拉建材的车。村干部告诉记者,原来6年的时间,才会有这么多盖房的。“我们也动员村民们建一个抗震安居房,要不就没有机会了。”周梦赋说。
  爱华镇大树村距主干路有14公里,全村有381户153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1户69人。村党总支书记李宗福已经在村里任职16年了。他对记者讲:“脱贫摘帽年,我们也在发力”。
  2015年7月,当地组建大树村土鸡养殖合作社,将县里提供的每户5000元产业发展循环资金注入合作社,用于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养殖合作社现有入社户30户,土鸡存栏3万只。短短7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养了4茬鸡。
  记者到村里的当夭,合作社派人到数百公里外的大理州去买鸡苗,每只孵化出来半个月的鸡苗要14元。李宗福告诉记者,这是最后一批外购的鸡苗,等合作社的饲料厂、办公用房竣工后,就可以实现合作社自己孵化鸡苗了。
  贫困户张光文家里有5口人,老母亲身体不好,妻子又连着做了三次胆结石手术。家里有茶叶5亩,核桃20亩(只有一半挂果),入不敷出。村里成立养殖合作社后,他从信用社贷款5万元,养鸡2000来只,目前他已经卖了四茬鸡、7000多只,收入30000多元。
  “年底脱贫,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能力是个严酷考验。”曹明勇透露,云县要在第三季度实现规划项目全部开工,第四季度查漏补缺,年底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市扶贫办的李明,已经在临沧扶贫岗位工作了三十年,他希望自己能够干到退休,亲眼见到临沧整体脱贫;临翔区的幕布村为临沧机场的修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扶贫政策让村里实现了脱贫,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云县正在为年底脱贫而战,省委巡视机构、华能澜沧江水电集团正在和云县人民一起为之努力奋斗。
  从李明,到幕布村,再到云县,临沧扶贫工作有坚守、有坚持,更有坚定的信念。每一个临沧扶贫的参与者,都在用心、用情、用力去工作,确保完成“2016年脱贫8.59万人,云县脱贫摘帽,14个贫困乡(镇)、13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的年度目标任务。他们期待:临沧扶贫这壶茶,更香更浓。
其他文献
自2013年经国务院确定帮扶贵州黔东南州以来,浙江杭州市积极响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区县(市)、市级各部门和有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着力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着力建立健全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开展帮扶工作,不断推进机
期刊
腾冲当下正在全力推进的脱贫攻坚,是一段缩短时空的历程。腾冲的扶贫,绕不开边境,离不开旅游。沿着中缅边境,少数民族的特色新居次第落成;围着火山热海,贫困百姓已成为新的旅游从业者。他们传承着历史,见证着当下,开创着未来。  水电开发催生“新”村寨  从白草地山流淌下来的轮马河水,在木瓦房前哗哗淌过,汇入槟榔江。江边20多栋木瓦房里,居住着139名猴桥镇轮马社区河头组傈僳族村民。  轮马社区主任余廷东依
期刊
前几日,记者在参加科技部举办的“科技创新助推精准脱贫培训班”中发现,讲台上,分组讨论中,饭桌上,楼道里……几天的会程中,李保国的名字无数次被提起,与此同时,这样一句话迅速流传开来:“抗美援朝扛过枪,上山下乡插过队,脱贫攻坚出过力。”  让140万亩荒山披绿装、带领10万农民甩穷帽的李保国,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是脱贫攻坚期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这是一
期刊
为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到 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内蒙古自治区及早谋划,精心组织,认真筹备“扶贫日”前期各项工作。  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全面推进社会扶贫工作。  举办社会扶贫专题研讨会。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举办专题研讨,并将研讨内容在《内蒙古日报》和《内蒙古扶贫》杂志上发表。  
期刊
安徽省今年的“扶贫日”活动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生动展示省委、省政府为消除贫困所做的不懈努力,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力争2018年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全部如期脱贫。  安徽省“扶贫日”活动将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各成员单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将
期刊
交通运输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国务院扶贫办在阿坝州做过一个调查显示:劳动力增加1人,减贫率提高1.6%;受教育增加1年,减贫率提高0.5%;而拥有一辆农用车,减贫率将提高10.1%,可见完善交通、促进对外交流联系对扶贫
期刊
贵州省贞丰县永丰街道戈岜村“干群共商会"速写  贵州省贞丰县永丰街道戈岜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一道,多次到搬迁户家中开展群众工作,但由于村民难舍家园,搬迁热情不高,一部分农户在搬与不搬中犹豫不决。  一  陡峭狭窄的山路已被杂草遮掩,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照射在身上。6月30日,贞丰县永丰街道十余名干部行走了近两个小时,汗流浃背,才到达戈岜村一个叫“大花地”的村组。  在此之
期刊
太行初夏,翠绿叠嶂。  在嵯峨的八赋岭脚下,一个镶嵌于逶迤山路拐点处的小山村,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英姿壮美。这就是有着红色印记的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石拐村。  石拐村,曾经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曾经有多少年轻人随着外出打工的大军走出大山去追逐自己的幸福梦。而今,在经历喧嚣与沉寂后,这里终于迈上了属于自己的筑梦大路,大步奔行。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变“庄稼把式”为“技术工人”,变“飞出”为“
期刊
专访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  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不久,即赴河北省阜平县踏雪调研,就扶贫开发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三年多来,燕赵儿女牢记嘱托,不负使命,迎难而上,矢志攻坚,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扶贫开发工作出现不少亮点,取得显著成效,燕赵大地旧貌换新颜。在脱贫攻坚这一前无古人、造福苍生的伟业中,也产生了像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这样的扶贫英雄。前不久,为脱贫攻
期刊
从最北部的香格里拉到最南部的西双版纳,坐拥61个县(市区)的滇西边境片区囊括了多个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的贫困,隐藏在美景之下,深藏于大山之中,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程度深,是边境县和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滇西脱贫攻坚,是一次需要披荆斩棘的新实践。2012年12月,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在普洱市召开,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
期刊